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2013级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0108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2013级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交2013级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交2013级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交2013级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交2013级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2013级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2013级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1100903、0411101004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学时/学分:122/7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化学开课教研室:物理化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物理化学主要研究物质变化及与化学变化相关的物理变化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基本原理,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化学研究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量子力学方法和统计热力学方法等)及其中包括的一般科学方法;使学生具备和掌握针对问题建立假设和模型上升到理论,并结合具体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重点掌握利用热力学原理处理化

2、工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技成果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共计 122 课时,教学周期为两个学期,采用 3/4 教学模式,包括讨论、习题课12 课时,成绩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课堂提问、作业、期中考试成绩综合评定。3、课程主要内容(注:标题前加号的为重点掌握内容,标题后加*号的为选学内容)绪论 (一)主要内容1.物理化学的建立和发展2.物理化学课程的目的和内容3.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方法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二)基本要求1.了解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学习目的2.熟悉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3.了解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及相互关系第一章 热

3、力学第一定律 (一)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及术语系统、环境、性质、状态、状态函数、平衡态、过程、途径、功、热、热力学能。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焦耳实验。3.定容热、定压热及焓定容热,定压热及焓,QV=U, QP=H 关系式的意义。4.摩尔热容摩尔定容热容,摩尔定压热容,摩尔定容热容与摩尔定压热容的关系,摩尔定压热容随T的变化,平均摩尔热容。5.相变焓摩尔相变焓,摩尔相变焓随温度的变化。6.溶解焓与稀释焓*摩尔溶解焓,摩尔稀释焓。7.化学反应焓反应进度,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焓,QV,m与 Qp,m的关系。8.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基尔霍夫公式,

4、非恒温反应过程热的计算举例。9.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可逆过程,可逆体积功的计算。10.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实验焦耳-汤姆逊实验,节流膨胀的热力学特征。11.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二)基本要求1.理解系统与环境、状态、过程、状态函数与途径函数等基本概念,了解可逆过程的概念。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3.理解功、热、热力学能、焓、热容、摩尔相变焓、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等概念。4.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单纯 p V T 变化、相变化及化学变化中的应用,掌握各种过程的功、热、热力学能变、焓变的计算方法。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主要内容1.

5、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2.卡诺循环及卡诺定理3.熵与克劳修斯不等式熵的导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增原理及熵判据。4.熵变的计算环境熵变的计算,单纯pVT变化过程熵变计算,可逆相变与不可逆相变,相变过程熵变计算。5.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标准熵,标准摩尔反应熵变。6.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定义,恒温恒容过程与恒温恒压过程方向的判据,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变化的计算。7.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关系式,麦克斯韦关系式。了解用它们推导重要热力学公式的演绎

6、方法。8.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二)基本要求1.理解自发过程、卡诺循环、卡诺定理。2.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3.理解熵、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定义;掌握熵增原理、熵判据、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4.掌握物质在pVT变化、相变化中熵、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的计算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5.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标准熵,理解标准摩尔反应熵定义及计算。6.掌握主要热力学公式的推导和适用条件。7.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理解推导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8.理解克拉佩龙方程,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掌握其计算。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一)主要内容1.偏

7、摩尔量偏摩尔量定义,偏摩尔量的测定法举例,偏摩尔量与摩尔量的差别,吉布斯-杜亥姆方程,偏摩尔量之间的函数关系。2.化学势化学势定义,多相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化学势判据及应用举例。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理想气体的化学势(纯态和混合物) ,真实气体的化学势(纯态和混合物) 。4.逸度及逸度因子逸度及逸度因子定义式,逸度因子的计算。5.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微观解释*,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的对比。6.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7.理想稀溶液溶剂、溶质的化学势,分配定律。8.活度及活度因子真实液态混合物,真实溶液。9.稀溶液的依

8、数性溶剂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二)基本要求1.了解混合物与溶液的区别,会各种组成表示之间的换算。2.理解拉乌尔定律、享利定律,掌握其有关计算。3.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并理解其应用。4.理解偏摩尔量及化学势的概念。了解化学势判据的使用。5.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理解混合性质。6.了解理想气体、真实气体、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7.理解逸度的定义,了解逸度的计算。8.理解活度及活度系数的概念。了解真实液态混合物、真实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第四章 化学平衡 (一)主要内容1.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平衡条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化,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2

9、.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及标准平衡常数理想气体反应等温方程式,标准平衡常数,有纯凝聚态物质参加的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的不同表示法。3.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计算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 rGm、 K的计算, K的实验测定及平衡组成的计算。4.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范特霍夫方程,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的求算。5.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压力,惰性组分,反应物配比。(二)基本要求1.理解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定义及应用。2.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理解等温方程和范特霍夫方程的推导及应用。3.掌握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

10、方法,判断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方向,会分析温度、压力、组成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第五章 相平衡 (一)主要内容1.相律相、组分数、自由度数,相律的推导,几点说明。2.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单组份系统相平衡中的应用克拉佩龙方程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3.单组分系统相平衡水的相图,硫的相图。4.二组分系统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理想液态混合物的p-x图,T-x图,杠杆规则。5. 二组分系统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真实液态混合物的p-x图、T-x图,恒沸混合物。6.精馏原理*7.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溶解度图,共轭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部分

11、互溶系统的T-x图,完全不互溶系统的T-x图。8.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一固平衡相图相图分析,热分析法,溶解度法。9.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相图。10.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一固平衡相图固态完全互溶系统,固态部分互溶系统。11.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三组分系统的图解表示法,温度对相平衡影响的表示法*,恒温液-液相图举例*。(二)基本要求1.理解相律的意义、推导,掌握其应用。2.掌握单组分系统、二组分气液平衡系统和二组分凝聚系统典型相图的分析和应用。3.掌握用杠杆规则进行分析与计算4.了解由实验数据绘制简单相图的方法5.了解三组分系统的图解表示法第六章

12、 电化学 (一)主要内容1.电极过程、电解质溶液及法拉第定律电解池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法拉弟定律。2.离子的迁移数离子的电迁移与迁移数的定义、离子迁移数的实验测定。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定义,电导的测定,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电导测定的应用。4.电解质溶液的活度、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平均离子活度和平均离子活度因子,离子强度,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5.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可逆电池,电池电动势的测定。6.原电池热力学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 rGm, rHm,rSm之间的关系,计算原电池可逆放电时的反应热,能斯特方程。7.电

13、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标准氢电极、电极电势,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液体接界电势及其消除。8.电极的种类第一类电极,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9.原电池的设计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沉淀反应,扩散过程浓差电池,化学电源*。10.分解电压11.极化作用电极的极化,超电势,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电解池与原电池极化的差别。12.电解时的电极反应(二)基本要求1.了解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质的物理量(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迁移率,迁移数) ,掌握法拉第定律、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应用及计算。2.理解离子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系数定义并掌握其计算。了解离子强度的定义。3.了解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

14、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方法。4.理解可逆电池的概念,理解能斯特方程的推导掌握其应用。5.掌握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及其计算。6.掌握常用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及其电极电势的计算,掌握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应用。7.理解原电池的设计原理。8.了解极化作用和超电势的概念。第七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一)主要内容表面现象1.界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热力学公式,界面张力及其影响因素。2.弯曲液面的附近压力及其后果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开尔文(Kelvin)公式,亚稳状态和新相的生成。3.固体的表面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等温吸附,弗罗因德利希公式,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吸附

15、等温式,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 公式*,吸附热力学。4.固-液界面接触角与杨氏(Yong)方程,润湿现象,润湿与辅展,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5.溶液表面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表面过剩浓度与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表面单分子膜,表面活性剂。分散系统1.溶胶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溶胶的净化。2.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瑞利公式,超显微镜及粒子大小的近似测定。3.溶胶的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扩散,沉降与沉降平衡。4.溶胶的电学性质电动现象,扩散双电层理论,溶胶的胶团结构。5.溶胶的稳定与聚沉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 理论,溶胶的聚沉。6.乳状液 乳状液的分类及鉴别,乳状液的稳定,去乳化作用。7.泡沫8.悬浮

16、液9.气溶胶粉尘的分类,粉尘的性质,气体除尘。10.高分子化合物的渗透压和黏度高分子溶液是渗透压,唐南平衡,高分子溶液的黏度。11.高分子溶液的盐析、胶凝作用于凝胶的溶胀*盐析作用,胶凝作用、触变现象和脱水收缩,凝胶的溶胀。(二) 基本要求表面现象1.理解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2.理解接触角、润湿、附加压力的概念及其与表面张力的关系。3.理解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4.理解亚稳状态与新相生成的关系。5.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6.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理解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7.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与应用。8.了解吉布斯吸附公式的含义和应用。分散系统1.了解分散系统的分类及溶胶的制备。2.理解溶胶的光学性质、动力性质和电学性质。3.理解胶团的结构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作用。4.了解乳状液的分类、鉴别,乳状液的稳定与去乳化作用。5.了解其他粗分散系统及高分子溶液的性质。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一)主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