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8479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 究【摘要】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试从“努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开展多样性的数学文化活动;利用数学史料进行数学思想渗透”三个维度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渗透研究 “什么是数学?”-“远远看去,仿佛是一个由符号、数字、概念、命题编织的抽象王国。然而,真正走进去,你才发现,原来那竟是一个充满想象、激情、诗意的广袤天地。 ”这是张齐华老师给出的解。随着课题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的逐步深入,我

2、们不断地产生追问:“数学是什么?数学课堂可以给孩子留下什么?”这样读着,想着,实践着,我们仿佛沿着张齐华老师成长的路径,在枯燥的符号、数字、概念、命题间找到那一份份诗意,找到数学文化最为真切的解读。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它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教学方法等等。就基础教育而言,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是指数学学习对于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世界观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看到隐含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

3、观念、价值观让数学教育过程成为学习者文化素养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提升的过程。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深知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知重于思考。基于此,笔者在数学文化在小学数2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 1努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但不等同于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容易把数学文化狭义地理解为介绍历史上的数学家和数学事件。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就主张文化应当结合课程

4、内容来展开。以文学为例,对称和对联,就有共同之处。清风对明月,上联变下联,正如对称图形,变过去相互重合一样,都是变换后的不变性质。徐利治先生把“孤帆远影碧空尽”当作“极限”的意境;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是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的结合;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语道出数学实践活动的真谛。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形容数学上的“无界”概念等,这些都是绝好的案例。难怪数学家莱布尼兹感叹:“音乐是一种隐藏的算术练习,透过潜意识的心灵跟数目在打交道”。诚然,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智慧与理性的管理者、教育者。创设什

5、么样的数学育人环境,实施什么样的数学环境影响,让我们校园处处有数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本人的“数海泛花”博客及班级博客、校图书馆、图书角、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以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数学文化”知识作为内容,主动传播,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和听觉的“数学文化”磁场,耳濡目染,让学生时刻感受“数学文化”。日常教学中,笔者也有意渗透数学史料,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情趣性,又让学生了解了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学习了“年、月、日”之后,笔者可以利用课后的数学文化,让学生在了解天文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体会到

6、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纯3粹抽象的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再如:学习了“24 时计时法”后,笔者利用课后的数学文化向同学们展示计时方法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虽然是从钟表上看时间,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古人最初计时是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后来是用日晷、滴漏等计时工具,让学生体验到这个演变过程融合了多少先人的聪明才智,汇集了多少先人的辛勤劳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由此可见,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

7、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开展多样性的“数学文化”活动数学文化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于教学效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我们数学教学探索的一个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内容有: 2.1 普及活动:八个“一”数学体验活动(1)看一册数学读物(2)做一个数学游戏(3)讲(听)一个数学家故事(4)编一张数学小报(5)解一道数学趣味题(6)玩一玩魔方(7)找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8)写一篇数学小论文 2.2 技能类比赛系列(1)口算王挑战赛。内容及要求:各年级根据教材内容,设置10 分钟的口算题量(估计 100 题左右,16K 一面)。以

8、班级为单位开展竞赛,同时挑选出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的口算王挑战赛。 (适用年级:一六年级)。 (2)解题王挑战赛。内容及要求:各年级根据教材内容,设置 40 分钟的题量,题型都为解决实际问题(估计 20 题左右,8K 一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赛,分别评选出 10%的金奖,10%银奖,20%铜奖,学校颁发获奖证书。 (适用年级:三六年级)。 (3)巧算“24 点”挑战赛。内容及要求:计算 24 点能考查学4生计算的速度,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设置 20 分钟的题量(估计 20 题左右,16K 一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赛,同时挑选出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的巧算“24 点”挑战赛。 (适用年级:三六年级)

9、。 2.3 创意类展示系列(1)玩转拼图。内容及要求:拼七巧板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赛,比比谁的拼图最有创意,谁在规定时间内拼出的图最多。 (适用年级:一二年级)。 (2)数学手抄报制作大 PK。内容及要求:各班学生可独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数学手抄报,比赛统一用 8 开美术纸,以“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为主题,要求规范、整洁、美观,做出个性。各班选出 5 件优秀作品参加校“手抄报能手”的评比。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手抄报内容可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 (适用年级:

10、三六年级)。 (3)数学小论文撰写大比拼。内容及要求:各班学生独立撰写数学小论文或小日记等,各班择优选出 5 件优秀作品参加校“写作能手”的评比。 (适用年级:三六年级)。在各种活动中,结合数学史上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对数学的功用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了解数学和各科之间的联系。如:数学和文学,数学中有“对称”,文学中则有“对仗”。对称是一种变换,变过去却有些性质保持不变。轴对称,即是依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又如:数学和语言, “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诀, “三下二除五就把它解决了”则是算盘口诀。再如“万无一失”,在中国语言里比喻“有绝对把握”,但是,这句成语可以联系“

11、小概率事件”进行思考。 “十万有一失”在航天器的零件中也是不允许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3.利用数学史料进行数学思想渗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5。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认同这一观点。然而许多数学课仅仅是贴标签式的数学史料渗透。坦率地说,这种直白的宣讲是以听课老师为对象,最多只能算是课堂的点缀,至于学生从中能获得多少有益的启示,执教者和听课者似乎都不敢奢望。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需要教师的文化底蕴作保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

12、教师的文化素养,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活动中,也就受到了教师的潜移默化。当我们的数学课,不再仅将所谓的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当我们的数学教师,努力演绎数学文化的厚重与缤纷,用信息的传递数学文化的睿智与豁达,当数学文化的魅力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教师如何充分挖掘数学史料的文化功能,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引发学生在文化张力的影响下绽放数学思考的理性之美呢?下面就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来加以阐述。例如研讨圆的特征时,华老师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在引导学生解释意思后,他反问:“难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

13、形、正六边形,它们不是“一中同长”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媒体显示的中心到各顶点的连线更是诱导着不少学生站到“是”的立场上,然而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反对,教师则扮演成不知道“正确”答案的人,表现出好奇和疑惑,不断地向学生提问,刺激并促成他们思考。正是在这样的激烈交锋中, “一中同长”作为圆区别于其他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和内化,而“没有角”、 “曲线图形”、 “只有一条边”等学生认同的特征则在与椭圆的比对中消解为非本质属性。接下来的从中心到图形上相等的线段条数的讨论,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多边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比较、辨析中促成了学生对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的深层次认同。多媒体演示的依次渐变图形

14、,从正六边形一直到正 819 边形,更是架起了多边形与圆之间的桥梁,难怪学生惊6呼:“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辩证统一,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等思想“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在课堂教学中,华应龙老师既有知识的渗透,又有方法的指导,更有思想的启迪。对“没有规矩,能否画圆”的追问,让学生对“规矩”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并最终认同圆的“规矩”就是确定圆心、半径的工具。华老师的评价“这样画遵照了画圆的规矩。看来,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研究问题有研究问题的规定”更是彰显了数学多层面的文化、教育功能,体现了“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克莱因语)的

15、文化价值。由此可见,利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同时,学生还能受到了人格品行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掘出蕴藏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与统一,进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文化已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的今天,我们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浸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切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迎来数学学习的春天。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让我们眼前的数字、符号、概念等等都赋予了新的“精神元素”,彰显着数学的文化魅力,弥漫着诗意般的人性光辉,让数学教学变得灵动与飘逸。伴随着先进的数学文化,我们坚信:数学教学会变得愈加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参考文献】 1李改杨等编数学文化的赏析,科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3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的艺术,中山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