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亮”起来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911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亮”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亮”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亮”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亮”起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亮”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亮”起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亮”起来有人说:“文学的魅力靠的是语言。 ”同样,作文的成功靠的也是语言。如果说丰富的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它美丽的面庞了。纵观每年中考作文满分卷,你便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点:语言非常出众、精彩;不得不让人惊叹: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语言的海洋:他们有的议论风发,大气磅礴;有的激情荡漾,独抒性灵;有的庄谐并出,充满机智;有的委婉柔美,生动形象这些作文之所以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作文中的语言有亮点,有文彩。这正像孔子说的那样:“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彩的文章,就难以传播。新颖的素材,精

2、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如果语言苍白,势必使文章黯然失色。因此,学生要使自己的作文文彩飞扬,写出一篇高分的作文,就必须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出彩。那么,学生怎样做到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出彩“亮”起来。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来提高作文语言的亮度,从而提高作文的高分率, 一、善用修辞,整散句结合显文彩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格式对称地排在一起就是整句,它主要指对偶句和排比句,也包括顶针句、反复句。 一篇文章如果修辞用得好,就好比人穿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衣服一样,倍添光彩。在文章中,整句和散句适当结合,可以使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铿锵悦耳,富有节奏和韵味。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刘

3、禹锡的陋室铭,之所以得以流传至今,两文的语言,即骈散句的结合运用,是功不可没的。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排比、对偶可使语言富有气势,音律和谐;设问、反问可使文章发人深省,富有吸引力。如2朱自清的春和荷塘月色两文就使用了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拟人和排比,使人读来倍感亲切。我们的学生如果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学会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整散结合,是作文显露文彩,展现亮点的重要手段。翻开满分作文卷,整散结合的佳句比比皆是。不是吗?你看:学生或用了一组排比句,结合比兴手法来点题,语言清丽,富于文彩,自然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学生或把散句和对偶

4、、排比句结合起来,语言整散结合,高度凝练,富有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如,2011 年秋季期期考,我班一考生在她的轻轻地告诉你一文中,是这样结尾的: 春雨的责任是让万物萌发;夏日的责任是让万物拼搏;秋风的责任是让万物思考;冬雪的责任是让万物等待,等待一个复苏的春天。那么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你的责任是高举你的心灵之心,高举你的真善美之心,高举你的感恩之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的祝福,充满心的祈祷,充满力的源泉吧! 这段文字,排比、拟人手法兼用,很好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表现出了一个中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思想健康,扣紧题目。 再如,一学生在作文宽容中有这样一段语言: “人不知而不愠”“得饶人处且

5、饶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都是教导我们要宽容别人。因为宽容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宽容,能使事业兴旺发达;宽容,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宽容,能使祖国繁荣昌盛。 这段文字中,习作者用名言、熟语、排比等修辞格,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宽容的重要作用,读来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以上两段文字,习作者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文章语言“添彩”的作用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这样的文字能不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3二、借用诗词名句,使文章熠熠生辉 诗词名句,历来具有精炼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引用得好,不但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表达得更精炼和生动,而且更能增强文章的文采,给阅卷老师以清新感、深度感,让人眼睛

6、“亮”起来。文章的标题,首段,文中和文末,均可引用诗词名句,打扮文章语言的特色。 (一)用诗词入题,扮出美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先声夺人,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为你的作文获得高分取得决定性的一环。诗词名句,脍炙人口,深刻隽永,直接借用或化用诗词名句作标题,会使你的文题,具有优雅的古典韵律之美或浓烈的时代气息,从而达到警醒传神,言简意赅的目的。如我在学完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一学生就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作为自己的作文题目,这是多么的新颖,又是多么的恰到好处啊!再如,学生在追求的话题作文中,就拟出了“万紫千红总

7、是春”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养眼题目,这就大大地吸引了阅读老师的眼球,从而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浓厚兴趣。 (二)名句开篇,醒人耳目。 请看一学生作文轻轻地告诉你的开头: 花朵正在神开的美丽,为我们展现了一片片美丽的风景,当它凋落时,还不忘叶落归根,回到大地的怀抱,让我想起了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也使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老师,老师们为了我们的明天鞠躬尽瘁,辛苦耕耘。此时落红轻轻地告诉你:莫忘恩师。 这段文字用了大家熟悉的诗句开头,不仅开门见山的点了题,提领了全文,而且使人倍受熏陶和感染,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给文章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4(三)名句融文,文彩斐然。 200

8、9 年我班一学生在一篇畅游文学海洋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抒情: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悟出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读名人传,我读懂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迈;读三国演义,我了解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豪壮;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深谙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哲理;读西厢记,我领受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缠绵。 上文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习作者恰到好处地将好几句诗词名句融入了自己的作文当中。这不仅让阅卷老师从中了解到习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且使得文章语言文彩斐然,韵味无穷,让人呼吸到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读完余香

9、满口。这样的语段多冲击阅卷老师的眼球啊! (五)名句结尾,余味无穷。 2010 年秋季期,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亲情最给力,有个学生的结尾这样写道: 总的说来,亲情无处不在,时刻伴着你。亲情是日常生活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及时雨,亲情是迷惘时“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指点;亲情更是奋进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鼓励。同学们,请珍惜你们现在所拥有的亲情吧,因为,它是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路上最给力的。 这段结尾语,也引用了好几句名诗句,既恰到好处地点明了题目,更是使之深深印在读者心中,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中华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诗词名句是中华

10、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许多名句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若能在文章中适当加以引用或化用,就会增添语言的文化底蕴,使作文语言更具文采与亮度,意味深远,耐人寻味,深刻隽永,灿然生辉。我们要多加积累,并在写作中善于借用诗词名句,使之成为我们5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巧用歌词,彰显文彩 流行歌曲,中学生喜闻乐见,它不但题材广泛,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洗炼,易学易记,其中不乏妙言佳句。如果在作文中,巧妙地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借他山之石,来达己之意,应该说是别出心裁、匠心独用,这不但可以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富有生活气息,也可给你作文的语言带来形象生动、活泼风趣之感,作文的文彩也会乘着歌声的翅

11、膀飞扬起来,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引用歌词拟题,通俗抢眼,富有生活气息。如奋进拼搏的,就有人拟为:不见风雨怎见彩虹我的未来不是梦爱拼才会赢越飞越高;写友情的,就有人拟为万水千山总是情同桌的你我们爱一辈子等。 如能把歌词用到作文中来,更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美好的歌词能让我们获得生活的启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如有一位同学在写作文痛苦,也是一种幸福时,文中她在叙述完自己家遇到的种种灾难,而正是这些不幸使得她变得坚强起来,并让她明白了痛苦也会带来幸福时,她就引用了李宇春的歌曲和你一样中的歌词“谁能忘记过去一路走来陪你受的伤,谁能预料未来茫茫漫长你在何方,笑容在脸上。和你一样,大声唱,为自己鼓掌

12、。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哪怕会受伤,哪怕有风浪,风雨之后,才会有迷人芬芳”来抒写自己的感悟。 看啊!多恰当的一段文字啊,不仅给人一种生动新鲜之感,同样也能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 四、适时使用叠词,洋溢文彩 叠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将形、音、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紧密相连地用在一起,造成形式上的整齐、语感上的和谐或加强形象的模拟,这种修辞手法叫叠字。这些6单个的词重叠后构成的叠词,与原单个的词比较,不但附加了新的意义而且增加了“言外之义”、 “韵外之旨”,能极尽摹状之能事。学生在习作中,适时地运用一些叠词,不仅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的形象性、确切性,更能增强

13、语言的音律感,使语言富有音乐美,从而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例如,余光中在乡愁中用了“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从而达到反衬浓烈的思乡情绪。 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和诵咏,很大程度得益于她在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语言上更是造出了声律上的急促跳动,铿锵有韵,富有节奏感,使读者读来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朱自清在春中也大量的使用了叠词,这些叠词既能形象刻画事物特点,又

14、富有朗读节奏感;既使全文行文活泼欢快、充满诗情画意,又能增加朗读时的情韵,给人一种疏朗的审美感受。 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是我们在批阅作文时,常见到的使语言“亮”起来的有效可行的方法。除此之外,借用凡人俗语、民间谚语;套用熟语、流行语、精美的对联;化用言简意赅的成语故事、文史典故也是大有作为的。因为它们浅显易懂,通俗活泼,情趣满溢,或诙谐幽默,或对比强烈,语句朴素而富有哲理。总之,在作文中恰当引用化用,把语言长河中不朽的精华,巧妙地镶嵌在合适的语境中,定能使作文语言鲜活,文采斐然。 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起来,有许多的方法,我们的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如乐于尝试,经常训练,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交错结合使用,那一定会让自己的作文7语言亮丽起来,作文就能脱颖而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