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012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1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来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 、 、 、S 等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 多数有机物等,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原子间结合可形成分子,如 分子, 分子,也可以直接形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Si 晶体, 晶体。金属晶体也可看成是由金 属原子构成的物质,实际上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金属单

2、质都属于金属晶体。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构成的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大多数的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晶体。物质的性质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物质的性质通过自身的变化表现出来。物理性质指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颜色、状态、溶解性、气味、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可以通过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的性质。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等。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和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如空气、溶液、汽油、玻璃等。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同

3、素异形体混在一起称为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在一起为混和物。同理, 与 的气体也为混合物。另外,聚合物因分子的聚合度不同,没有固定熔点,也 被视为混合物,纯净物指的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另外,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一些矿物,材料往往不是纯净物。这时要求我们掌握的是它的主要成份,例如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 等。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又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细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降 为液态外,都是固体。它们具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表现还原性。非金

4、属单质中只有 为液态,其它均为气态或固态,金刚 石,晶体硅和晶体硼属于原子晶体,石墨属于混合晶体,其余多为分子晶体。与金属单质对比,非金属单质通常没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能差,在化学反应中,象 等常表现氧化性,象 C、 等常表现还原性。稀有气体因其特殊 的结构而单列为一族,它们都是单原子分子,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其中酸指的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酸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根据构成元素分为含氧酸(如 )和无氧酸(如 等);根据可电离出的 数目分为一元酸(

5、 )二元酸(如 )和多元酸(如 );根据酸性强弱可分为强酸(中学阶段掌握的强酸有 )和弱酸( 等);根据是否具有氧化性可分为氧化性酸(如 )和非氧化性酸( 等);根据沸点高低分为高沸点酸(如 )和低沸点酸(如 )。凡是酸应具有酸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这里要注意的是水溶液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都是酸,例如强酸的酸式盐,或水解显酸性的强酸弱碱盐,应强调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碱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中学常用的可溶性强碱为如下四种: 。 是常用的弱碱。碱的通性如下: 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发生

6、中和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碱与盐的复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都可溶,产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大多数的盐属于强电解质。盐的溶解性差别很大,钾盐、钠盐、硝酸盐、醋酸盐、铵盐大都易溶于水,碳酸盐、磷酸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大都不溶于水。根据盐的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正盐指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酸式盐指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 等;碱式盐指碱中的 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 等;复盐指多种阳离子与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 。部分盐可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另外,盐与酸、 盐与碱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

7、种为氧元素。氧化物又可以细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指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气,如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 等,酸性氧化物中元素的价态必须与对应的酸和盐中的价态一致,例如 的酸性氧化物是 ,碱性氧化物指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等。碱性氧化物 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指与酸、碱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另外,有一类氧化物不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或者没有对应价态的酸、碱或盐,这一类物质称为不成盐氧化物,如 NO、 等。还有象 称 为过氧化物。以上是无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有机物可分为烃和烃的衍

8、生物两大类,每一类里又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细分为不同类的物质,这部分内容到有机再详细复习。2 2、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化学用语;(2)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化学用语;(3)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现分别区分如下:(1)表示微粒组成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电子式、离子电子式、离子符号等。(2)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化学用语有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对分子晶体来讲即为分子式),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达其组成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的式子)、结构式(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的式子),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简写)电子式(

9、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表示最外层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情况)。(3)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包括电离方程式(强调强电解质的电用“=”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用“ ”表示)、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有气体,沉淀生成时要注明“”或“”)。热化学方程式(必须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且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方程式系数成正比)、离子方程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才能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其余物质都应该以化学式表示,并且要注意方程式两边带电荷量应相等),电极反应式(注意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3 3、化学中常用计量、化学中常用计量化学中常用计

10、量指围绕物质的量展开的计算。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它的单位是摩尔。它可以与微粒数,物质质量,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溶液的浓度之间进行换算,在高中化学计算中起桥梁作用。此处常用公式如下: 关于气体的问题,经常应用到阿佛加德罗定律和它的推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将它扩展,就是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因为气体的体积受分子数多少,分子间距离决定,在同温同压下,分子间距离相等。4 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在讨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之前,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是

11、否有新物质产生。从微观上理解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例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结晶水合物与无水盐之间的转化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指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指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起反应

12、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难电离物生成。这里的复分解反应主要指的是离子交换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从微观来看还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得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失电子的物质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常见氧化剂和它的还原产物为 等。常见还原剂和它的氧化产物为等。从化合价来判断,一般最高正价的元素只能表现 氧化性,而最低负价的元素只能表现还原性。物质之间反应遵循如下规律: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sssssssssssssss(还原产物)(

13、氧化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电子守恒的原则,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包括两大类:复分解反应,需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一般情况下,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5 5、溶液、溶液按照分散系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浊夜,胶体和溶液。溶液中微粒的直径小于 。溶液中主要涉及下面几个概念。(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它的单位为克。对于饱和溶液,存在如下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 溶液,即使饱和,浓度

14、也很小。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例如 溶液,即使浓度很大,仍未饱和。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不同,这里我们重点记住三种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的溶解度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溶液的质量分数用 100 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的浓度(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L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对于饱和溶液)6 6、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和晶体。(1)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因此整个分子呈电中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一

15、个单位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质量数,质子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质量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同位素是微观概念,适用于原子。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另外,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是不变的。我们要了解的有:H 元素有三种同位素:IH、 、 ,C 有三种同位素: 、 、Cl 有两种同位素 。由于有些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因此,元素的种类一定小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原子量定义为以 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为核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简称原子量。这样求出的

16、实际上是某种同位素的原子量。若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时,则应分别求出各同位素的原子量,然后分别乘以这种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加和,即为该元素的原子量。同位素的质量数称为这种原子的近似原子量。若用同位素的近似原子量分别乘以这种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加和,得到的是这种元素的近似原子量。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排到在离核电近到远的空间,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的数目为 2 个,且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次外层 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2)化学键化学键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它的主要类型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指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这里要求会写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如 、 、 、 、 等。共价键指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这里又根据共用电子对 是否偏向成键的某一种原子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若共用电子对在同种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