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581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所谓导入,就是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根据讲授内容的具体特点,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讲课导入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情感导入法 散文、诗歌的教学可用这种方法。教师一上课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讲春一课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春天,你展现出明媚的阳光,缠绵的丝柳,黄鹂啼婉,繁花争艳”抒情语调的吟诵配着明快的音乐使学生沉

2、寂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 二、时代背景导入法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这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 “知人论世”。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地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若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比如教唐弢先生的琐忆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导入新课: 作者唐弢,原名唐瑞毅,我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研究鲁迅的专家。他 1913 年出身于浙江镇海县一个农民家庭,靠亲友资助求学,只学习

3、到初二就被迫辍学。他16 岁考入上海邮局任职,后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艺宣传工作,组织读书会。19232年在鲁迅的影响和帮助下从事散文和杂文的创作,1959 年任文学研究员至今。 本文写于 1961 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 80 周年,他怀着深厚的景仰之情,写了这篇文章。 关于本文的写作动机,他说:“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 ”那么,鲁迅先

4、生是怎样关怀爱护青年的呢?学习课文后,你对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有哪些新的理解呢? 这样导入,将作者介绍、写作动机、时代背景熔于一炉,既加深了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又提高了他们学习课文的自觉性,同时还能从作者的生平中汲取勤奋学习的养份。 三、图画欣赏导入法 通过图画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登泰山记一课,可事先画一幅“登泰山”图,教学时以图作为“向导”,指导学生看书,对号入座,也可让学生自己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又如,在讲授三峡时,可以挂出绘有三峡地图,贴有三峡彩色的小黑板后,举着地图说三峡的情况,在指着三峡的照片介绍。也可借用课文中的插图,如包身工、 装在套子里的人、

5、守财奴等。 四、诗词、格言导入法 学生一般喜欢诗词、格言、警句等,有的学生还专门备有笔记本,广泛收集。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学习语文不无启迪意义,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由诗词、格言、警句导入新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与之3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我们这样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熟悉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大家一起来背诵: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第三句写得最好,第三句中“绿”字用得最好。据说他为

6、选用这一字煞费苦心,曾用过“到”、 “入”、 “过”、 “满”等十几个字。 “绿”字用得妙,形容词动词化,有色有形,化静为动,一字用妥,尽得风流。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朱自清的散文,也以绿为题,表明他对绿的钟爱。绿是生命的象征,生命之树常青!绿这篇散文是一幅明丽诱人的图画,是一块纯洁温柔的美玉,是一首情彩横溢的诗歌,是一曲幽雅动听的乐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绿吧! 这样导入新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在诗画中,怎不情趣盎然! 五、选择录音导入法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勇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地让唱片、录音和录像进入我们的课堂,用以辅

7、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如,在设计琵琶行导语时可事先选播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和十面埋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充分领略古诗中乐曲旋律的变化,徐徐流畅逐渐沉喑间歇停顿激越雄壮,然而再进入对古诗内容的讲解。有这样的导言作铺垫,能比授课人强拉硬拽,听课人生吞活剥要好得多。 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转,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 “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导入,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4用。方法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以期达到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