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6118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专题十三 压缩扩展句式修辞压缩扩展句式修辞考情分析考情分析一、一、真题解析真题解析1 【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 10 个字。 (4 分)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

2、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案】台基高,出檐大。 内部可通可隔。 构件艺术美观。 涂有油漆以防腐。【考点定位】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所给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将次要信息排除。本题中的文字属于说明性的材料,要抓住说明的对象及特点进行概括。总之,“压缩语段”的关键在于寻找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点,取主舍次,然后确定表达的语言骨架,将重要的信息分解安排,组成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2 【2017 年高考天津卷】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12 字以内) (3 分)事实上, “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

3、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 。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答案】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考点定位】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名师点睛】为短文拟写标题,第一步:通读短文,整体把握短文内容主旨。第二步:抓住关键句、特征句。所谓关键句、特征句,就是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如短文是新闻,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注意寻找并提

4、取这些特征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如果这种句子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概括性或判断性的句子。第三步:规范化表达。第四步:充分考虑限制条件。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般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比如本题要求在 12 字以内。3 【2017 年高考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3 分)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

5、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所以难度不大。【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名师点睛】仿句是依据给定的例句仿写前后意义贯通、语言形式相似的句子。仿句要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网4 【2017 年高考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 100 个字。 (6 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案】示例:沿着小

6、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 ,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现成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使句意更丰富更具体,诗句中出现的意象有: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这些在描写场景时必须出现。另外,要将“我”换成“他” ,描写中要有 “他”的心理活动。最后中心是“他”回到了童年。【考点定位】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题干要求,即描写要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在描写过程中考

7、生要结合诗句中的各个意象展开,这需要考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多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表现力强。同时要注意,不管什么描写,都要有一个主题,本题场景表现的主题是“他”仿佛回到了童年。5 【2017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 23 题。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 ,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

8、,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甲 B乙 C丙【答案】(1)B(2)B【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不仅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还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2)试题分析:乙处的正确标点应是: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

9、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名师点睛】有些作用相近标点符号的使用因在句中的层次不同而不同。顿号、逗号、分号都可表并列关系,词语之间的并列一般用顿号;如果并列词语相连,其中大的并列用逗号,小的并列用顿号。另外如果句子太长,中间也可以适当地使用逗号。二、二、高考探秘高考探秘(一)(一)20172017 年高考考查特点:年高考考查特点:1.题目形式:主观题。 高考概况 2考频分值:本考点为课标全国卷的轮考题,分值一般为 48 分。 3命题热点: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想象、联想和

10、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压缩语段主要以考查概括提炼语段信息的能力为考查核心。 常见修辞手法考查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将其融于其他考点进行综合检测,这样就往往给考生造成一种假象:高考命题不注重对修辞的考查。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命题方式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大趋势,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及地方卷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修辞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二)(二)20182018 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命题趋势 预计本年高考本考点仍然为轮考内容,扩展语句可能与材料点评、语言表达和修辞综合起来考查;压缩语段可能在语言表达、

11、句式和修辞等角度上设题。2018 重点注意修辞的考核。考点突破考点突破多读勤练,掌握方法多读勤练,掌握方法。平时复习中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材料储备,注意积累,同时勤于练习,注意总结规律,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熟悉高考,掌握规律熟悉高考,掌握规律。历年高考的“材料点评、语言表达、句式和修辞,”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一方面通过复习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扩展语句扩展语句一、一、情景阐发型情景阐发型分类解析分类解析这种类型的扩写一般是给出一个中心词或几个情景信息词,并设定一个情景,然

12、后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要求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例例 1、(江西高考)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 200 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_ _【解析】 本题考查片段作文(微作文)写作的能力,涉及句式、修辞手法、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完成此题应注意: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字;二是落实题目中的每项要求。【答案】 (示例)期待已久的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13、,这时候,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观赏漫天绽放的烟花了。远处已经传来一声声巨响,我们还等什么呢?赶快到户外融入梦幻般的世界吧!看啊,一支支烟花喷向夜空,在空中缤纷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使整个夜空流光溢彩,使大地上的万物绚丽夺目。 “嗵!”地面上又升起一个通体发光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 “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似仙女玉手播撒的片片花瓣,似从天而降的粒粒明珠,似漫天飞舞的只只蝴蝶,它们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美不胜收。“嗵!嗵!”瞧,那边升起了“天女散花” ;看,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那么多烟花争先恐后地蹿上夜空,天空中顿时成了“花”的世界、 “花”的海洋!这是多么热闹绚烂的除

14、夕!答题策略答题策略情景阐发情景阐发“三步走三步走”第一步:审清题目的要求第一步:审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题目的要求,尤其要逐点分析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些往往是答题过程中的易漏点和得分点。第二步:探究情景设定第二步:探究情景设定探究情景设定的具体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寻找扩展点,进而搜集语言材料,依据特点组织答案。第三步:检查分析组织的答案,看是否符合显性和隐性要求第三步:检查分析组织的答案,看是否符合显性和隐性要求所谓“显性要求” ,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所谓“隐性要求” ,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表现什么样的情、

15、景、理等。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小试身手小试身手1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60100 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_ _【解析】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曹雪芹、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答案】 (示例)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 “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2由下面一段文字进行联想,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