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绪论 戴胜华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3849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绪论  戴胜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  戴胜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  戴胜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  戴胜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绪论  戴胜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绪论 戴胜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绪论 戴胜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公共管理学院戴胜华副教授课程简介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 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中心线索。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自 然界是客体;人是主体;科学技术是中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一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二是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和实践活动;三是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二、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

2、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所要研究和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过程;自然界运 动发展的规律性;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所要研究和揭示的是: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所要研究和揭示的是:科学技术的性质、作用和体系结构;科学技术自身发 展的规律性;各种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这是因为:第一,在哲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中,自然辩证法研究其中一大领域。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整体上揭示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人 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逻辑相并列。三者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相互区别。 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研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解决人与 人之间的矛盾;辩证逻辑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活动,揭示思维的一般规律。 三者又因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任务的过渡而相互联系。解决人与自然界之间 的矛盾的一切科学技

4、术活动都是在人类社会中展开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一 切社会活动又必须以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与改造为前提;辩证逻辑关于思维问题的研究是把它作为客观现实的矛盾运动在思维中的反映来加以考察的。在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中间层次。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有重要作用:第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对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它应属于哲学层次,具有哲学性质。 但是,它所研究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又并非具有哲学的最高度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

5、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普遍的规律,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领域,即自然科学领域。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关系是: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原理在自然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在科技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美学;逻 辑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的关系抽象性和普适性在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着以下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6、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按照上述观点和体系,教学内容分为下列四部分: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四、科学技术与社会补充: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这两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马里奥本格的 科学技术与哲学 一书,把科学技术哲学体系分为:形式科学:从逻辑到数学物理科学:从物理学到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从生物学到心理学社会科学:从人类学到历史学技术科学:从工程学到决策学学科内容自然哲学(古代)科学技术哲学(近现代)作为认识活动科学认识论、方法论视角作为社会活动科学社会学、价值论视角STS 研究(科

7、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文化研究(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等)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前提二、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哲学渊源三、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哲学渊源四、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标志及意义五、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前提近代科学发展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型主要体现在认识对象、研究方法、科学形态、哲学自然观等方面对象方法形态自然观前期静态事物分析方法经验科学形而上学后期动态过程综合方法理论科学辩证法近代科学发展前期(16-18 世纪)牛顿力学:近代科学的带头学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分析(还原)方法近代科

8、学发展后期(19 世纪)打开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六个缺口(1)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人工合成有机物(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这六大自然科学成果冲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揭示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永恒 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运动的基本形式 、 运动的量度功;物质的运动形式。科学分类。主要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一些基本观点,以及科学分类的基础。从系统观点看世界。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 展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世界。世界是一个过程集合体是永恒的物质性循环。数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内容的辩证性质潮汐摩擦。康德和汤姆生台特热电数学力

9、学和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数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某些内容的辩证性质,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观点,并以数学及各门自然科学的实际成果为依据,进一步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正确性。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论述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架起了自然观到历史观的桥梁。还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我们决不要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4) 反杜林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自然界的物质、

10、运动与时空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法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四、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标志及意义自然辩证法创立的主要标志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8731883)自然辩证法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书名是后人所定。自然辩证法一个计划草案,10 篇论文,169 篇札记或片段,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自然史;(2)自然科学与哲学;(3)自然界的辩证法;(4)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5)数学与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6)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自然辩证法的建立实现了人类自然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

11、观。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三个方面的理论工作: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第三,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第 7 三点正是自然辩证法的精髓所在: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所在(1)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总的观点: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的转化中的作用一文中包含了生态哲学思想,人类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在走向生态文明。(2

12、)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恩格斯对培根经验论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笛卡儿唯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指出不能孤立地运用归纳法或演绎法,抬高一个,贬低一个,而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康德先验论和黑格尔哲学中所包含的思维能动性的观点,在批判了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3)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实践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上一旦有了某种技术的需要,这种需要就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动向前。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

13、力量。五、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1、传播概况写作:18731883 年发表:1925 年俄文德文对照版;1929 年中文版、日文版;1939 年英文版影响:1931 年,世界科学史大会1930 年代,自然辩证法在日本和中国广为传播2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自然辩证法理论的发展物理学三大实验发现及列宁对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批判揭开物理学革命序幕的是 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这三大实验发现,打开了原子结构的大门,推翻了从古希腊到19 世纪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把人们的视野引向微观领域,开辟了人类认自然界奥秘的新天地,揭开了现代科技革命的新篇章。然而当时少数物理学家对新的科学成就作出了唯心主义

14、的结论,形成了物理学唯心主义,其代表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马赫。1908 年,列宁写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有力地批判了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谬论,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列宁指出:当时一些自然科学家所说的电代替了物质、物质消失了等等,无非表明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从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这一 8 切里程碑都具有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至于物质,它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3、20 世纪中叶以来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第一,系统

15、自然观第二,生态自然观(2)在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科学哲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规范认识方向。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证伪主义;库恩的科学革命论;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二是实证认识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爱因斯坦、彭加勒、玻尔、海森堡等著名科学家研究创立科学理论的方法与过程、价值与目标,特别是研究了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问题;他们的研究还涉及科学社会学、科学伦理学与科学美学等方面。(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方面研究技术与科学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等。(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自然辩证法要研究

16、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动力与目标;研究它在社会中是如何运行的,需要建立哪些体制;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以及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中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问题。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一、建国初期1950 年至 1952 年,当时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必读的书是社会发展史 、 思想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等。一些积极分子学习了反杜林论 、 哲学笔记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李四光、华罗庚等科学家在刊物上发表学习心得体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工业化时期1、介绍苏联自然辩证法方面的研究成果。2、制定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远景规划1956 年 2 月,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 12年发展规划。3、自然辩证法与党的科技政策密切相关4、自然辩证法在全国推广1960 年许多省份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1961 年,高等院校开始招收研究生。三、改革开放时期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筹备和自然辩证法研究活动的兴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