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4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808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3、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不存在 A.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

2、斗争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B. 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 由简单向复杂转化 D.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 题表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人脑是意识的源

3、泉 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D.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7、16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 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结论。这件事说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C.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 剩余价值的实现 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4、1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 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 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 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 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D.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3、商品

5、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决定的。 A. 商品的质量B. 商品的供求关系 C. 商品中包含的转移的劳动量的大小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15、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意思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

6、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说明: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活动 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7、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关系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矛盾 19、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产品的质量 B. 减轻劳动

7、强度 C.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0、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 12000 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21、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价格等于价值 B. 价格高于价值C价格低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3、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A. 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 垄断地位获得的 C. 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 增加产

8、品数量获得的24、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不变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2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实行的分配制度是 A.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与之相结合 C.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D. 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与之相结合 26、“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 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 B. 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 C.

9、 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 27、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表明A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没有根据的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消失D当代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 2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B.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D. 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29、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这体现了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

10、和特殊性的统一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0、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并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是否 A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实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能够消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 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因为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2、面临环

11、境被污染,使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A.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 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C. 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D. 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3、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 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 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 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 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4、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A.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 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 肯定条件客观性和联系的条件性的观点 5、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

12、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D.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6、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 ,鳞似鱼, 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 观念的东西是转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 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 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 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形7、要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的正确理解应当是A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B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

13、价值的价值C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8、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表现在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E.文化领导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涵义有A. 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 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或超前作用 C. 科学技术在任何时代对物质生产都具有主导作用 D.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10、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比赛中,以 12 秒 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 13 年之久的 12 秒 91 的世界记录。 科林

14、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 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 创新是永无止尽的 B. 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凡事在历史上产生就要在历史上灭亡 D. 一切事物都是做为过程而存在,做为过程而发展。 三、辨析题(共 3 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 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3、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四、材料分析题(共 2 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1、 材料 1: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问题、失业问题、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材料 2: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材料 3: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请回答:(1)材料 1 中的“回复”如何理解?(2)请对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