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结构分析法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920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结构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言语--结构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言语--结构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言语--结构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言语--结构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言语--结构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结构分析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语做题的方法言语做题的方法 1 竖向的读,扫视到竖向的读,扫视到 标志词,之后重点看标志词后面的内容标志词,之后重点看标志词后面的内容,找到 抽象的 感觉会是 答案中替换的词语, 到选项中找,这个词汇! 2 题干中举的例子不看,但是举得例子说明前面的那个句子是概括性的语句啊题干中举的例子不看,但是举得例子说明前面的那个句子是概括性的语句啊! 3 普通人的思考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相对来说所谓的乌托邦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秒杀秒杀 1 提问方式:A 主旨类主旨类(找重点找重点):主要强调和说明,核心意思,主要意思,观点,表明,说明,主主要强调和说明,核心意思,主要意思,观点,

2、表明,说明,主 要讨论谈论,主旨,主要含义,支持的观点,直接论述的观点,旨在说明要讨论谈论,主旨,主要含义,支持的观点,直接论述的观点,旨在说明B 概括类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突出重点,兼顾其他):概括,复述,归纳,总结(主旨最准确的概括)所谓重点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2 做题原则:寻找文段中的重点寻找文段中的重点(主题句主题句),通常主题句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或者是核心,通常主题句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或者是核心 的观点,在选项中找到重点的同义替换的观点,在选项中找到重点的同义替换,不能是引申,不能是引申(一般意图推断类:提问应该是作者最一般意图推断类:提问应该是作者最 想表达的观点想表达的观点

3、)3 做题方法做题方法(两个方面两个方面)A 从微观入手寻找关联词从微观入手寻找关联词(标志标志)考点一递进关系考点一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但而且(递进强调后者递进强调后者),既又,既又(并列无强调并列无强调)不但而且甚至不但而且甚至(两级递进强调最后项两级递进强调最后项)a 递进之后是重点递进之后是重点b 不但不但=-不仅,不只,不单,不独,不光不仅,不只,不单,不独,不光而且而且=也,还,并且,还也,还,并且,还更更=尤其,特别,甚至,重要的是,核心的是,关键的是尤其,特别,甚至,重要的是,核心的是,关键的是c 一级递进和二级递进同时,二级递进是重点一级递进和二级递进同时,二级递进是重点d 不

4、但可以省略,而且不能省不但可以省略,而且不能省(因此要学会找到而且因此要学会找到而且),有不但一定有而且,有而且不见,有不但一定有而且,有而且不见 得有不但。得有不但。反面论证反面论证(要强调否则前面的内容要强调否则前面的内容)a 通过反面的论证来加强正面的内容,本身不重要通过反面的论证来加强正面的内容,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以省略阅读时可以省略)b 标志:否则,不然,如果不标志:否则,不然,如果不(直接可以往前看直接可以往前看)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长难句找主谓宾长难句找主谓宾必须,只有,除非必须,只有,除非通常引出解题的对策通常引出解题的对策(同义替换,差异同义替换,差异=多样性,必须

5、多样性,必须=必不可少必不可少)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转折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转折考点二考点二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a 结论之后是重点结论之后是重点b 因为和由于引导原因,问原因时才看,结论才是重点因为和由于引导原因,问原因时才看,结论才是重点c 之所以,是因为是倒装,强调原因,原因是主旨重点之所以,是因为是倒装,强调原因,原因是主旨重点d 导致,后面是结论,是重点导致,后面是结论,是重点e 所以所以=可见,看来,因而,因此可见,看来,因而,因此考点三考点三 举例举例(数据型,文字型数据型,文字型)目的是论证观点目的是论证观点(阅读时可以省略阅读时可以省略)标志:例子,例如,以为例,为一个例证标志:

6、例子,例如,以为例,为一个例证选项:涉及例子的不选。选项:涉及例子的不选。考点四考点四 冒号和破折号冒号和破折号(解释说明解释说明)如果没有问到解释的内容,就不用看了,不是重点。如果没有问到解释的内容,就不用看了,不是重点。考点五考点五 转折关系转折关系虽然但是虽然但是(转折后面是重点转折后面是重点)弱转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好像只是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好像只是强转强转但,但是,然而,却,不过,可是但,但是,然而,却,不过,可是虽然可以省虽然可以省有虽然一定有但是,有但是不一定有虽然有虽然一定有但是,有但是不一定有虽然不过除了转折之外,还作为副词,表示只不过的意思

7、不过除了转折之外,还作为副词,表示只不过的意思除非相当于必须,只有,引导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除非相当于必须,只有,引导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当强转和弱转同时出现,看强转当强转和弱转同时出现,看强转例例 20 除非和但相互印证,得出答案除非和但相互印证,得出答案例 22 更多的情况是补充题,要符合作者的观点:书对人的影响是小的考点六:援引考点六:援引援自引用,引出作者的观点,援引重点看后面。援自引用,引出作者的观点,援引重点看后面。正向援引,结论词正向援引,结论词正如某人所说正如某人所说作者肯定作者肯定反向援引,转折词反向援引,转折词一家之言一家之言(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有一

8、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 们以为,传统认为们以为,传统认为)作者否定作者否定会话策略会话策略这话没错,但是这话没错,但是作者否定作者否定排同求异法排同求异法(理解正确或错误的是,非主旨题理解正确或错误的是,非主旨题)例例 24排同排同单项选择中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不选。单项选择中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不选。求异求异求矛盾,矛盾中必有一真一假求矛盾,矛盾中必有一真一假(两个选项有矛盾,那就必有一真一假,存在答两个选项有矛盾,那就必有一真一假,存在答 案的可能性很大,但前提是与原文相关案的可能性很大,但前提是与原文相关)言语的择优原则:优中选最优言语的择优原则:优中选最优(最大程度的同

9、义替换,选对策的选项最大程度的同义替换,选对策的选项),次中选次差,次中选次差(一一 般是细节判断题般是细节判断题)例 25(大句包含小句)有一种看法(反向援引)其实(弱转)但是(强转),强转中有递进,看递进部分当强转和弱转同时出现的题目,选择强转考点七:必要条件复句考点七:必要条件复句只有只有 A 才才 Ba 必要条件是重点必要条件是重点b 只有只有=必须,除非,需要,应该,如何,怎样必须,除非,需要,应该,如何,怎样不不 a 就没有就没有 b怎样让老年安度晚年,已经成了迫切解决的问题怎样让老年安度晚年,已经成了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指导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指导c 省

10、略关联词省略关联词“只有只有”时,看时,看“才才”的前面的前面d 全部省略关联词时就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全部省略关联词时就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区分现状和对策要区分现状和对策)例例 33例例 29,必须,应,应是分论点中的关联词,不重要。,必须,应,应是分论点中的关联词,不重要。考点八:倾向性考点八:倾向性不会明确的告诉是或者不是,而是表达一种隐含的倾向性积极的倾向性(用上箭头)消极的倾向性(用下箭头):似乎是(其实不是),好像是如果材料表述无倾向性,那么选项就应该无倾向性考点九:并列关系a 没有重点,应该全面,不可偏颇b 类型并存:既 A 又 B,互为解释同义项相反相对:不是 A 而是 B(A=B

11、 的反面)反义项c 关联词:也,也,一边一边,有的有的,既又,不是而是关联词可以省略,用标点(;, 。)表并列用逗号隔开的要求句式相同注意:而是有转折,并列,承接三种关系,因此要看全文的结构确定阅读时省略人名地名数据年份等不重要选项。考点十:承接关系首先,然后,先,再首先,然后,先,再承接复句和并列复句最大区别是次序承接复句和并列复句最大区别是次序考点十一:让步复句考点十一:让步复句即使,也和虽然,但是得最大区别是时态即使,也是未然时态,虽然,但是是已然时态考点十二:取舍复句考点十二:取舍复句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有取有舍与递进复句最大的区别是一肯一否。B 从宏观入手寻找行文脉络类型把握三种:

12、总分,总分总,分总(总句是重点,分句是解释)首尾句原则总句在首尾辅证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证明的观点是重点)a 举例:例如,比如,以为例(看前后b 原因:因为,由于看前后归根到底=说到底(不等于因此)补充说明的意思,并非结论c 援引:反向/正向看之后。 。 。 。指出,说明,表明,显示主题句,重点,结论。d 反证:否则,不然,如果不看之前注意:辅证不重要,阅读可省略,要用辅证去寻找前后的观点,围绕辅证表述的选项 不是答案e 问号:设问(一问一答)引出观点,反问(问中有答)有积极或者消极的倾向性疑问(有问无答,不确定性,有可能存在倾向性)可能=这是否是(同义替换)多个关联词文段做题步骤:首先用

13、宏观的行文脉络确定主题句,再用微观的关联 词找重点。言语综合技巧 题目都是由“原文原文” 、 “提问提问”和和“选项选项”三部分组成,所以相对应地可以提出针对原文、 提问和选项的不同破解方法。看提问部分,可以快速辨别题型看提问部分,可以快速辨别题型,从而确定基本的解题技巧; 原文的分析可以遵循行文脉络,使用关联词的方法。选项这部分可以使用和参照的方法也 很多,接下来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选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一些常考、常用技 巧。第一,内容即结合文段的角度1、从正确答案的辨别标志上看从正确答案的辨别标志上看,具有同义替换特征的选项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更大。 这是出题者为了增大题目难度而有意

14、为之的,比如,原文分别为“首位” 、 “消极” 、 “能否” , 运用同义替换法选项可以变更为“第一位” 、 “负面”和“可能” ,这是对应性很高的同义替换,为答案的可能性很大 2、主体排除法从思维的缜密性和连贯性来说,从思维的缜密性和连贯性来说,原文总是围绕着某个特定的话题或者主体展开叙述的, 因此,仔细观察四个选项,若选项中出现谈论主体或者话题和原文不能对应的谈论主体或者话题和原文不能对应的,多半不是 答案,可以很快予以排除,从而缩小了答案的范围排同存异3、强调重点法强调重点法从出题者角度看,四个选项之间一定会存在的程度不等的差异性出题者角度看,四个选项之间一定会存在的程度不等的差异性,以

15、此来迷惑考生, 因此找出四个选项之间各自强调的重点和差异找出四个选项之间各自强调的重点和差异,再和原文进行对照和比对,就很容易将答 案锁定。最常见的情况是:在谈论主体和话题一致的前提下,设置两个选项来分别叙述了在谈论主体和话题一致的前提下,设置两个选项来分别叙述了 主体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这样找到差异点显得尤为重要。主体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这样找到差异点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有些情况下,还可以先观察选项,将每个强调的重点用笔圈划出来,这样能更好地帮助阅读原文,提高速 度重点强调法 第二、形式即可独立运用的角度1、排同求异法排同求异法“同”和“异”是考试中经常遇到的,尤其是“同”的情况。所谓的“同同

16、”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为有时两个选项表达的意思相同为有时两个选项表达的意思相同,另外,有时三个选项同时都可以高度对应原文,此时,有时三个选项同时都可以高度对应原文,此时, 剩下的选项为答案的可能性很大剩下的选项为答案的可能性很大。所谓的“异” ,可以用“矛盾”一词来解释,即一真一假, 此时,答案在二者之中可能性也相应增大,只是这种出题的方式会越来越少,因为提示性 太强,不具有迷惑性。2、相对绝对法相对绝对法这种方法基本上不需要依赖原文的内容,只需看表达形式和语气即可以。概括起来说 就是两句话:“相对性的概念倾向于是正确的选项” 、 “绝对性的概念倾向于是错误的选项” 。 相对性的概念,诸如可能、也许、大概、一般等等,这些词在用法上带有强的条件限制性相对性的概念,诸如可能、也许、大概、一般等等,这些词在用法上带有强的条件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