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588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要素 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中,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教育主体的人格素养,以及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构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三大基本要素。强化和整合这三种基本因素的作用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方法一、真理的要素:教育内容的真理性真理的力量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言,是指教育者用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东西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样的内容具有科学的真理性,能产生征服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真理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它真实客观,符合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令人心悦诚服;二是真理的形式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它系统完备,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形成“逻辑上自圆”的严密体系,使人难以辩驳。真理的力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说服人的工作。说服人就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理”要“服人”首先就要有理、在理、合理,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让人信服的效果,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宣讲的“理”是科学的正确的道理,是客观真理。这样的理才有可信性,才能征服人心, “走遍天下”。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邓小平曾满怀信心地说道:“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

3、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打不倒,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2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说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科学性、真理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就高,效果就好;什么时候背离了科学性、真理性的轨道,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就会降低,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负效果)。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曾经一个时期,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讲集体不讲个人,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讲精神境界不讲物质利益,只讲先进性不讲广泛性。诸如此类不科学,不正确的宣传教育,被群众斥之为“假”、 “大”、 “空”。这样的教育内容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好的效果,反而歪曲了党的思想政

4、治工作的形象,败坏了它的声誉,极大地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直至今日,一提起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就把它与“假大空”, “说教”, “耍嘴皮子”等等令人生厌的形象联系起来,并由此生发出对思想政治工作淡漠、怀疑、反感、厌恶、逆反等不良心态,成为我们今天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就要正本清源,大力强化内容的科学性、真理性。第一,要力求真实客观,符合实际。科学的要诀在于求真求实,真实是科学的本质。思想政治工作所宣讲的东西,要尽量做到客观、真实、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力戒形式主义,切忌“假”、 “大”、 “空”。

5、惟有真实才可信,惟有可信才有说服力。 “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 ”第二,要力求实事求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理的精髓就在于实事求是,它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的正确的认识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用真理“掌握群众”的工作。只有正确的、科学的理性认识成果,才能真正“掌握群众”,指导实践, “变成物质力量”,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3的最终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第三,要力求系统化,理论化。思想政治教育当然要宣讲正确的观点主张,但如

6、果只是把它们孤立零散的罗列或杂乱无章的堆积,或者是简单武断的结论,空洞抽象的口号,这样的教育是不会有什么说服力的。真理不仅要有科学的思想内涵,还要靠正确的思维形式来组织和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观点正确还要有理论分析。只有经过严密的推理充分的论证,形成逻辑上“自圆”的完备体系,才会有说服力。毛泽东在谈到用政策动员群众的时候曾经指出, “根据经验,任何政策,如果只作简单的说明而不作系统的说明,即不能动员群众从事正确的实践。邓小平在谈到改善社会风气的教育时强调, “对部分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

7、说法是不行的。 ”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对当前影响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明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就不能做到充分透彻的说理,也就无法让人信服。我们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的头脑的过程中,往往碰到诸如:邓小平有没有理论?“三个代表”是不是科学的体系之类的疑问。这里,人们显然不是或主要不是怀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性,而是对它们的理论形态产生了困惑,以至影响到理论武装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必须加强理论建设,从各个领域进一步阐明邓小平理论尤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使之以系统完备的理论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

8、强科学理论的威力。4二、人格的要素:教育主体的合法性人格的力量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在广义上它泛指教育者通过其言谈举止、行为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一切优良人格因素的总和;狭义上,它指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群众”。无论广义还是狭义,教育者的人格“都是指内在精神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通过优良的行为表现优良的人格。其核心就是教育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的品质。教育者的人格表现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

9、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 ”江泽民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好,取决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言行表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为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这些论述不仅适用于党员干部,也同样完全适用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体来说,人格的力量是通过作用于教育者自身,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而实现其“根本保证”作用的。第一,确认“主体资格”。这种主体资格不是指教育者代表官方意志或由官方获得的某种权威身份,如领导干部,教师等外在资格;而是指教育者“凭什么”, “有什么权利(资格)”来教育别人。

10、显然,这是一种内在的资格,实际的资格。它取决于什么呢?只能是取决于客体的认可,即教育对象是否从内心里认同你的这种“主体”身份,承认你这种“特权”,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在这一意义上,主体资格也可称之为主体的合法性)。那么,对象又是依据什么来作出判断呢?教育者的人格。教育者的人5格形象愈是优良高尚,则其主体资格愈能得到教育对象的认同,进而产生从“信其师”到“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反之,如果教育者人格不过硬甚至人格低下,教育对象就会怀疑甚至否定其主体资格,不愿意甚至完全拒绝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教育者也就在事实上丧失了主体资格,教育目的和效果就会落空;弄得不好,还会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负效应。也正因为

11、如此,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极为重视教育者的人格素养。毛泽东指出:“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在这个社会制度大变动的时期,尤其要先受教育”邓小平强调,愈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在谈到文艺工作时他说, “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 ”江泽民提出, “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做人”,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谈到新闻工作时他说, “新闻工作是教育人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

12、工程师。如果我们的记者编辑自身没有好思想,好作风,好形象,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还会损害报纸的形象”。这里,三代领导人所提出的“先受教育”, “先吸收营养”“堂堂正正做人”以及“三讲”等要求,实质上都是强调,作为教育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在人格上高于优于受教育者,以过硬的人格作保证,才有“当先生”的资格,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主体,其教育才会有好的效果。 第二,论证教育内容。这种论证当然不是理论论证,逻辑论证。它不是靠教育者的言论来抽象地“证明真理”(即言教),而是教育者以其优良的人格形象作为直观的“教材”,作为活生生的“案例”来生动地“显示真理”(即身教)。在言教中,教育

13、者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在身教中,教育者直接就作为“真理的化身”,使真理“不证自6明”,因而比言教更有说服力。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身教体现的是高尚的人格,因而比言教来得具体,生动形象,甚至身教是对言教最生动最逼真最权威的解释,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这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和接受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 “百闻不如一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事实胜于雄辩”。第三,直接影响教育对象。教育者优良高尚的人格对教育对象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自然影响力,直接影响教育对象。 “这种自然影响力是由示范

14、力、凝聚力和投射力所组成的”。示范力是指教育者为群众做榜样,做表率,以行载理,以身为范,从而引起群众的效仿;凝聚力是指教育者的优良人格散发出真善美的魅力,像一个磁场把群众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团结在一起干共同的事业;投射力是指群众把教育者的模范行为和人格榜样同他所代表的党和政府相联系,通过他的言行表现来评价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格的力量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表现得最明显。正如邓小平所说, “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会那么大?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在生活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样他们就成了群众的模范,群众的核心。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那么,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何威力不大,效果不好?李瑞

15、环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者)“首先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党的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就抓住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 ”强化人格力量,增强教育效果,概括地说,就是要求教育者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和才是人格的两大基本要素。德是指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修养等人格因素;才是指教育者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人格因素。二者都会影响教育者的人格形象,进而影响其教育效果。宋代司马光讲,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7德者为小人;德才兼失是愚者,德才兼备是圣人。教育者要力求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君子、圣人,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教育效果。结合现实来具体分析,我认为当前

16、应该着重培养、塑造以下几方面的人格特质:(1)“信”。即教育者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这种“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的“信”,是真信、全信、深信、坚定不移的信。而不是半信半疑,似信非信,更不是迷信、假信。否则,宣传起马克思主义来,就难免“理不直、气不壮”,说不清,道不明, “以已之昏昏”,而“使人之昭昭”。收不到好的效果。(2)“诚”。即教育者要做到真诚,诚实,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做一个“真人”,也就是要有和谐统一的人格。其具体要求就是讲真话,说实话,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个样。如果假话连篇,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搞双重乃至多重人格,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3)“范”。即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重范,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做群众的榜样和表率。如果教育者在其品德和现实表现上不能走在群众的前面甚至落后于群众,他就有丧失主体资格的危险,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零效果,负效果。(4)“爱”。即教育者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