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88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例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例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例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例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例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例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感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方法对 7 例孤独症儿童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训练前后的感觉动作能力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持续训练 3个月以上的 2 例孤独症儿童动作能力评定,效果显著。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有一定效果。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autism)是一种终生的、广泛的身心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手段和成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近几年来多数研究者认为孤独症儿童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感知觉异常,语言、思维、情感和社会交往障碍,刻板、怪异的行为。该病病因不

2、明确,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治疗方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孤独症患儿采用了行为训练和特殊教育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国内仅有几家面积够标准的这样的临床机构。 孤独症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仅有少数人成年后能适应社会生活,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对孤独症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治疗上最主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动作,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症状,患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方能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我院在 2010 年 5 月,先后对 16 名孤独症患者进

3、行治疗。其中 2 名持续三个周期(3 个月)以上的效果显著。 1 对象和方法 例 1:何某,男孩,年龄为 3.5 岁,被诊断为孤独症。该儿童表现:语言发育迟缓,脾2气暴躁,不对视,刻板动作明显。喜欢自己静躺。该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结果为中度失调。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量表评定为:前庭觉中度失调;本体感中度失调;触觉防御重度失调。 我们采用密集方式对该儿童感觉刺激。通过运动项目滑板、滑梯,平衡台、平衡木,悬吊组合、跳床、跳袋子、脚踏车和平衡布道脚踏石及触觉球类(大龙球)、彩虹伞、木马转移、海洋池等训练器械刺激儿童感觉器官。 一周期为 10 次,每次 1 个小时左右,每个星期 3-5 次。有三位教育专业

4、人员负责训练。共训练了三个周期以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例 2:苗某,男孩,年龄 4.5 岁,被诊断为孤独症。该儿童表现:自言自语但是听不明白说的是什么,偶尔尖叫,眼睛注视差,动作刻板。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量表评定为:前庭觉重度失调;本体感重度失调;触觉防御重度失调。该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结果为重度失调。 通过运动项目旋转转台、海洋池、滑板、滑梯,平衡台、平衡木,悬吊组合、跳床、跳袋子、脚踏车和平衡布道脚踏石及触觉球类(大龙球)等训练器械刺激儿童感觉器官。 一周期为 10 次,每次 1 个小时左右,每个星期 3-5 次。有三位教育专业人员负责训练。共训练了三个周期以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 结果

5、 2 例孤独症儿童训练前与后的感觉动作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没有过多的尖叫声,情绪稳定,注意力明显持续长久,认知表现和口语认知明显提高,见表 1。3 讨论 感觉统合治疗和特殊教育后,2 例孤独症患儿感觉统合量表及感觉运动评估分数有所提高,前后差异显著。说明他们的异常行为在减少。 32 名患儿通过 3 个月的游戏与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中比另外 5 名没有经过训练,家长一直以药物治疗的儿童相比差异明显。另外 5 名(其中有 3 名孤独症儿童训练1 个半月-大约 24 次课并药物治疗。还有 2 名不知道什么原因不接受教育和行为治疗只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没有明显提高。半年的治疗情绪更不稳定,言语和认知水平与训

6、练的 2 名相比明显落后很多。但是,对这 5 名孤独症患儿观察发现,受过训练并药物治疗的 3 名孤独症儿童比 2 名只药物治疗的进步明显,多动减少,注意时间比以前长点。我们又对经过三个周期游戏和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与其他 5名的患儿进行了分析,结果感觉刺激的 2 名要比另外 5 名进步得快。 他们这类孩子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感知、思维、情感及社会交往的发育障碍。他们在语言、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障碍。因此,在孤独症儿童享有平等、关怀、爱护等权利的同时,必须给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训练机会。使其在严重缺陷方面得到补偿。教育心理学专家共同的研究发现越小对儿童进行感知觉的刺激越能激发大脑

7、的刺激,使其大脑发育成熟。而药物治疗不会直接介入感知的刺激,相比较而言肯定没有同时药物与教育和行为综合治疗快。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对患儿提供前庭、本体感觉和触觉等刺激的输入,并予以适当控制,使患儿自动形成顺应性反映,可以使患儿模仿力增强,减少不适当的行为表现,增加了正常儿童群体的适应行为。使之能增强适应家庭、群体活动的能力。同时也给孤独症患儿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保持其稳定情绪、激发其兴趣的环境,使其能够得到所需要的感觉刺激,久而久之产生顺应性反应。 在训练初期运动能力这项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很为重要。运动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孤独症儿童增加对外界的兴趣,还可以增加其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训练以控制配合为主,

8、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和四肢以及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使他们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而且情绪4得到了控制。跳跳床、跳格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听指令有节奏地配合治疗。通过训练与游戏相结合,使个体肌力、平衡、协调、节奏、方向、速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控制了儿童的异常行为,多动行为明显减少,注意力稳定性明显突出。见表 2。 在语言、精细动作和大肌肉运动、交流能力、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尤其是他们的感觉运动能力有明显提高。 儿童孤独症属于儿童脑功能失常,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患儿主要对感觉信息无法正确印记,对感觉信息输入的调节不良,特别是对前庭、触觉感觉的调节不良。以往药物治疗难以获得确切疗效

9、,辅以感觉统合训练的刺激,对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化和语言发育可能有效。 感觉统合治疗的特点是让儿童感觉到治疗就如同玩游戏,如果治疗不具有游戏的特性,儿童不会热心参加;而积极热心是有效治疗的保证,因为没有人能替儿童组合他的大脑,需要他自己组合大脑,也只有借着玩的形式儿童才能自我统合好大脑。 我们报告的 2 例儿童孤独症患儿经过训练后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根据我们的初步体会,感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孤独症有一定的效果,应大力推广。另外我们从训练中体会到,感觉统合训练不仅仅是利用器械,还要与游戏的方式相结合。在活动中,心灵的感应是最重要的基础,总的来说,感觉统合治疗对儿童有普遍的疗效,单项触觉防御的儿童改善较快

10、较明显,而前庭失衡和本体感不良的儿童效果差而且不明显。一般智商高的改善比较快,而智商 90 分以下的儿童一般都很吃力。与跟家长合作与否有一定关系,一般家长合作的改善较快。在临床中发现儿童的症状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有一致性的。家长参与治疗一方面可以提高儿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状况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更善于体会孩子的感觉,对增5进亲子关系有很大帮助。与此同时还能克服一个辅导者带数个孩子时,有些孩子钻空偷懒,起不到预期治疗效果等缺陷。 另外,应当使用明确有效的方法对患儿进行系统的教育干预,既包括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干预训练,也包括促进患儿身体发育、防治疾病、减少滋扰行为、提高智能、促进生活

11、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父母也应该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多关心、多亲吻、多微笑,多用夸张的表情引导孩子的注意,让孤独症患儿感觉到父母的温暖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加大家长工作力度,开发家长资源应该成为相关组织的工作重点。为了改变目前零打碎敲、拔苗助长的康复局面,引导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士避免误区,需要社会相关组织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工作。特别是引导家长正确规划孩子的人生极为重要,否则错误的理念导致的副作用会使成年障碍加重,进一步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应开展咨询、指导、培训和机构推介等相关业务,使中国的孤独症服务尽快形成主流。 早发现、早治疗,对孤独症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