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补充资料(2017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原理补充资料(2017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为适应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会计就是记账和算账吗? (这种看法也对,也不对) (三)会计的本质:“会计”是指“会计学”?“会计工作”?还是“会计方法”? 到底什么是“会计”?其内涵是什么?尽管会计从产生到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古今中外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究其原因,关键在于 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会计本质观对应着不同的 会计含义。中外会计界对会计本质问题形成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流学派: 1、 会计信息系统论:(从过程和结果出发)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的本质 是一个经
2、济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论”将会计视为一种方法。 2、会计管理活动论:(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 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管理活动论”将会计视为一种工作。 我国的会计学者普遍认同把“会计”界定为“会计工作” 。 “会计管理活动 论”的观点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的思路与方向,是对会计本质的科学论断。因 此认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 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其实,会计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管 理活动,只不过是侧重从哪个角度理解的问题。 ) (四)会计的概念:P3 五个关键词:货币、专门方法、经济活动、核算和监督、管理活动
3、。 二、会计的特点:会计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数量上综 合反映经济活动情况。这既是会计的特点,同时也理解为会计的局限性。三、会计的职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 行, 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过程”指社会再生产过程, “簿记”指的就是会计(但会计比簿记职能更广, 内涵更丰富) 。这句话有两重意思: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的两大 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控制” (会计监督)和“观念总结” (会计核 算) 。 (一)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又称会计反映。是指会计通过计算,记录,报告,从
4、数量上综合 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观念总结”就是指 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数量反映。2、会计监督: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使之 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过程的控制”是指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会计监督。 (二)两者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核算,监督就没 有客观依据;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目的和质量保证。没有监督,核算就2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会计职能的外延(其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反映(核算)经济情况,监 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第二节 会计
5、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在行使自身职能时所面 对的客体,所以又称会计客体。 从会计的发展史看,会计是为了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而产生的。会计所要 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这是对会计对象最一般的说明。由 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包括多种多样 的经济活动。会计因其本身职能的特点(局限性) ,只能从数量上并且需要利用 货币形式反映经济活动。因此,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那 部分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 的经济活动,也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的两大体系: 1、企业会计:
6、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的对象是“生产经营资金的运动” 。 2、预算会计:预算会计的对象是“预算资金的运动” 。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和 事业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政府会计) 。第四节 会计核算基础 P17、P71会计确认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记录的过程。如签订合同本身不算会计信息,但是定金的收付就是会计信息了。会计计量按一定的方法确定会计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一、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由于这些假定都是以合理推断或人为的规定而做出的,所以
7、也称会计假设。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资金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就必须解决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会计所要核算的范围有多大;会计为谁核算,给谁记账;会计所要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会计应该在什么时候记账、算账、结账;以及在记录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计量手段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就没有办法进行会计工作。所以,对这些问题必须首先以假设的方式来人为地做出限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前提。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核算(本学期后续的内容就是介绍常规的会计方法) 。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
8、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明3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A 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单位:如企业单位、行政单位、事业单位;B 会计主体也可以是非法人单位:如企业集团、单位下属的二级核算单位、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提出会计主体概念,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主体以及投资者 的经济业务划分开。会计主体确定后,会计人员只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的立场, 核算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一 定数量的经济资源;(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
9、(3)实行独 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2、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 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其意义在于:合理地解决费用分配和财产计价等问题,以利于正确地计算盈亏。 如果企业面临破产清算,意味着不能满足持续经营的前提,则要用破产清算会 计方法来进行处理。 3、会计分期(会计期间):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 地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核算经营活动和成果,编制会 计报表。 会计分期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有了会计分期,才能定 期结算账目,准确计算各期经营
10、成果,进行各期会计信息的对比。 4、货币计量:记账本位币记账时统一使用的币种称为记账本位币。货币计 量假设隐含币值稳定假设,即假定币值波动不大,或虽有波动但是前后波动能 够相互抵销(相对稳定)。如果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意味着不能满足币值稳定的 前提,就要用通货膨胀会计方法(或物价变动会计)来进行处理。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P18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机构、职工、供应商、经销商、 顾客、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人和潜在的债权人等。 三、会计核算基础即处理经济业务的立场 (P71)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连续不断的,而会计期间是人为划分的,
11、所以难 免有一部分收入和费用出现收支期间和应归属期间不相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处 理这类经济业务时,应该正确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基础。可供选择的会计核算 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核算基础实际上是两种处理经济业务的 立场。 1、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一般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2、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一般适用于企业。权收入的权利;责支出的责任(付款的义务) 例题:1、某企业 9 月 1 日赊销商品一批,货款合计 100 000 元,尚未收回。收付实现制:9 月份不记收入;权责发生制:9 月份记收入 100 0004元。 2、某企业出租房屋,7 月份一次收取下半年租金 6 00
12、0 元。收付实现制:7 月份记收入 6 000 元,以后各月都不用记; 权责发生制:7 月份记收入 1 000 元,8-12 月份每月各记收入 1 000 元。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收付实现制核算手续简单,但是结果不尽合理;权 责发生制核算比较复杂,但是结果真实合理。第二章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的划分: 1、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 1 年或者超过 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 用的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2、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 1 年或者超过 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股利”等。 3、营业周期
13、:从“付款购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收回货款”所需的 平均时间。 4、 “流动”与“非流动”的划分标准: (1)对营业周期在 1 年以内的企业:以 1 年为期限划分。 (2)对营业周期超过 1 年的企业:以一个营业周期为期限划分。 5、例题:假设 A 企业营业周期 3 个月,B 企业营业周期 24 个月。都发生如下 业务:(1)购入期限为 1 年半的国库券: A 企业:非流动资产; B 企业:流动资产。 (2)借入期限为 1 年半的借款:A 企业: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 ;B 企业:流动负债(短期借款) 。 二、收入与利得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
14、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会计的“收入”是狭义的。 2、利得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 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利得分为两种: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如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如增加资本公积) 注意:狭义的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广义的收入 三、费用与损失 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 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会计的“费用”是狭义的。2、损失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5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损失分为两种: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如营业外支出
15、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如减少资本公积) 四、现金资产与非现金资产 1、 现金资产(货币性资产):货币资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 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持有至到期投资。 2、 非现金资产(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五、“会计要素”总结: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 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而收入是资金运用的成果,费用是为取得成果而发 生的耗费,利润是资金运用的净成果。 六、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 1、静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存量等式) 2、动态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增量等式) 3、动静态结合:
16、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综合等式) 七、经济业务的概念:凡是能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事项称为经济业务, 又称为会计事项。会计就是要对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 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计算及报告。第二章第二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概念:会计科目是在对各个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 基础上所赋予每一类别的名称。如“固定资产” 、 “应付账款” 、 “实收资本”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1、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科目的内容反映全部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分为五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类。全部的会 计科目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科目指标体系。 2、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即会计科目的级次(分级) 。 反映一个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即一个科目分为多少级。会计科目可以分为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 可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