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开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804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开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析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开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析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开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开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开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析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 开掘论文关健词:语文教育 人文素质 人文教育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对人的人文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育应当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改革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人文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去。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呈现出语文教育的新思路,反映了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与之相对应,语文教学的改革也正进行的如火如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教改中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地融人到语文教学中去。 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文化修

2、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 一、人文索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作为基础教育,其使命价值体现于未来。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教育,同时还以其深厚的人文特征向世人昭世其“立人”功能。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大量可利用的人文素质内容。如名篇朱自清的背影中所涵含的那种平平淡淡但又感人至深的家庭成员之爱,毕淑敏提醒幸福中对生命的关注等等。语言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发挥着奠

3、基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可以说,2这个时候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读书、作文能力的养成。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能读”,即胸中有经典(名篇、名著);“会写”,即笔下能文章(写一手漂亮文章)。读,是一种主体由外而内的广泛“吸收”,其目的在于充实人、丰富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写,则又是一种主体由内而外的自由“倾吐”,其目的亦在于创造、

4、出新,解放人的思想、心灵和文笔,以便高扬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所以,语文课的目的即在于“人”,在于解放人、充实人和提升人。这门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浓郁、强烈的人文精神。 我国要想普遍地提高全民的情感素质、人文素质,就必须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上找突破口。当前,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一些隐性价值观念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有待改善的。例如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女性的,女性主人公基本上都是从属者、被动者,而很少女性科学家、英雄形象,这很容易给学生以一种潜意识影响,学生会有一种女性从属性的潜意识。再比如,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必要的,让学生记住我们的先烈,学习他们的精神,但是,有些东西在和

5、平时期是要具体分析的,如暴力斗争意识、阶级仇恨意识、个体服务意识等等,革命时期的内涵与和平时期的内涵应当有所不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时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囿于课本,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人文关怀、积极进取的文章,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语文教育同时还是文学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能够了解文字,运用文字,还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理解的能力,有欣赏的兴趣,或者说有比较高雅的语言文学情趣,让他们对语言作品的感受并不是仅仅限于情节,不仅仅是猎奇,要让3他们能够欣赏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人物性格,进而欣赏其中的思想,即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的美,有语言感受力。 在教学中应贯彻爱的教

6、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现今城市中大部分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苦难,生活阅历少,又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小圈子,很难去理解、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同学们展示丰富的课文背景知识,以及相关链接外,还应有意识地将同学们带出课堂,到社会中、生活中去寻找、体验,进而感悟。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教给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去获得自己更加幸福的美好的生活的信念;教会他们用同情、怜悯、爱的眼光看待世界。语文教师应该教学生以爱美的心,教他们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现代化的理解,把语文

7、教育和文学教育打通。 因而,中学语文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给学生的范文应该是一些写平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要让学生回归到平民立场上去。不要让那些写英雄人物、写历史大开合的作品唱主角,这种范文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只有英雄才值得我们去抒写,作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提的。我们要把关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拿到课堂中去,把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进去。美国的学生在被问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时,常常会说“将来要做一个木匠”、 “一个流浪歌手”之类,而我国的学生大多选择做英雄、做科学家,为什么?我们没有平民教育、生活教育。事实上哪有那么多人能成为

8、科学家呢?让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产生做科学家的梦想,不谛是害了他。现代基因学已经证明,人类中能从事发明创造的人(科学家)概率上不超过 5%,如果一个人没有天赋却一定要做科学家,实际上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的磨难和不幸。4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定得过高,只能让他的理想成为虚无缥渺的、不切实际的东西,而让他失去人生的信念和追求,缺乏进取的动力,理想也就成了空话。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自我的能力,就是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选择自己的

9、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语文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改革中学语文教学 虽然语文教学在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向知识和能力并重方面的转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目的还是为应试训练语文能力,为应试而养成语文习惯,谈不上人文素质的培养。因而,笔者认为应当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树立大语文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1.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学生,需要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10、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挑战,勇于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做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才有资格在今天教书育人。 2.对教学的要求 语文教学要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5更好的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伟大体现。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 “言

11、”割裂而谈能力培养。 “诗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诗人”,首先要造就优秀的人格。 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置,开设出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课程。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