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古诗文教学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7084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古诗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古诗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古诗文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诗经到先秦诸子散文,从楚辞离骚到史记,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路走来,宛如黄河之水,绵延不绝。其中“爱”是共同的主题爱国、爱家 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无论何种版本,都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的古诗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去体味“爱国”因素,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通过近 20 年的实践,我发现: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杰出科学成就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十则、

2、 孟子二章等古代伟大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 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 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创造精神。 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

3、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起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2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 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平民军事家的形象;以及“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庸才”群像。 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

4、,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历史都是平民创造”的伟大真理。 诸葛亮作出师表前,他先知先觉,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寓情于景,

5、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山河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3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

6、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 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 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官民同乐”的和谐图画。 这些古诗文将自然美与情感美和谐统一起来,包蕴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讲解这些诗文,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国土辽阔、物产丰饶,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