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809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做到让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改变被动学习方式,学生才会乐意学数学。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所学知识结合于实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结论与过程相统一,完善传授知识的全过程。 关键词:教学 积极性 教学方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认知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妨碍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开展。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但

2、教材的叙述一般比较枯燥,这样学生们学习起来来就比较困难。产生了疑问,就会引起思考,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所以教师对于数学的教学更应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认知中的作用。要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对它感兴趣,应怎样去做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让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些误解,以为前面的知识没学好,后边的内容就无法学好了;有的因为一两次没有考好就认为自己永远学不好数学了,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数学内容虽然逻辑严密,

3、但也不是死板一块,各部分内容仍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时,教2学中的两部分内容可以同时进行,过去没有学好数学并不意味着现在或将来也学不好数学。兴趣、信心动力所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消除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效率。 2.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及助手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课堂观察证明,对于心理、生理正常的学生来说,“只要有合适的教学条件,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这种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的学习主要动力之一。我们如果

4、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让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成功,会提高他们的志向水平,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促使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布置作业,还是课堂提问、测试,都应该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否则必然会产生失败者,而且学生会因失败而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这样不仅谈不上乐学,而且可能使学生丧失信心。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启发式教学。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充分揭示教材中存在的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用 6 根火柴棒摆

5、成 4 个等边三角形,怎么摆”一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互相讨论。在学生尝试未成功时,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在同一平面上,4 个三角形需要 12条边,而眼前只有 6 根火柴棒,怎么办?学生由此深入思考后发现:每根火柴必须充当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于是,师生共同总结出摆法(一个正四面体)。这样教师一边启发,学生一边活动,在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分析3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从成功中培养兴趣。要学好数学,必需练习,但是练习时间太长或练习难度过大,都容易使学生疲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与消极态度,也会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指导,及

6、时认真地检查学生的作业,肯定成绩,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融洽师生关系,以情激趣。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在学习之外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排解他们的疑难与困惑,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专心向学。同时,教师也应以丰富的学养与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使学生从中激发兴趣。 三、将所学知识结合于实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新课讲解要联系“实际”。在新课讲解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易于接受。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认识”时,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教师先出示粉笔盒、砖

7、块等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再让学生列举其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过渡到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的特征。 2.课堂评价要结合“实情”。教师要正确地运用评价机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有技巧地、艺术地进行评价。对优等生,教师要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鼓舞,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引导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对学困生则要多帮助、多指导,鼓励他们在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 四、将结论与过程相统一,完善传授知识的全过程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

8、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4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做到让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所学知识结合于实际,引导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结论与过程相统一,完善传授知识的全过程。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