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并发症的影响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319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并发症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并发症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并发症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并发症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并发症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 受体阻滞 剂对并发症的影响【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 受体阻滞剂是否可减少介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行 PCI 病人 210 例,随机分为 受体阻滞剂组(105 例)及对照组(105 例)。分别于术前、术后 68 h 及 1624 h 抽取血标本检测心肌肌酸激酶(CK MB)、肌钙蛋白 T(Tn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 水平,并随访病人院内、院外 1 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PCI 术后,两组 CK MB 及TnT 水平均有所升高,TnT 升高幅度较明显。PCI 术后 1624 h, 受体阻滞剂组 TnT 的升高幅度较对照

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P0.05)。 受体阻滞剂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4,P0.05)。院内病死率及 1 年随诊病死率较低。结论 PCI 治疗前应用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介入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肾上腺素能 受体拮抗剂 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treatment of adrenergic blocker on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

3、onal therapy (PCI).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05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pre treated with adrenergic blocker, and 105 without adrenergic blocker served as control. CK MB, E, NE were tested before and 6-8 h,16-24 h after PCI. Occurrence of PCI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after one yea

4、r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CK MB, E, NE. The occurrence of PCI complications was found lower in adrenergic blocker treated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 group (2=5.34,P0.05). Conclusion Pretreatment with adrenergic blocker can reduce the occurr

5、ence of PCI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drenergic beta antagonists; Complications 数项临床实验证实, 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行之有效1。成功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有 6%30%的病人心肌肌酸激酶(CK MB)升高2,且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增高有关3。CK MB 2升高原因有多种, 包括侧支闭塞、血流慢、一过性血管闭塞、痉挛、远端血栓形成及球囊扩张时间较长4,5。缺血及疼痛引起的交

6、感神经张力增高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肌需氧量增加。可以推测,PCI 前对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感活性抑制治疗,如服用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交感刺激的有害影响。然而,PCI 前服用 受体阻滞剂是否能改善病人预后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 PCI 前应用 受体阻滞剂以探讨其对 PCI 病人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选择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9992006 年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 210 例,年龄 5072 岁,均符合 WHO 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按术前是否服用 受体阻滞剂分为两组,各 105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210)岁;并发高血压 45 例,糖尿病 16 例

7、,不稳定型心绞痛 90 例(病情已稳定 2 周以上),急性心肌梗死 10 例(入选距发病均已超过 2 周)。 受体阻滞剂组(实验组)平均年龄(6010)岁;并发高血压 53 例,糖尿病 17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95 例(病情已稳定 2 周以上),急性心肌梗死 16 例(入选距发病均已超过 2 周)。所有入选病人在行 PCI 时 CK MB等各种酶类均已正常。排除标准:严重的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度及 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已知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100 mg,长效异乐定 50mg,每天 1 次;氯吡格雷75mg,每

8、天 1 次,连用 34 d。实验组术前用倍他乐克 12.5 mg 或 25.0 mg,每天2 次,用 35 d。两组术中应用肝素,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速必林)抗凝。两组若无3并发症出现,则出院并服用氯吡格雷 75 mg,每天 1 次,连用 3 月。PCI 治疗 98%经股动脉,2%经桡动脉。术中应用 68 F guiding,术后 68 h 拔除鞘管。记录术中所出现的心律失常、痉挛、低血压、血流慢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 68 h 及 1624 h 记录 ECG,并分析其 ST T 变化。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 68 h 及 1624 h 抽取血标本行 CK MB、

9、肌钙蛋白 T(Tn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检测。CK MB 及 TnT 由本院内分泌研究室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电化学发光仪及试剂盒由专人测定。E、NE 由上海瑞金医院南洋放免中心采用美国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用 HPLC 法测定。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病人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生化指标的变化 PCI 术后,两组 CK MB 及 TnT 水平均有所升高,TnT 升高幅度较明显。PCI 术后 1624 h, 受体阻滞剂组 TnT 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237,P0.05)。见表 1。表 1 两组 PCI 术前后各指标比较(略) 2.2 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两组间病变血管数目差异无显著性,见表 2。 受体阻滞剂组支架植入率(102%)较对照组(8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9,P0.01)。表 2 两组冠状动脉各支病变情况比较(略) 2.3 术中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比较 4 受体阻滞剂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4,P0.05)。院内病死率及 1 年随诊病死率较低。见表 3。表 3 两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比较(略)组别 n 缓慢性 3 讨论 早期实验证明,再灌注治疗之前服用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梗死面积,其疗效明

11、显优于再灌注治疗本身6。胸痛、心肌缺血、心肌坏死及急性再灌注均可增加交感神经冲动的发放,随之而来的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增加的心肌需求均可进一步增加心肌的损害。 受体阻滞剂治疗对于行 PCI 治疗病人的交感兴奋状态是有利的。PCI 术前让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感活性抑制治疗,如服用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交感刺激的有害影响。 尽管 CK MB 及 TnT 均为检测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但 TnT 似乎较 CK MB更敏感,这表现在 PCI 术后,CK MB 及 TnT 水平均有升高,但 TnT 升高幅度较CK MB 明显7。本研究结果显示,PCI 术后 受体阻滞剂组 TnT 水平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

12、学意义。 冠心病病人尤其是心肌梗死后长期应用 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少梗死面积的扩大及心律失常的发生而减少病死率8。尽管 受体阻滞剂的诸多益处已被证实,但只有不到 1/3 的冠心病人服用。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病人于术前服用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术中并发症,降低院内病死率及 1 年随诊病死率。与我们所预料的相反, 受体阻滞剂组窦性心律缓慢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机制尚不清楚。 受体阻滞剂的其他影响,诸如血流到缺血心肌的再分布,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减少,在本实验中未做进一步的探讨。 综上所述, TnT 在检测 PCI 术后心肌受损方面较 CK MB 敏感;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 PCI 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13、降低院内病死率及 1 年随访病死率。 【参考文献】 51GRINES C L, BROWNE K F. A comparison of immediate an gioplasty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MIJ. N Engl J Med, 1993,328:673 679. 2CALIFF R, ABDELMEGUID A, KUNTZ R, et al. Myonecrosi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J. J Am Coll Cardiol, 1998,31:241 251. 3SIMOONS M, BR

14、AND M, LINCOFF M, et al. Minimal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outcomeJ. Eur Heart J, 1990,20:1112 1119. 4ABDELMEGUID A, WHITLOW P, SNAPP S, et al. Long term outcome of transient uncomplicated in laboratory coronary artery closureJ. Circulation, 1995,91:2

15、733 2741. 5KINI A, KINI S, MARMUR J, et al. Incidence and mechnism of creatine kinase MB enzyme elevation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different devicesJ. Cathet Cardiovasc Interv, 1999,48:123 129. 6HAMMEERMAN H, KLONER R A. Enhancement of salvage of reperfused myocardium by early beta adrenergic bloc kadeJ. J Am Coll Cardiol, 1984,3:1438 1443. 7辛辉.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 CK MB 及 TnT 的变化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 41(2):123 125. 8VISKIN S, KIZIS L. Treatment with beta adrenergic blocking agents after MI: fro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to clinical practiceJ. J Am Coll Cardiol, 1995,25:1327 13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