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美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784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美【摘 要】语文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最大的区别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突破,明确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章分析了语文课堂上的人文美。 【关键词】语文课堂人文美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 可以说新课标的“人文性”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所提的“思想性”,内涵更为丰富,更有光彩。此次课程改革,重点进行了语文课程功能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二是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根据课程

2、的特点,将其贯穿于各阶段的目标中;三是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 “人文性”这一概念是有着相当广泛且深刻的外延与内涵。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解与阐释。我个人认为, “人文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从教材角度讲: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选文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内涵。 (2)从教师角度讲: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材有自己的解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3)从学生角度讲:应以学生为本,信赖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可平等对话的平台。下面我分别以几个案例来论述以上的观点。 一、教材方面 新教材构建了新

3、的教科书体系,致力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2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极具“人文”色彩。从编写的内容上看,选编了大量名家名篇,体现了课程标准“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要求。从编写的体系上看,新的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同点在于:(1)新教材采用综合编排方式,减少头绪,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和名著导读不纳入教学任务,由学生自学)。而以往的语文教材头绪繁多,编写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等若干个系统。 (2)单元的编排是

4、围绕专题来展开。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人生(第一、二单元)、四季(第三单元)、科学(第四单元)、亲情(第五单元)、想象(第六单元)。这六个专题都可分别归入以上“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之中,改变了以往教材以文体来编排单元的特点。这实际上是注重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设计,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 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挖掘教材人文内涵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每个单元的主题。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生”,分别有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沈复的童趣,还

5、有写作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对人生的追求是从理想开始的, 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在走人生道路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艰险、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呢?走一步,再走一步给了学生解决的方法。体会人生,首先要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让你感受到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要珍爱生命。花有花开花谢,人生的长河也有起有落。 紫藤萝瀑布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3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要享受到人生的“物外之趣”需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象。要认识人生首先要了解自己,

6、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给了学生了解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这个单元的主题“人生”,可归入三大板块中“人与自我”这个板块。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生,重视自我发展,体现了对个体、对生命关注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见,一个单元的人文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善于从单元主题中挖掘人文内涵。当然我的这节课还有许多不成熟的之处,但作为一节体现新课标人文性的创新课,最后还是得到了科组老师的肯定。 二、教师方面 新课程新理念的落实关键在教师。教师应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对新课标有自己的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让语文课堂更有文化味更具人文美。上学期,我们语文科组的老师有幸来到珠海市前山中学听课学习。本人旁听了杨冰老师的黄河颂一课,

7、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杨老师的课给人最大感受是充满人文美。整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标以诵读、熏陶感染为主的精神,体现了一个字“美”。教师的语言美、情感美、诵读美、字体美;教学内容的人文美、音乐美;课堂组织的层次美、逻辑美。杨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流程是:首先教师以诗一般的语言进行导入,并热情澎湃的地朗诵了课文,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诗歌的特定氛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概括出诗歌的主要内容黄河的“四美”,气魄之美、养育之美、保卫之美、激励之美。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或朗读诗词,或引用例子,或播放音乐,对黄河的“四美”进行赏析,让学生去感悟。最后深化主题:伟大坚强的黄河孕育出伟大坚强的儿女,让伟大坚强的儿女

8、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三、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尊重、信赖学生。要让学生成4为学习的主人,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外,还要努力构造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可平等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气氛应是愉快轻松和谐的。对话平台的构建需要八个因素:平等、自由、自主、尊重、鼓励、信赖、宽容、开放。 尊重、信赖、鼓励、宽容学生,给予学生心理自由度,选择自主权,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建构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思想。 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并非忽略了其工具性。淡化语文知识,不必系统、集中地进行语法修辞知识、文学常识的教学并不是说老师可

9、以不教或不讲。知识点的落实,该落实的还是要落实,该补充的还是要补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课程调整。我们肇庆中学每学期都有节课,对语法、修辞知识进行专题讲解;每次的单元测验都有 23 道有关词语辨析、语法运用、连词成句或仿写的积累运用题;每篇课文都会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可以说基础知识还是落实得比较好。此外,每个单元前的“单元提示”已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师应给予重视与落实。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新课标的使用,确立了新的理念,打破了旧的教学大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迎来了新的语文课堂。让教师更深入地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内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让语文课堂构建起一个可平等对话的平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文化味,充满人文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