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虚词辨析40例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8224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义虚词辨析40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义虚词辨析40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近义虚词辨析 40 例易混淆的近义虚词,是高考复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类试题应当从何入手, 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关联词的搭配关系,掌握虚词的意义,辨析异同,其次, 要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认真理解句意,根据语境分析所供材料的内部层次,辨明 层次之间的关系,准确的选择关联词。为了能够搞清近义虚词的关系,使考生在 复习中有所借鉴,现将教学 中遇到的常用虚词归类分析,以供参考。 1、再又 例 1、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 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 (又、再)看了一阵。 (答案:又) 辨析:“再”和“又”都是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 但“再”

2、多用于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而“又”则表示已实现的动作或行为。 该句中“他”前面已“看了一阵” ,表示动作已经实现,而后面又“看了一阵” , 表示前一动作的重复,所以选取“又” 。 2、从而进而 例 2、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 (从而、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答案:从而)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分句, “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或 结果, “进而”则表示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该句中的 “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贪图小利的人”带来的结果,所以应选用“从 而” 。 3、得以加以 例 3: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

3、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 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 (得以、加以)解决。 (答案:加以) 辨析:“得以”是个助动词,有“(借比)可以” “可能” “可以”的意味, 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的形式。而“加以”作为动词,表示如 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该句中后半句用于否定的形式,有否定词“不 能” ,无法与“得以”搭配。而“不能脱离整体”去“解决”是对前面所提事物的 处理,所以用“加以” 。 4、一再再三 例 4:中美关系 (一再、再三)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答案: 一再)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 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

4、但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动词前面就 只能用“一再” ,不能用“再三” 。该句中“动荡”的主体不是人,是“中美关系” , “动荡”也不是人所主动做出的某种行为动作,所以选取“一再” 。 5、稍微多少 例 5:你比他只是 (稍微、多少)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答案:稍微) 辨析:二者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 ,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区别: 一方面“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 “稍微” 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 “多 少”则不能。该句中有限制范围副词“只” ,而“多少”不能与之连用,所以选取 “稍微” 。 6、常常

5、往往 例 6: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常常、往往)是耐得住寂寞 的人。 (答案:往往) 辨析:二者都有“差不多”的意思,可以互换使用。 “常常”是“强调事情 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 ;而“往往”是“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 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 。该句中“耐得住寂寞”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的条件, 具有某种规律性,所以选用“往往” 。 7、终于终究 例 7:你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终于、终究)会犯 大错误的。 (答案:终究)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 “终于”表示预料和期望中的某个事件情况,或肯定 要发生的事件(情况) ,在经历了一个过程以后,毕竟发生了。 “

6、终究”用在助动 词前边,表示预料、期望或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将发生。 “终于”只能用于已经发 生的情况, “终究”没有这个限制,而且更多用于未来。该句中“会犯大错误的” 是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将发生,所以应选用“终究” 。 8、尤其十分 例 8:一进动物园,我们就看到小熊猫,它们样子漂亮,活泼好动, (尤其、十分)可爱。 (答案:十分)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 “尤其”表示几种事物或情况中,有一种比其余的突 出、明显、重要。前者和后者可以是包含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但二者之间 必须有某种相同点。表示递进关系。 “十分”表示程度很高,跟“非常”相当,可 以修饰形容词,也可以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该

7、句中“可爱”这个心理活动 的动词,只能由程度副词加以修饰, “尤其”表示递进关系,而此语句并无递进关 系,所以该句选用“十分” 。 9、因为既然 例 9: (因为、既然)你同意这样做,那我就照办。 (答案:既然) 辨析:二者都表示因果关系, “因为”可用在主句的前面或后面,常跟“所 以,之所以”呼应。 “既然”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句的副句中,主句中往往 用“就” 、 “便” 、 “总”等副词与之相呼应,在副句中提出原因,主句说出由此推 出的结果。该句中“同意这样做”是原因, “照办”是随之而得出的结果,所以该 句选用“既然” 。 10、由于因为 例 10: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 (由于、因为

8、)他的工龄还不到半年。 (答案:因为)- 2 -辨析:二者都可以用在复句中表示原因。但“因为”既可以用于前一分句, 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而“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也就是只能放在表示结果 的分句之前,不能放在后面。该复句后一分句表示原因,所以应选用“因为” 。 11、由由于 例 11: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 (由、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 境所决定的。 (答案:由) 辨析:“由”作介词表示动作的起点和行为的施动,一般侧重强调由来;而 “由于”是表示原因,常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里,可以与“才、所以、因此” 等词相呼应。该句后一分句是强调由来,所以选用“由” 。 12、只有才只要就 例 12、

9、无数的事实说明, 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不畏劳苦,百折不回, 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答案:只有才) 。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表示条件关系。但“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缺 少了前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而“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具 备了前句的条件,就一定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该句中“把全部身心百折不回” 与“攀登科学高峰”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所以应选用“只有才” 。 13、只是不过 例 13:(1)面对鲜花和掌声,他 (只是、不过)谦虚地笑笑,他知道 成功凝聚着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汗水和智慧。 (答案:只是) (2)早春二月,南国已是阳光和暖,草长鸟飞, 偶或南下的冷空气还

10、 会使人感到未曾褪尽的残冬寒意。 (答案:只是、不过) 辨析:“只是”作副词在句中起限定作用,限定动作的范围,相当于“仅仅 是” 。 “只是”作连词,放在两个分句之间,起轻微转折作用。而“不过”作连词, 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转折关系,所连接两个句子或分句,后一句子是对前一句 子所说明的事情作修正性的补充,这时“不过” “相当于” “只是” 。 (1)句中“笑笑”是限定的动作,所以用副词“只是” 。 (2)句中的后半句是对前句的补充,前后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所以用“只是” 或“不过”都可以。 14、关于对于 例 14: (关于、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这份报告没有论述。 (答案:对于) 辨析:

11、二者都是介词,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 “关于”表示关涉的事物 或某种范围;“对于”主要是指出明确对象。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词作状语,只 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该句 用于指出对象,组成的介词短语在主语之前,所以选用“对于” 。 15、以至以致 例 15: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 (以至、以致)这次又 犯了类似的错误。 (答案:以致)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都用于下一分句的开头。 “以至”表示时间、数量、 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由于某种动作、情况的程度而形成的结果,这种结果无所谓好坏;而“以致”表示下文所说的是上述原因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往往是

12、不 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 “以至”换成“以至于”意思不变,而“以致”可以 换成“结果” ,二者不能互换。该句中下一分句表示不好的结果,可以用“结果” 替换,所以选取“以致” 。 16、何况况且 例 16:挖这样的井,占地我,不合算, (何况、况且)井的四周都是沙 土,很容易塌陷。 (答案:况且) 辨析:二者都是递进连词,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何况”相当于“甭说、 甭提” 。一浅一深的两件事物互相对比,映射,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 如此。而“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该句中“井 的四周都是沙土”是进一步申述的理由,所以选取“况且” 。 17、不免未免难免

13、 例 17:(1)老吴 (未免、不免)太不会讲话了,本来挺简单的事叫他 弄复杂了。 (答案:未免) (2)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 (难免、未免)犯错误。 (答案:难免) 辨析:三者都是副词, “不免”意思相当于“免不了,少不了” ,表示由于某 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可以是已经出现了,也可以是未实现的。 “难免”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只能用于未实现的事。用“难免” 的地方可以换成“可能”或“一定” 。 “未免”表示说话人对于某种行为、举动的 否定的态度,含有不赞许,不以为然的意思。虽然意在否定,但口气比较委婉。 (1)句中“不会讲话”是对“老吴”的否定态度,有不赞同的意思,

14、所以选 取“未免” 。 (2)句中“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可能导致“犯错误” ,所以选取“难免” 。18、否则不然 例 18: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不然)就没有生命力。 (答案:否则或不然)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起假设转折作用,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都表示 对上文做假设性的否定,同时也由此推出假设的结论。但是“不然”还表示选择, 相当于“要不是这样那或者” 。而“否则”没有此用法。该句中“没有生 命力”是推出的假设性结论, “否则”和“不然”都可以选取。 19、或者还是 例 19:如果有人问我,在唐诗宋词中,你最喜欢李白、杜甫 (或者、 还是)苏

15、轼、辛弃疾,我真答不出。 (答案:还是) 辨析:二者都表示选择的连词,当两者与“无论、不管”等连词连用时,意 思一样。但是“或者”只能用在陈述句中,不能用在疑问句和否定句;“还是” 则相反,主要用在疑问句中,用在陈述句中也仍含有疑问语气。该句前后表示选 择关系,但“你最喜欢李白、杜甫”含有疑问语气,所以选取“还是” 。 20、尽管不管 例 20: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一场革命运动, (尽管、不管)其中有- 3 -部分人是软弱妥协的,但它却是要革文言文的命。 (答案:尽管) 辨析:二者都是连词,用于编正复句的偏句中,但“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 种事实,表转折,常与“但是、可是、却”搭配使用;而“不管”表示条件关系, 常与“都,总”搭配使用。该句中后面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并且有“但”相搭配, 所以选取“尽管” 。 21、何曾何尝 例 21:同志们盼望早日上岗,为厂立功,张小华又 (何曾、何尝)不 是这样的心情呢?(答案:何尝) 辨析:“何曾”表示反问,对修饰成分的否定。因反问语气有否定语意,而 本身含有否定意思,则表示肯定;在“何曾”后又用“不是” ,则全句表示否定。 “何尝”表示一种婉转的否定,常有反问和辨解的语气,相当于“哪里” “怎么能” “怎么会” 。该句后半句中不能用“何曾” ,因为句中有“不是” ,全句表示否定; 而此句则表示肯定,所以选取“何尝” 。 22、何苦何必 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