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教学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2501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教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教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教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教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教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教学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校体育“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径课程 教学研究摘 要:对我国高校体育代写论文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着的田径、体操等传统教学内容正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主客观两方面找准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恢复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 关键词:高校体育;田径运动;对策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各高校根据“新课标”精神,推行了学生自主选课的办法,使得过去在体育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田径、体操课程出现了无学生问津的现象。笔者对湖北地区普通高校在校生及部分体育教师就田径在普通高校的教学现状问题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了研究。 一、田径在

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现状的调查 1 在校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调查显示,大学生喜爱并从事最多的前 10 运动项目如表 1 所示。 2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的开设情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 144 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普通高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通过调查,在湖北地区十所普通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田径内2容作为基础课在一年级都有学时安排,可实际教学中并未得到落实;而二年级的众多的选修课项目当中,开设田径选修内容的学校只有 1 所,占 10,因

3、其他种种原因而没有开设田径课的学校占 60。 3学生对田径选项课的看法及认识 二、原因分析 1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因素 新中国建立后直到“文革”时期,体育课重视传授知识和运动技能技巧,课堂组织形式上严格按“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三段式进行。这个时期教学内容自然是以体操、田径、球类为主,外加一些军事及劳动技能。在这个时期,田径是学校体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1978 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着重强调了“必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准则”,自此,拉开了体质教育论的帷幕,到上世纪 80年代中期,已基本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在体质教育论时期,田径教学内容仍然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内容。80 年代中期以

4、来,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大家开始从生物、心理、社会等三维角度来对自身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是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大丰收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中出现了十几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终身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等。2002 年 8 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是我国在 21 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新纲要鼓励应用“开放式”、 “探究式”教学方法,规定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学生们获得了自主权,面对众多新兴、时3尚的体育运动项目,田径运动逐渐被边缘化了。

5、2.田径课教学形式、内容和考核方式的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田径教学基本以各单项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各项技术的掌握为田径教学课的主要任务,以运动成绩的优劣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依据。从小学到大学都在不断重复着枯燥无味的田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技术的固定形式和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的,缺乏集体练习时的那种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学课堂根本没有任何生机和活力而言,学生没有兴趣,老师也很无奈,田径运动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更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基本上就把田径课作为素质课或体能课来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田径课的过于统一、量化的考试制度也是影响学生对田径兴趣的主要因素。 3

6、.新思想、新内容的涌现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与设施的影响因素 在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对优秀思想的吸收也是最迅速和彻底的。受这些新思想的影响和启发,我国体育界也一致认为,学校体育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大学生能够受到体育、健身、健康、竞技、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体育教育,逐渐由体育对人的“生物改造”转向体育对人的“人文关怀”。这些思想也存在于高校中,并且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另一方面,受到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推动,各高校都在大兴土木,大力进行基础建设。走进一些高校,大型豪华综合体育馆往往是其标志性建筑,各种设施现代化的现代场馆比比皆是。大学生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又面对如此丰富

7、的选择内容,他们不用再回到田径场就可以很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就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与乐趣。 4.国人对体育的关注点和媒体舆论导向的影响因素 遇到重大赛事,国内媒体往往是围着“金牌项目”转,报道的往往都是那些热点4项目。中国老百姓对体育的关注恐怕还是从“乒乓外交”和“女捧五连冠”开始的。一直以来体育就被国人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与功能,这与舆论的引导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在耳濡目染下,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就随之发生转移,田径运动逐渐被冷落。 三、对策分析 田径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面临如此之困境,有其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田径自身长期来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的结果。社会在变,人的思

8、想在变,因为“变则通,通则可持续发展”。田径要想在高校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有所发展,也必须走发展、改革的道路。 1.充分认清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价值取向,这是田径存在的依据 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第一需求还是强身健体,增进身体健康。这说明,在人们心目中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观仍然没有过时,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增强学生体质依然是首要目的。田径运动的功能和价值恰恰就体现在能简单、直接、有效地让人们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以适应新时期人们“健康第一”的生活价值取向。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学校体育是人们实现“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阶段,而田径运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2对田径运动的

9、重新认识,是田径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要开发田径运动的现代价值,首先要认识到田径运动就是发展人的立、走、跑、跳、投掷、摔和平衡等各种基本生存技能,以及提高人所必备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性运动项目。我们对田径的认识应走出过去那种竞技性的认识观念,应更多地从它的健身功能上去加以理解。田径运动内容的丰富性、练习手段的多样化是田径运动立足的基石。解放了思想,就可摆脱长期束缚人们5的对田径运动狭隘的认识,从而大胆开发出具有趣味性、健身性的田径运动新内容、新项目,田径运动教学的改革就会充满希望和生机。 3改革田径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田径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目前各普通高校广泛开设的田径教

10、学项目都是建立在竞技运动项目基础上的,这已不符和现代人对体育的认识和需要。现代健身运动项目要具有娱乐性、健身性、时尚性、自主选择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人们进行健身活动的同时还要得到健康、自由和舒畅的心情。其实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技术的学习还是很有兴趣的,只是我们大多数学校或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仅仅是把田径内容当成素质体能练习,而很少真正传授给学生运动技能。如何有选择地利用已有的田径运动项目,大力开发新的田径健身项目,结合田径教学本身的改革,满足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真正需求,走出目前的困境,是高校田径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4.充分利用媒体的社会功能和效应,是田径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催化剂 现代大学生是开

11、放的、时髦的、有个性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新事物、新现象对他们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崇拜偶像,追求时尚,乐于展现自我。田径教学的改革也应与时俱进,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充分利用青春偶像的社会效应,重新树立田径运动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如,刘翔作为田径运动的标志性人物,其社会效应和影响力将为田径运动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5培养一支现代化的田径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田径教学改革的基础性环节 再好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最终都需要教师去实施。整个田径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作为实施者的广大田径教师,首先要做到转变思想,大胆尝试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新形势下的田径教师一定要是能文能武、具有较高素质的全面人才,也一定要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去折服广大学生,6使他们回到田径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1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冯奇荣高校体操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体育科技,2003(2) 3张惠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4张文普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开发J体育学刊,2003(5) 5吴晓阳普通高校田径选修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