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742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第二篇 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第 3 3 章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 课后习题详解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一、概念题 1 1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 答:答: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 GW。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G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 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商品的价值,是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 生价值增殖;货币,作

2、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 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 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 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 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 2劳动力劳动力 答:答: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蕴藏在人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物质资料生产 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离开劳动力,生产资料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 的。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

3、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 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 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 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 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3 3劳动过程劳动过程 答:答:劳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 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但是,资本主义的劳动 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4、1)工人在资 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 家,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为使工人的劳动合于自己的目的,就要对工人的劳动进 行监督,迫使工人紧张地劳动,并节省生产资料的耗费。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 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因而劳动成果也就归资本家所有。4 4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 答:答:价值形成过程是指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1)生产资 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同时会发生机 器设备的磨损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新生产出的

5、产品中去了, 构成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自身原有的价 值量,只是使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由一种使用价值(生产资料)转换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新 产品) 。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是由工人的具体劳动实现的。 (2)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根据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支出 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这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凝结到产品中形成新价值,这就是工人的活劳 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绝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 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5 5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答:答: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

6、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 是工人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工人整个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 ,价值 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因此,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是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 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可见,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 源泉。因此,所谓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 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 6资本资本 答:答:资本是指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问

7、剥 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 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 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它们才成为资本资本的基本特点是:增殖性、运动性和返还性。 资本的本性就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在循环和周转中不停地增殖。按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和 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 借贷资本;按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 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分为个别资

8、本和社会资本;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资本、 国有资本和股份资本等。 7 7剩余价值剩余价值 答: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 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它体现了资 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 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压缩必 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

9、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 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8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答: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指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 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 价值增殖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本身并不 是资本家追求的目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能够出 卖的商品;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带来剩余价

10、值。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是劳动 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个生 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就是说,把生产过程当作劳 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9 9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答:答: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 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部分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必要产品或必要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

11、的生活资料的时间以外的部分。在剩余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也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 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10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答答: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 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剩余价值不是不变资本产生的,但不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生产不可 缺少的物质条件,或者说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吸收器。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

12、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工人拿去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 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剩下的 另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 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111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 答: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 c 表示,可 变资本用 v 表示,剩余价值用 m 表示,商品价值就是 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剩余

13、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 ,其公式是:。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示:。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表示剥削程度,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第二个公式以活 劳动的形式表示剥削程度,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有多大部分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1212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 答: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 主义

14、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 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 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 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13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 答: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 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

15、术变革为前提条件。 机器大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414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答: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 值。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因为,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 余价值,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 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与工人生活资 料相关的部门提

16、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15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答: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 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把自己 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二者 都是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 殖。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为转移。生产剩余价值 的基本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 经济规律,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 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所以,只有掌握了剩余价值规律,才能了解和说明资本 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它的一切复杂现象。 1616资本主义工资资本主义工资 答:答:资本主义工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