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第十二章__内能与热机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606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化学 第十二章__内能与热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化学 第十二章__内能与热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化学 第十二章__内能与热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化学 第十二章__内能与热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化学 第十二章__内能与热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化学 第十二章__内能与热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化学 第十二章__内能与热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内能与热机12.112.1 温度与内能(第温度与内能(第 1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国际单位制单位。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了解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温度,了解温度的测量。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和对环境温度的认识基本要求: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常见的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 描述生活中的“

2、热”现象。教学方法:情景创设,交流讨论教学用具:温度计,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两个) ,水银体温计,寒暑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 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 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新课教学 一、温度 1、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出自学要求,看第一框题,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 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 3、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并能用

3、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1、回忆生活, 气温高了觉得热, 气温低了觉得冷, 得出温度的概念。2、按要求看书 自学,对温度的 概念、单位等形 成 进一步的认识。二、温度计 1、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 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 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 温水中。让三位学生实验听讲引导学生参 与探讨、促 进学生主动 学习2、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 测量物体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液体的热胀冷缩) 4、温度有哪些种类?

4、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正 确的予以肯定。 6、巡视学生测出半杯冷水的温度,并不断向冷水中加热 水后分别测出其温度的情况。 7、强调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说明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符合“K” 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T=273+t学生实验、讨论、 交流三、学生小结小结四、巩固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生活与生产中温 度的常用单位是_。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的原理工作的,使用 时应注意:被测液体的温度不得超过温度计的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 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待温度计内液面 _才能读数;读数

5、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 3、读出右图中,2 时、8 时、14 时、20 时这四上时刻的 气温。 2 时_;8 时 _ 14 时_;20 时_2 时 8 时 14 时 20 时4、用体温表测得某人的体温是 38.5,用后没有甩过就 又接着测第二个人,示数可能会怎么样?完成练习 反馈矫正巩固练习可 分为两部分, 当堂完成 1、2、3, 课下完成 4五、作业:六、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第一课时 温度计 一、温度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 2、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 2、正确使用温度计

6、:国际单位:开尔文 K 教学反思:12.112.1 温度与内能(第温度与内能(第 2 2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过程与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教学用具:空气压缩器、铁丝、墨水,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

7、提问: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 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 斥力。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 势能,引入新课学习。思考作答认同所研究的问题巩固铺 垫 引入新 课 新课教学 一、内能 1、概念 出示学习提纲: 什么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内能和机械能一样吗? 物体内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物体的内能会为零吗? 演示: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热水,缓慢地滴 入几滴墨汁。1、根据提纲看书自 学,对内能的概念、 单位、决定因素等形 成初步的认识。

8、2、学生演示,同学 们仔细观察扩散情况。3、讨论分析得结论: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 关。进行新 课实验探 究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1、按教材设问提出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 的内能? 组织同学讨论“怎样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 2、实验探究 探究 1: 如图 12-9 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1、猜想物体内能的 改变方法。讨论交流得结论: 同一物体,温度高内 能大,温度低内能小。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 燃烧起来了。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 空气做了功。棉花燃烧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 度升高了。实验说明了_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

9、数十次,铁丝 被弯折处发热(图 12-10) 。 铁丝内能的改变是由于人对铁丝做 了功。实验再次说明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投影 探究 2: 观察分析图 12-11 和图 12-12 中的现象,思考使图中物 体温度升高的原因。生活事例说明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提出问题:铁锅热得烫手,棉被晒得暖乎乎,它们是靠 什么途径改变物的内能的? 4、热传递有哪几种形式?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3、观察探究实验, 并按老师要求做反复 弯折铁丝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 内能4、观察思考:讨论 交流得结论,热传递 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 一种方法。5、读“加油站”热 传递。也可看 书三、热量:

10、 1、概念 出示问题: 什么是热量?用什么符号表示? 热量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2、1kg 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要吸收(或放了)热 量是多少?针对问题看书: 回答记忆四、出示目标、小结小结所学知识要点五、巩固练习 1、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利用_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2、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就是 _,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 _。在热传递中,高温物体将 能量向_传递,直至各物体 _。 3、指出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冷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以暖和_; (2)比赛中,从竿的顶端滑到底端时手感到发热 _; (3)密封的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升高_;练习巩固 反馈矫正(4

11、)火炉上烤饼子,饼子变热_; (5)用挫刀挫铁块,铁块变热_; (6)把烧热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 _。 4、冬天觉得手冷时,常将两手掌紧贴后搓一搓,并向 手上呵气,就会觉得暖和些。试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并 说明这两种做法的区别是什么?六、作业:课本 P44 3、4 题板书设计: 第 2 二课时 内能与热量 一、内能 二、热量 1、定义 1、定义 2、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途径: 2、过程量做功和热传递 温度、热量、内能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 的标志,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是内能的变化量,内能是物体内所有 分

12、子由于热支动而具有的动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联系: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们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一个物 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 加,温度可能不变;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少,温度可能不变。教学反思:12.212.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 1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

13、体现自身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程的新课程 理念。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教学重点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油。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提问 1、什么叫热量? 2、1kg 的水温度升高 1吸收多少热量?思考作答巩固铺 垫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 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 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 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 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那么,所有的物 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

14、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 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思考认同所研究的问题引入新 课新课: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按教材设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并整理学生 的猜想。 问:用什么法研究各个因素对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有影 响? 2、组织讨论:怎样探知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 热量的能力。 3、提出问题:如何制定“探究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 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实验方案,如 何制定:“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温度变化时吸收 (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通过学生展示予以肯定。4、巡视学生实验进行情况。 5、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结论。 二、比热容 1、概念 提问: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符号是什么?单位是什么?2、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其物理意义是 什么? 3、水的比热较大在生生产中有哪些应用?1、猜想吸收热量的多 少可能与什么因素有 关,知道用控制变量 法进行实验探究。 2、讨论交流:得方法 选相同的电加热器。 3、讨论交流后,展示 所制定的方案:a.不 同质量的水(或煤油) 吸收相等的热量后, 看温度升高的大小。 b.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吸收相等热量后看温 度升高的大小。 4、分组实验探究 5、分析得结论看书掌握比热容的定 义、符号、单位 阅读“常见物质的比 热容”由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