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20470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摘 要:本文指出在作文的命题、选材、立意、构思、评改等环节,学生都应处于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的全过程,使其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较快地提高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 作文课 主体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指导课上,教师出题目,供材料,讲写法;习作课上,学生依样画葫芦,千篇一律;评改课上,教师评优劣,学生听结果。整个作文教学过程,教师大包大揽,扮演着“张口传授”的角色。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总是收效甚微。我们必须从中解放出来,做到命题、指导、改文、讲评都有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处于主

2、体地位,在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中提高作文能力。 一、文题由学生命名 命题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范围相对集中,使习作实践更有利于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但我们却往往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通过命题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如果每一次作文都由教师命题,时间一长,必然导致学生产生等待、依赖的思想,很难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教学中还往往出现教师的命题缺乏新颖感的现象。诸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记暑假中的一件事、 记寒假中的一件事,以及我熟悉的一个人、 我尊敬的一个人等等题目循环往复,学生感到作文课索然无味,必然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命题是激发学生作文热情的关键一步,无论什么题目,都要

3、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乐意写的事,否则,不可能写出好文章。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命题就不能过死。笔者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命题。在不改变训练要求的前提下,教2师只确定习作范围。例如,有一篇作文训练要求记一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结果有的写我眼中的爸爸,有的写我的好老师,还有的写心中的妈妈、 当兵的哥哥等等。题目新颖,内容真实,文章有真情实感。 二、材料让学生收集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在作文前颇下一番功夫,给学生准备好作文材料,作文课上大讲特讲,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编作文。这样做,出现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现象,写出的文章也必然

4、无真情实感。新课标针对这一现象,并总结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经验,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笔者认为,从内容入手,是抓住了作文教学劳而无功的要害,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关键。试想,一篇文章,如果内容是人家写了多遍的陈旧事情,或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表达形式再好,写作技巧再高,也不可能是好文章。例如,写校园新风就出现了拾钱包归还失主、扶盲人过马路、雨天关窗的“事迹”;写我的老师,便重现灯下批改作业、雨天补课、帮助困难学生的情景此种现象,至今屡见不鲜。可见,不首先解决“内容”问题,其他方面往往会劳而无功。 那么,怎样解决这

5、一问题?笔者的做法是:作文的材料尽量让学生自己选。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的生活同样多彩多姿,而且他们非常乐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关键是我们能否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帮助他们开拓思路,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并要求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受感染的事情随时写在日记里,建立起作文的“材料库”。其次是强化学生对作文内容一定要真实的认识,强调每次作文首先看内容是否真实,对作文内容真实、有新意的学生特意表扬、激励。反之,表达方法再好也不能算好文章。另外,作文指导课上3下功夫指导学生自己选材。内容范围确定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材料库”的作用,各自畅想美好的生活,选出自己愿意写、值

6、得写的事情,然后在小组或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如此训练,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内容百花齐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不会积累材料,作文时没啥可写,因此,笔者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以便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观察。通常提示学生所要观察的对象,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观察事物的特点,事物之间的联系等。并将观察的内容按自己的认识记录下来。 有时,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农家田野去观察,象“丝瓜开花”、 “柳树抽芽”、 “无花果长果实”、 “小猪崽”、 “小猫咪”、 “池塘里的小鸭子”等,在观察中

7、引导,在引导中观察,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并让学生自觉地写出自己的看法,回校后整理材料,作为作文材料积累起来。学生自选材料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地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要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持之以恒,进行长期训练。用表扬鼓励的方法,进行外部强化,学生每一个人一个小作文记录本,内容有每天的日记和每周的两篇“作文习作”及优秀篇章的“范文摘抄”,如有佳作就刊登在黑板报“学生习作欣赏”栏目,或让小作者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写作的体会经验这样进行长期培养,使学生愿意写下去,逐渐熟练写作技能。 三、立意构思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受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指导学生“怎样写”

8、的时候,也就是作文的立意、构思阶段,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大讲这次作文的中心怎样确定,应怎样开头,应怎样结尾,重点内容应该怎样突出,段与段应该怎样衔接等等。结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写出的作文,在形式上难免千人一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不4到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点,笔者十分注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作文的构思。一是指导学生主动地从读学写。根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老师先提出本次作文的主要训练要求,然后让学生找出哪篇课文具备这方面的特点,并让他们自己回顾课文,总结出表达方法,这比老师直接讲效果要好得多。二是采取讨论式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构思。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各自构思,再在小组讨论交流,最后部分学生在

9、班里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可达到互相启发、活跃思维、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加强了口语训练,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切实锻炼了构思能力。 四、评议、修改让学生参与,一次评改变为多次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大家的共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的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处于主体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 ”为了提高学生改文的能力,笔者一方面由一次性评改改为多次性评改,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议与修改。有时在学生起草尚未誊抄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横向的交流,采用同桌互改、小组评议等方式,让学生受到启发,反馈自省,认真修改草稿

10、。有时在学生起草过程中,教师抽阅部分学生的作文,将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意见,以便学生发现、修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也有时学生誊抄上交后,教师先认真浏览,记录问题,发现共同性的问题,再次指导,尔后再让学生各自修改。这是全面反馈的修改,有利于解决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由学生积极参与的多次性评改作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纵横往来的反馈交流中,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从而获得作文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作文教学必须冲破始终由教师唱主角的习惯做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的全过程,在命题、选材、立意、构思、评5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就会较快地提高作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华丽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探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 (05)。 2胡曦春作文不是教出来的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 (08)。 3张海彦简论新课改下作文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语文教学之友,201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