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8514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一、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文化意识则是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保证,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教他们社会文化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有关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才真正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2、文化:一是广义文化,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即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二是狭义文化,即小写字母“c”文化,即普通的社会习惯或某一社会成员对其文化的适应能力。语言文化如一对孪生兄弟一样,相依为命,它们又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同样,文化学习也不能独立于语言学习之外,二者同步学习是掌握语言的捷径。综上所述,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三、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一)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

3、根源教师应该指出东西方文化背景之渊源。学习者首先要注意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我们可以把通过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作为通向理解其他文化的桥梁,这样有助于2对目的语的掌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东方文化的渊源之一。春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法家独尊。到了汉代,特别是汉文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儒道合流,形成儒道文化。后来,印度佛教东渡,儒道佛三位一体的文化体系形成,直到现在东西兼容的多元文化体系形成。由于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国人有着自己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比如中国人比较恭谨、谦和,在行为上“接受”多于“挑战”。而西方文化的渊源是古希腊文化,基督教的宗教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

4、工业革命都对西方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文化本质而言,我国学者吴森教授在论及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基本差异时指出,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科学、法律和宗教;我们的文化有两大基石,一为道德,二为艺术。导致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其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则是中国人比较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比较重分析,细微曲折,描写周全。从总体上看汉语较重悟性,西方语言较重理性。(二)挖掘教材,精心备课教师应该就教材中的有关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对相关的文化背景有一个了解。教师结合文化内涵来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高一课本中有一个单元是关于健康饮食方面

5、的,教师就可以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一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目前, “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在我国一些方比较盛行,教师可以讲一下ast ood,如汉堡包 hamburger 是蘸芝麻的小圆面包对剖,夹上一个压扁的牛肉块,当然有时还添上生菜叶子,乳酪或其他调味品。为什么以“汉堡”命名呢,据说是由于以碎牛肉煎成的肉饼是来自德国的称为amburger steak,后来肉被夹在面包里,以部分概整体就简称 hamburger 了。在美国 hamburger 也可以指绞碎的肉、肉末、肉馅。还可以举办一次美食文化节,师3生共同制作一些西方食品,比如苹果派等,再做上一些中国的传统食品如饺子等,让学生比较一下中

6、西方饮食,以选择健康合理的饮食。还可以教学生使用西方餐具,使他们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闹出笑话。如果讲到有关节日的单元,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由来及节日的一些庆典活动,并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三)从词语中进行文化对比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1972)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 ”词语中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有习语、典故等。1习语能传达大量的语言文化信息。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书面语中,还是在口头语中,习语使用的频率都很高,有着重要的交际功能。例如,tomeet

7、 ones Waterloo(to be completely defeated)这一短语源于拿破仑 1815 年惨败于滑铁卢战役。1815 年 6 月 18 日清晨,圆桌会议上拿破仑对即将拉开序幕的滑铁卢大战胜券在握,他对将军们说:“英国小鬼威灵顿,今天我要给他一个教训,他是一个不怎么样的统帅,拿下这场战斗也就需要一顿饭的工夫。 ”但是结果拿破仑败了。拿破仑在欧洲驰骋 23 年,却在滑铁卢的大雨中栽了。所以 to meet ones Waterloo 用以比喻“遭到惨败;受到极沉重的打击”。 2神化典故中潜藏着文化信息。典故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障碍或造成误解。因此了解神话典故的历史文化背景对跨

8、文化交际很有必要。中国人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事物及思想感情时经常使用典故,例如“破釜沉舟”等。作者如能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会使文章多姿多彩,而且寓意深刻,令人回味。英语中典故也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和演讲中碰到。如果读者对典故的出处与内涵不甚了解,就无法准确地理解其寓意,无法欣赏其魅力。4众所周知,古希腊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为人类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腊神话中众多的故事和词语现在已经成为英语语言中常用的词汇和成语。例如 Achilles heel,阿基里斯(Achilles)出生后,其母捏住他的脚踵倒提着把他放到斯堤克斯(iver

9、 styx)河水里浸泡。被该河水浸泡之后,他浑身坚硬如铁,刀枪不入。但是他母亲所捏的脚踵未沾河水,所以成为他的致命之处,容易遭受伤害。阿基里斯也正是因为脚踵被箭击中而死。现在 Achilles heel 被喻为“致命的弱点”。一些典故来源于宗教,如solomon(所罗门)比喻非凡的智慧,出自圣经的传说。3挖掘词语的象征意义。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同义象征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截然不同的意象和内涵。比如,神话中的两种动物“龙”(dragon)和“凤”(phoenix),在中国古代, “龙”和“凤”是皇权的象征, “龙”代表皇帝, “凤”代表皇后。中国人长期以来对龙和凤

10、有文化崇拜。中国古代传说龙能腾云驾雾,是虚幻神奇、法力无边的灵物,是高贵、神圣、伟大生命力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对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 “凤”则是百鸟之王,好多中国女孩的名字叫凤。在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英语中 dragon是“一个凶猛残暴的人”,而 phoenix 与龙没多大关系。Phoenix 是传说中阿拉伯地区的一种鸟。在希腊神话中,这种鸟在生活一段时间后,便会用香料筑成一个巢,把自己烧成灰烬,从灰烬中飞出一只新的 phoenix,因此 phoenix 便成为耶稣复活的象征。4注意英汉色彩词的涵义。中国的红茶用英语表示为 black tea,红糖是

11、brown sugar,red meat 指牛羊肉,white meat 指鸡肉和鱼肉。由此看来,在跨文化交际中到处布满词汇陷阱。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语言词汇选择上的失误。例如,中国有一种白象牌电池,质量性能都很好。可是厂家在5外销时把产品的名字译为 White Elephant,结果外国人看了都不想买他们的电池。因为 white elephant 在英语中比喻大而无用的东西。(四)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教学中教学文学作品,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看法,还会培养他

12、们用外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和信心。这种信心反过来会促使他们更有勇气和胆量使用外语与他人进行交流。选择文学作品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的难度要适当,作品要寓意深刻、易读易懂,这样学生会在语言和文化方面都受益。选材最好不要超出学生的阅读水平太多。(五)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以英语为载体,它的语言是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真实反映。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资源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简介地理概况时,能发挥意想

13、不到的效果,它能直观地一目了然地显现英美等国家地图。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等直观教具。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的文化产品正铺天盖地流入中国,我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渗透,这是很现实的。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之一,它对东方国家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态度,应抛弃文化偏见,不能厚此薄彼。参考文献: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年版。62张安德、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对比,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年第 10期。4曾剑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年第 5 期。5欧阳雪青: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和强化措施,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4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