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609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0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希律法考 ()2013 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卷二甲给机场打电话谎称“3 架飞机上有炸弹” ,机场立即紧急疏散乘客,对飞机进行地毯式安检,3 小时后才恢复正常航班秩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A为维护社会稳定,无论甲的行为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都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B.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为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判处甲死刑C.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D.对于散布虚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国内国际重大影响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规定,以高效办案取信社会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考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

2、恐怖信息罪【解析】A 选项错。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其成立要求该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否则不成立该罪。B 选项错。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成立条件,其行为在客观上不能危及公共安全(因为是虚假恐怖信息) ,故不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C 选项正确。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理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 选项错。依法办事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只能希律法考 ()依照法律的规定办案,绝不允许为了所谓的效率而突破司法程序规定,否则冤假错案将会层出不穷。【答案】C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3、有以下观点: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罪刑法定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保障国民自由,与执法为民的理念相一致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刑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A第句正确,第句错误B.第句正确,第句错误C.第句正确,第句错误D.第句均正确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考点】罪刑法定原则【解析】题干第句说法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是保障人权,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是文明执法。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民

4、主主义、尊重人权主义正体现了执法为民这一本质要求。希律法考 ()题干第句说法正确。依法治国理念包含着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等内容。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罪刑法定原则,其理念和内容不仅约束立法者,同样约束司法者。这正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题干第句说法正确。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可能,因此,罪刑法定原则的提出和坚持是为了更好地限制国家刑罚权,是为了防止国家机关权力的滥用,进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利益、保障国民自由。而这一精神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题干第句说法正确。依法治国的理念包含着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刑法中集

5、中体现于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犯罪与刑罚由成文实体法律加以规定,刑法必须体现和遵循宪法原则,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司法机关适用。所以,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中的集中体现。综上,D 选项正确。【答案】D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3)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 116 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 ,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 ,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D.刑法第 65 条规定,不满 18 周岁

6、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 356 条规定,希律法考 ()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 356 条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考点】刑法解释【解析】A 选项错误。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的不同仅仅在于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在解释方法和技巧方面没有差别。因此,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仍然属于类推解释。B 选项正确。由于破坏大型拖拉机也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危害结果,故从结论合理性上来说,可以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的“汽车” 。但“汽车”一词的核心含义通常并不包含大型拖拉机,

7、故上述解释结论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C 选项正确。刑法用语的含义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上下文或者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刑法条文明文规定了“伪造”与“变造”的场合,二者当然具有不同的含义;在有的场合,尤其是法律只规定了“伪造”的时候,这里的“伪造”就可能包括“变造” 、例如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规定,其中的“伪造”就包括“变造”这一表现形式。D 选项正确。按照当然解释“出罪时举重以明轻”的原则,法律明确规定最严重的情形不得认定为犯罪,那么,对于法律没有规定的较轻的情形更不得认定为犯罪。相比较毒品犯罪中的特别再犯制度,累犯是更严厉的量刑情节(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不得缓刑、

8、不得假释,而特别再犯只是从重处罚)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按照当然解释的原理,既然刑法明确规定累犯制度不适用于不满 18 周岁的人,那么,较累犯希律法考 ()制度更轻的特别再犯制度(第 356 条)更不能适用于不满 18 周岁的人。【答案】A刑法修正案(八)于 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根据刑法第 12 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4)A2011 年 4 月 30 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2011 年 4 月 30 日前拖欠劳动者报酬,2011 年 5 月 1 日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

9、动者报酬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C.2011 年 4 月 30 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D.2011 年 4 月 30 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考点】刑法的溯及力【解析】A 选项正确。 刑法修正案(八) 删除了“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而该规定属于有利于行为人的规定,具有溯及力。因此,2011 年 4 月 30 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按照从旧兼从轻的原则,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选项正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刑法修正案(八) 新增的罪名,如果是在201

10、1 年 4 月 30 日前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适用修正前的法律,不能认定为犯罪。但在刑法修正案(八) 生效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属于在新法生效期间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理当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希律法考 ()C 选项错误。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是刑法修正案(八) 新增的罪名。在 2011年 4 月 30 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按照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不能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不能以新增罪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定罪处罚。D 选项正确。 刑法修正案(八) 将“扒窃”规定为成立盗窃罪的一种独立的方式,其成立犯罪的标准不要求扒窃数额较大的财物。但是,按照修正前的刑法规定,

11、成立盗窃罪要求盗窃数额较大的财物(明确以数额较大财物为目标盗窃的,可能成立盗窃罪未遂)或者多次盗窃财物。因此,2011 年 4 月 30 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答案】C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5)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考点】危害行为、因果关系的认定【解析】A 选项错误。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实行行为)必须具有法益侵

12、犯的紧迫、现实危险性,而且还必须是社会生活不允许的行为。甲女赠送男友旱冰鞋的行为属于社会生活中的正常行为,不可能成为法律上被禁止的行为,因此,甲的行为不属于作为的希律法考 ()危害行为。B 选项错误。既然甲女的行为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那么甲的行为与乙重伤之间也就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实际上,乙重伤的结果是乙自己在运动时不小心导致的,该结果应该由乙自己承担,即乙自我答责。C 选项正确。尽管甲女在赠送乙旱冰鞋时企盼乙运动时摔伤,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是甲女并没有实施伤害乙的危害行为,因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 选项错误。无论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要求行为人实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本案中,甲

13、女没有实施法律禁止的危害行为,因此,甲既不成立故意犯罪,也不成立过失犯罪。【答案】C2010 年某日,甲到乙家,发现乙家徒四壁。见桌上一块玉坠,断定是不值钱的仿制品,甲便顺手拿走。后甲对丙谎称玉坠乃秦代文物,值 5 万元,丙以 3 万元买下。经鉴定乃清代玉坠,市值 5000 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6)A甲断定玉坠为不值钱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据,对“数额较大”没有认识,缺乏盗窃犯罪故意,不构成盗窃罪B.甲将所盗玉坠卖给丙,具有可罚性,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C.不应追究甲盗窃玉坠的刑事责任,但应追究甲诈骗丙的刑事责任D.甲诈骗丙的诈骗数额为 5 万元,其中 3 万元既遂,2 万

14、元未遂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考点】犯罪故意的认定、盗窃罪和诈骗罪的认定希律法考 ()【解析】由于本案盗窃行为发生于 2010 年,故不能适用刑法修正案(八) (2011 年 5 月 1 日生效)的规定,即不能适用“入户盗窃” 、 “携带凶器盗窃”与“扒窃”的规定,只能适用“盗窃数额较大” 、 “多次盗窃”的规定。A 选项正确。甲客观上入户盗窃了价值数额较大(5000 元)的清代玉坠,属于“盗窃数额较大的财物” ;但行为时甲合理地(乙家家徒四壁)认为玉坠为不值钱的仿制品,没有认识到“数额较大” ,因而甲缺乏盗窃罪的犯罪故意。据此,甲的行为在盗窃罪的犯罪内主客观并不统一,不成立盗窃罪。B 选项正确。

15、甲取得该玉坠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之后实施的行为如果侵犯新的法益、具有责任的话,则要成立新的犯罪。甲将所盗玉坠谎称为秦代文物,欺骗他人财物,具有可罚性,成立诈骗罪,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C 选项正确。由于甲缺乏盗窃罪的犯罪故意,故其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但甲诈骗丙钱财的行为侵犯了新的法益,甲对该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D 选项错误。同一个故意犯罪行为,其犯罪形态只有一个,不可能既是犯罪既遂,又是犯罪未遂。对于结果的判断,应以整个犯罪行为最终的法益侵犯形态为标准进行判断。诈骗罪犯罪数额的认定,不是以行为人意图骗取的数额为标准,而是以实际骗取的他人财物为标准。甲意图骗取 5 万元,但实际上骗取了丙 3 万元钱,因此诈骗数额应为 3 万元,而且达到了数额较大(3000 元)的标准,应当成立诈骗罪的既遂。【答案】D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7)A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希律法考 ()B.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C.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D.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考点】正当防卫【解析】本案中,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 ,此时甲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