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738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与剩余价值年级 学号 专业 姓名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二、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 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 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 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 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

2、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C财产所有权 D贷放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7.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2C资

3、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c 是新创造的价值,vm 是转移的价值Bcv 是转移的价值,m 是新创造的价值

4、Ccv 是新创造的价值,m 是转移的价值 Dc 是转移的价值,vm 是新创造的价值1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

5、需要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3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3剩余价值量等于( )。A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 B剩余价值率与不变资本的乘积C剩余价值率与预付总资本乘积 D利润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E利润率与预付资本的乘积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A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B运动的媒介是商品C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 D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E运动是无止境的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C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D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E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用于购买劳动

6、力的那部分资本( )。A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B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 C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D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E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上升 C劳动力价值下降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A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 B压低工人工资 C延长工作日D提高劳动生产率 E增加劳动强度9.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A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

7、是不同的B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不同的 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矛盾的E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410.下列关于资本的划分正确的是( )。A按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按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C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按资本在流通的不同作用,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E按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资本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1.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A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8、前B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C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D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E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12.劳动力成为商品( ) ( ) ( ) ( ) (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B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D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E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13.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 ) ( ) ( ) ( ) ( )A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

9、率E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四、简答题四、简答题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现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能否认为劳动已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五、论述题五、论述题5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为什么转化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如何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实际工资变化的趋势?六、计算题六、计算题1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 50 人,工作日为 8 小时,工人人均 4 小时生产 1 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 22 元,每个工人 1 小时创造新价

10、值 2 元,劳动力价值 8 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 c 和 v 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2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 8 小时,每个工人生产 2 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 30 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 22 元,新创造价值为 8 元,工人日工资 8 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3 倍,工人日工资仍为 8 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6第三章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与剩余价值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一

11、、名词解释资本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本质上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经济关系。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价值和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的源泉。它的价值是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的大小由生产和再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不像其他商品那样逐渐消失,而是重新被创造出来。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以资本所有者占有生产资料,并以此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劳动力在生产过

12、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补偿价值的价值余额,体现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不变资本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被称为不变资本。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被改变成新产品,这部分价值只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是原有价值的一种再现,不会增加新价值。可变资本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因为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准确地反映出资本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也被称之为剥削率。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m=m/v。它还可表示为: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或,剩余价值率=

13、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7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部门内部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或改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了生产率,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它是该企业资本所有者获得的超过一般剩余价值水平的余额。这是一种暂时现象。资本主义工资资本主义工资: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计时工资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劳

14、动力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如月、周、日、小时)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按照产品数量或作业量计算的工资。它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本质上也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名义工资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只有实际工资才是工人真正得到的报酬并反映工人的生活水平。在通货膨胀发生时,如果货币工资不变,消费品价格上升,工人的实际工资就会下降。相对工资相对工资:指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剩余价值的比率,亦称比较工资。它表示劳动与资本的相对利益关系。二、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1、D2、C 3、 B 4、D5、D6、 A 7、 D8、 C 9、 B 10、 A 11、 D12、C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1AD 2.AC 3.AE 4ABDE 5ADE 6ACE 7ACDE8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