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刍议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2331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刍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刍议1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无意中产生创新意识 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无意中产生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著名创新心理学家托兴斯认为“创造性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中进行”。自由、安全的气氛,会令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令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谓自由,就是不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采取限制,使他们有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做法进行干涉,使他们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学生更容易进行独立思考,消除对学习的恐惧,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从而具备创新意识是非

2、常有利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害怕犯错误是许多学生畏缩、不敢大胆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根本原因。而在创新过程中,谬误和真理是一对孪生兄弟,惧怕错误往往会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失去创新的勇气,从而失去创新意识。事实上,我们很多学生通常是生活在一种“恐惧”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他们害怕老师惩罚,害怕同学嘲笑,害怕自己失败,这种害怕令学生们都以一种公众认可的方式表现自我,从而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最终被老师培养成类似“机器人”的人才,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深思吗?传统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只有争取学生的合作和信任,才是改变学生的最有效方法。学生在一种免于强制

3、和恐吓的氛围中会更加刻苦用功,教师必须找到授权学生的方法以释放其潜能,必须时刻确保所有学生都认识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恶,没有指责。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出现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思考、大胆探究的场面。是啊!我们教师只有真正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是会产生创新冲动,从而具备创新2意识的。 2培养兴趣是实现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学生具有了创新意识,只能说明他们具有了创新的欲望,但如何创新?他们还是一头雾水,这就涉及到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它决定创新教育的成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有位哲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

4、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这样,自然就会有一种创新精神,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效果就会显著。我国古代著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乐意、自觉地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以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了解创新的意义,实现创新思维。 同时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最开心的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质疑,我们教师

5、不要轻易说“不”,因为不管何时何地,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夸奖,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夸奖时,学生就会感到很有滋味,很有成就感,他们就会在语文课堂中大胆发表各自与众不同的见解。实际上,学生学习兴趣就是在这种滋味中滋养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在语文课堂上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兴趣,把创新思维的培养真正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所教的学生就是个性完全不同的多数人,否则我们所教的众多学生就会变成个性

6、完全3相同的一个人。 3学生对创新能力的灵活掌控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最终归宿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象征,一种精神风貌,一种综合素质。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品质,就要努力营造创新氛围,为创新之花培土。 学生的成长首先需要有健康的身心。学生由于特定的年龄特点,他们天真烂漫,富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在学习动机驱动下形成的,是认识新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如果我们善于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护着持续发展行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

7、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在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钝,无创造性可言。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营造宽松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机会,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个性才能酣畅淋漓的发挥到极至。 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青少年学生心灵比较稚嫩,感情比较脆弱,但他们却具有强烈的自尊。我们老师如果过分责备或者要求过于苛刻,都有可能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

8、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和缓解;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在进取精神的驱使下,一定有能力自己逐步解决问题;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对学生有意见时,教师不要轻言“不”字,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常用“微笑、点头、好!不错”等方式对有进步或回答得好的学生给4予肯定和鼓励,如果进步大或有突出表现时,我们就应该当全班学生的面用鼓掌、翘起大拇指等手势说:“真聪明”或“真棒”。这些充满极力的话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励他们想得更高的赞誉,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发展性、创造性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主阵地,认真研究,运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善于创新思维,具备超强的创造能力。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