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9271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摘要】通过分析急性腰扭伤头针治疗的优越性,得出结论:头针治疗急性腰扭伤取穴少,痛苦小,效果好,易于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头针治疗常规针刺 急性腰扭伤是针灸科常见病,笔者对该病运用针刺头部“伏象”配合活动患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 36 例运用该法治疗与常规体针治疗对照组 20 例的观察资料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笔者接触临床以来观察到的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法,每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别。所收集到的病例都排除腰椎间盘突出、骨折及脱位的病人。 1.1 治疗组共 36 例,年龄在 21-42 岁,平均 30.5 岁,男性 28

2、 例,女性 8 例,发病天数最长为 3 天,最短为 5 小时。 1.2 对照组共 20 例,年龄在 23-41 岁,平均 32 岁,男性 13 例,女性 7 例,发病天数最长为 3 天,最短为半天。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患者取端坐位,取患侧穴位。 2.1.1 取穴方法取头部“伏象”腰部。 2.1.2 针刺方法按常规消毒后,用 28 号 1.5 寸毫针,快速进针,深达骨膜层,用捻转法,持续捻转 2 分钟,每分钟达 180 转以上,增强其针感,若针感传至腰部效果尤佳。留针 40-60 分钟,每 20 分钟行针 1 次,每日 1 次,留针期间,嘱患者两手叉腰,作自主左右旋转及弯腰动作,幅度由

3、小到大。出针后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22.2 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根据常规体针疗法取穴。 2.2.1 取穴方法取双侧大肠俞、命门、肾俞,有些患者配双委中、阿是穴。 2.2.2 针刺方法按常规消毒后,用 28 号 1.5 寸毫针,采用快速无痛进针法,深达肌层。用平补泻手法,得气后行针 1 分钟,留针 40-60 分钟,每日 1 次。 3 疗程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 5 天为 1 疗程,疗程结束后不再续下一疗程。 4 疗效标准 痊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显效: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好转:腰部症状较前好转,脊柱活动轻度受限。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脊柱活动受限。 5 治疗结果

4、两组治愈例数统计学处理 M=2.141.96,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治愈 33例分析,治疗组平均治愈天数为 3.5 天,对照组为 4.8 天,P0.01,有显著差异。可见治疗组缩短了疗程。 6 典型病例 吴 X,女,20 岁,某小学教师,于 1997 年 3 月 1 日就诊。 患者在家搬电视机时,因用力不当,突然闪挫,腰部疼痛,当时未作治疗。后来腰痛加重,活动不利,咳嗽或深吸气时牵引腰痛。翌日求诊。查体,左侧腰肌紧张,第 4、5 腰椎旁压痛明显,无放射性疼痛,认为急性腰扭伤。遂用头皮针治疗,取“伏象”腰点,当进针后捻转行针,腰痛减轻,在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腰部,幅度由小到大,40 分钟

5、后,活动自如,至今未发。 7 体会 37.1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此病多由于劳动或用力过猛,或姿势不当,突然闪挫致伤。中医认为伤后引起气滞血瘀,瘀血内停,经脉阻滞, “不通能痛”。 7.2 头有“诸阳之会”说法。纵观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直接循行到头皮的经脉有 8条,8 条经脉中主要为阳经。再加上奇经及经筋等各种联系,经脉之间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经络系统的整体循环体系,未与头皮部直接联系的经脉,其经气也同样通过经络接通于头部。因此,针刺头部“伏象”穴,可对经络系统进行调整,使阻滞的经脉得以畅通,阴阳趋于平衡,气血通畅, “通则不痛”1,腰痛一症消失。 7.3 从现代医学上来讲,人体对疼

6、痛的感觉并非总是一样的,而是时强时弱。有人提出了疼痛闸门控制学说,认为疼痛的闸门是由“守门”细胞来管理。如果和痛觉信号同时传入抚摸或按摩等其他的感觉刺激信号, “守门”细胞就会把闸门关闭,这就阻断了痛觉信号的传入。而针刺头部,作为一种刺激信号,阻断了人体“闸门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 7.4 在本病的治疗中,笔者认为主动活动腰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它实质上是神经系统的一种作用。第一,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产生止痛作用;第二,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加强下行抑制产生止痛作用;第三,主动运动本身就是主动运动时传出冲动控制伤

7、害性传入,产生止痛作用。 针刺运动疗法在治疗该病中,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针刺提高痛阈或耐痛阈2,产生疼痛的暂时缓解,这可用前面的“闸门学说”解释,疼痛的暂时缓解为运动提供了条件。而从临床病例来看,患者受针后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与上点是符合的。第二阶段是在疼痛暂缓解的基础上,紧跟着主动运动是疼痛获得持续缓解的决定因素。这一点用传统的体针疗法是做不到的。我们可以这4样认为,在针刺时患部的活动激活了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在底节、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水平控制伤害性传入,产生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改变传入信息的特异性,使伤害性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的异常活动模式转变为正常的活动模式,从而产生疼痛的持续缓解。 因此,头针治疗急性腰扭伤比传统体针取穴少,痛苦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2邱茂良.中国针灸治疗学.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