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转身 别样的景致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8559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的转身 别样的景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丽的转身 别样的景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丽的转身 别样的景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丽的转身 别样的景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的转身 别样的景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美丽的转身 别样的景致说明文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性的文章通常以介绍知识内容为主,既有提高学生阅读一般说明文的能力等功能,又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说明文教学总是把前者作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后者,教学时只注重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的落实,总是对说明文的相关要素进行条分缕析,面面俱到,而对文本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却有所忽略。 语文新课标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说明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如此,并不因为其知识性和科学性含量较高而忽视乃至抹杀其具有的“人文精神”。

2、因此,说明文教学不仅要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以及内容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的光辉。教师只要摒弃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从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地解读文本,汲取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适度迁移,生成新的内容,不但使说明文的教学从“味同嚼蜡”达到“津津有味”的境界,而且还会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现与大家共勉。 1 学生身份的转变由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 说明性的文章有着丰富的内容来源,天文地理、生物现象、科技发明等各方面无不涉及。它的最大

3、的魅力,在于它那严谨的科学性和严密的条理性,其中科学先进的真知灼见对人们有强大的吸引力。我在上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对同学们说:“这节课大家要换个身份,暂时做一名研究员,研究一下桥的特点,对一些古桥和上2海的桥做一次档案整理。 ”然后教师给每人发一张卡片,让学生根据要求填写内容,其实就是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梳理桥的特点,把握桥的形状特性、建筑特色等知识点。 在教学时教师有意将学生身份改变一下,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探究身份,无疑从形式上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增强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意识,这样他们会以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这堂课的研究活动中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

4、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 ”因此,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创设这种探究的学习模式与情境,着力挖掘潜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本能与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读文本、思考探究中去。 另外有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如果适时地配以编制图表、做图示等方法,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形状特征等要素时,采用制作图表、卡片等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提高。说明文教学中借助这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积极引导、扶植学生强烈探求的愿望,让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

5、感和智慧、科学与理性的探索,这样的说明文教学必然会让学生感到兴致浓厚、趣味无穷。 2 教师身份的变化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 当学生的身份转变后,成为了学习的主动探究者,那么教师的身份也随之变化了,即由单纯的授业传道者转变为合理有序的引导者或者说合作研究者了,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把说明文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学生,而是学会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通过一些情境构建、问题设计等在方法上给与引导与指点。 3如在上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时,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有关自己感兴趣的桥的资料、图片,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整理。上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整理归纳文中两座古桥(赵州桥和卢沟桥

6、)的特点,完成两座古桥卡片档案。然后再指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积累的资料中筛选有效信息,制作上海的桥的卡片档案,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归纳有效信息,将零碎松散的知识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更加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特征,如说明对象、说明特点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认知能力。此时教师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能力,在理清特点的基础上感言辩体,知情达意,并且能够学会运思及物,达到迁移。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应在学生主动揣摩分析、拓展研讨的过程中,逐渐被转化成“导”。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精心收集资料,提出适度的迁移方案,设计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制定有效

7、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解决教学问题,并随机生成新问题、新方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他们掌握的是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与能力。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一把打开说明文“殿堂”的金钥匙,让学生从理解与感悟课内的文本阅读上升为拥有课外阅读本领的基本技能。 3 教学形式的改变由单向接受知识转向学以致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说明文,实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必须一改往日传授教学知识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与互动的氛围中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并在探究与实践中

8、掌握说明文内容、提高说明文阅读与理解能力,使说明文课堂教学达到一种真正的学以致用的功能。 4在中国石拱桥拓展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环节:一是制作桥档案卡片,制作古桥档案卡片是为了积累古桥知识,了解古桥的特点,储存有效信息。制作卡片,让学生对事物的特点理解得更深刻了,不仅有助于储存资料,更便于今后的复习与再利用。另一个环节是给桥图片写说明词。课前同学们在搜索桥资料的同时,还积累了很多桥的图片,让学生对自己积累的图片进行简短的介绍说明,大家进行讨论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说明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说明性的语言对事物进行简洁而生动地介绍说明,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说明内容及特征,并培养

9、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的情感。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本身,知识与能力好比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一不可。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并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对事物加以运用和实践,由单向接受知识转向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切实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活动将唤醒学生的热情与激情,他们对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会以全新的眼光去审视与欣赏,他们会重新发现自己的身边的美丽与辉煌,认识周围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并涌发出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 4 教学内容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适度拓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时要根据教学

10、实际需要,选出有价值的拓展点,巧用教材中的鲜活资源,敏锐捕捉有效信息,将课本知识引向纵深处,为教学所用。教学时既要适度拓展课文内容,又以语言训练为落脚点,始终做到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拓展。 基于此,我从两方面来拓展:从科学知识纬度出发,在内容上横向联系,从课本5内容走向身边的事物,即从中国石拱桥走近上海的桥;从语言学习纬度出发,通过文字简介与图画相结合,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锻炼了语感,又训练了思维,更全面、深切体会到说明文语言传达信息的作用。实践表明,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交流中调动平时所见以及上网积累的资料来说明自

11、己的观点,如介绍上海外白渡桥和东海大桥,都能抓住它们的建筑特点及历史地位准确地说明,既体现了说明事物的知识性、科学性,又呈现了语文课堂的人文趣味。 其实,大多数说明文的材料内容与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可适度拓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切己体察,从认识了解课本内容到关注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感受人类的聪明智慧,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留意观察身边的科学,养成热爱科学和科学思维的情感与能力。 说明文教学在立足学生的认知现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大胆构思,精心设计,在拓展活动中探究实际问题,在文本研读中生成能力,将知识归纳、方法领悟、语言体味和情感渗透有机地整

12、合起来,在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将课堂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在这片别样的天地与景致中掌握知识,获得信息,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变一味地“学教材”为真正地“用教材”,变一贯地“听从”为自由地“探究”,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说明文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总之,我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贯穿着两条线:一条是学法线,以“制作卡片撰写说明词”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和材料,让学生边思考体味,边探究生成;另一条是情感线,即“感受生活中的科学和人类的聪明智慧”这一观点确立课堂情感基调,在拓展活动中进行认识桥、热爱桥的情感渗透,培养学生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身边的事物,感受到6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注身边的事物,关心科学与科技的发展,做一个不断创新的探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