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立意”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90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立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立意”摘 要:古语云“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要胸有成竹,方可挥毫泼墨。如果胸无点墨,那也只能纸是白的,墨是黑的,丝毫不增,丝毫不减。要让学生觉得作文是快乐的,作文的天空每天都是好天气。 关键词:意在笔先 审题 结构 思绪 古语云“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要胸有成竹,方可挥毫泼墨。如果胸无点墨,那也只能纸是白的,墨是黑的,丝毫不增,丝毫不减。进入小学高段,学生的阅历增加了,知识的储备也较中低段有了质的飞跃,思维方式多样化,这些对于作文的原始积累,肯定是有益的财富。而说起作文来,一看到题目不少孩子就只能发出“哎,怎么写啊”的慨叹,这对于教者无疑是提出了挑战。 如何让学生听到作文二

2、字从阴云密布到喜笑颜开,让学生觉得无论晴天、雨天,每天都是好天气?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拨云见日谈审题 作文题目的设计,分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三种。开放式无疑是这三种之中最灵活的;封闭式虽说样式陈旧,但主题易于把握;半开放式介于两者之间,灵活中透着一种天性的固执。 有一篇文章二十年后再相会,这属于封闭式题目的文章。面对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匆忙去想作文到底该怎么写,要先看清楚文章的题目到底是由几个词语组成的,和词语做个游戏,看它们都能怎么组合:“二十年后”“再相会”或者“二十年后”“再”和“相会”。再把这个题目抑扬顿挫地读出来:如果要关注时间,哪些词语重读?如果要关注

3、事,哪些词语重读?接下来请学生讨论,这篇文章“二十年后”这个时间和“再相会”这件事,谁比较重要?作文课变成了讨论课,孩子们都2相当有兴趣。 还有一篇请学生回忆自己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片断,写出一个片段,并写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的原因或者感受。小学阶段开放式作文,其实题目要求就是一个小提纲。片段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谈心,一场战斗这些都可以成为片段。开放式作文的特点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文,是比较动脑的作文形式,叙述清楚片段是重点,理清自己的感受是次要的,当然也可以互相穿插,在穿针引线里让孩子体会思维变化的奇妙。作文的乐趣就在于你能把散乱的思绪集中在一处,并能让他们彼

4、此关联。 半开放式的文章,比开放式的文章相对容易一些。半开放式的作文,给出的条件是我们必须在感受里重点落实的,而需要我们加入的条件是需要我们详细叙述的事件本身。 一篇文章需要事件,这是文章的血肉,也需要因事件而发出的些许感受,即使是短暂的、渺小的,只要发出了,也是新的认知,是值得鼓励和强调的。 二、晴天霹雳说结构 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自主、多元、个性释放的过程,而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不仅仅是引领者,更是学生思维阻塞时的清道夫,是晴天里突然响起的一声霹雳,让学生血脉为之贲张。好的提纲是好作文的前提。 1.冰糖葫芦竹签穿 写关于环保的文章,要从脉络里找到文章的中心。比如上课的时候课堂飞进一只小鸟,孩

5、子们的眼睛都被小鸟牵引着,于是请孩子告诉我:小鸟从哪里来的?你想对它说什么?孩子们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小鸟从大自然里来,我们应该珍爱动物,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还有孩子提出了生命的课题:这只小鸟现在在教室里,生命多么的脆弱,从小鸟身上我们也要学会珍惜生命。于是得出了一条“小鸟大自然生命保护生命”的脉络,最终让孩子体会到环保的重要3性。这比任何古板的说教都要具体生动得多。 2.上天入地我都行 写关于感恩的文章,情是主线,孩子的思维面对情这个问题,大多局限在亲情和友情。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让学生自主研讨:除了人,还有哪些事物有情?还相机播放了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下孩子的思维开阔了。天

6、有太阳,给我温暖,于我有情;地坚实,给我住所,于我有情;至于小草小花、雨露和风,都是有情的,与人、自身之间,皆有情的传递。思维的开阔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明晰结构,由小见大,扩展了孩子的心。 三、云淡风情话思绪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 ”这句话出自元代戴师初老先生之口。 作为教师,每次作文要让学生把题目,以及题目要求的意思读清楚、读明白,书上的作文要把作文要求读出来,并且请学生自己分析要求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讲。要把思考的空间多一点留给学生,我认为,作文时间中,想一定要有相当重的比例:在读要求时,教师启发学生想;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其他学生是否有思考;在解决问题后,是否能思考新的问题的产生要让作文成为一项活动,一项于思考有益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为了写一篇文章。思绪开朗了,看清楚作文究竟要求写什么,进而分析自己当如何写,这样一篇好文章才成为可能。 综上,作文教学的路,可谓是“悠久”,惟有让作文的天空,无论晴雨,都能让学生觉得每天都是好天气,方能让这条路“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