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630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的运用论文关键词:情境思维 兴趣能力 创新 论文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是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其各方面发展的一条有效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历史的某些特殊的心理障碍。为此,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身的几点体会略加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2、问题情境是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中,使间题含而不露。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似有一种“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对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有很大帮助。 笔者在处理世界近代史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这节内容的难点是“如何理解拿破仑对外战争两重性的特点”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我们面前有四种人,第一种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残余;第二种是法国的大资产阶级;第三种是法国普通人民;第四种是被占领地区的广大人民。学生进人情境,教师接着问:这四种人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指出:他们不同的态度正说明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重

3、性,学生的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既启发了思维,又突破了难点。 二、设计表演情境,有助于挖掘潜力、培养能力 2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求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情境,对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有一定作用。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人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人角色或扮演角色,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的说话、观察、模仿、思维、想象、分析、理解等能力在不断开发并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演情境:假如你是你准备怎么办?让学生进人

4、角色进人思维。在世界近代史南北战争一课中,为使学生理解解放黑奴宣言颁布的作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情境:假如你是南方的一个黑奴,看到这个宣言后,你决定怎么办?当时,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思维也相当活跃:有说决定立即逃跑、投奔北方的;也有决定就地起义的;更有决定不露声色留下来,等待时机一举摧毁南方奴隶主的势力的。学生们个个讲得有声有色,如此一来,教材上那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黑奴的革命积极性”的描述,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因此,设计表演情境,令其他同学看到了一段活生生的历史,课堂效果自然很好,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无疑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利

5、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人人胜,才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 当教师讲述仁人志士献身祖国的英勇事迹,学生也会情动而相随;当教师讲述某些奸凶的与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正所谓以情动情,师生3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例如,讲述中国近代史上女革命家秋瑾时,教师满怀激情地说道:29 岁那年,秋瑾离开了温暖安逸的家庭,离开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抛弃了舒适宁静的生活,毅然出洋留学,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为的是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求一条出路

6、,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代女革命家为革命不懈奋斗的坚韧毅力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此时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对女革命家的钦佩的真实情感,教师用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已尽在不言中。 因此,用语言描绘情境确有其感染性,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道德观。 四、复现历史情境,有助于激发兴趣,形成动机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 ”因此,如何引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学习历史的动机,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

7、决的任务。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片、录像、投影等多种手段,使历史情境复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以明朝对外关系一课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画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随之提出问题:你们有谁知道这幅图上的船是我国什么朝代的?这船与我国历史上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再以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一课为例,教师准备好一段有关“渡江战役”的录像,上课时对学生说:让我们一起来看当年渡江战役时人民解放军的磅礴气势的一段录像,于是全班所有的眼睛都集中到了屏幕上之后,所进行的课堂提问正确率就很高,教学效果也就提4高了,激发了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 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经过不断的尝试,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人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