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通论课堂笔记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252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通论课堂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犯罪通论课堂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犯罪通论课堂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犯罪通论课堂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犯罪通论课堂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通论课堂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通论课堂笔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讨论这样一个离我们最远的话题?为什么讨论这样一个离我们最远的话题?理由一:犯罪就在我们中间. 理由二:如何理 解犯罪,如何对待犯罪,是区分不同文明、文化的重要根据之一。理由三:犯罪研究也是 一门科学,需要多种学科的知识背景。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犯罪与物价、人口、分配、 冲突、教育密切相关。作为心理学现象犯罪人格、攻击性、俄狄浦斯情结。作为生物 现象基因、人种、地理环境、气候。 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可以还原为三大类:暴力偷窃欺诈 还原的几种方法:典型与非典型:暴力.原始与进化:偷窃.基本与派生:欺诈 暴力犯罪及其不典型暴力犯罪及其不典型:暴力犯罪,是指滥用暴力危及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者损毁他

2、人财物的各种犯罪。 典型的暴力犯罪典型的暴力犯罪: 危害公共安全的爆炸、放火、决水、投放危险物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破坏交通 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等犯罪 侵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等犯罪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财产权、人格权的绑架、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侮辱等犯罪。 不典型的暴力犯罪:不典型的暴力犯罪: 间接暴力。间接暴力。间谍罪。制造危险。制造危险。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 竞驶情节恶劣而构成的危险驾驶罪。轻率或过失的暴力。轻率或过失的暴力。失火、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重 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等:对行为可能导致危害后果应

3、当有所预见。没能预 见,或者轻信可以避免甚至放任危险,都隐含着对生命、健康的冷漠。 不作为暴力犯罪。不作为暴力犯罪。 抗税罪、遗弃罪.不典型的暴力行为使得本来就越来越脆弱的社会变得更加脆弱。反过来说 明,对某些不典型的暴力行为动用刑法来做出反应在所难免。 抢劫罪抢劫罪 抢劫罪概念抢劫罪概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等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当场当场施暴、转化犯、胁迫、携凶抢夺、其他方法。 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强行将 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

4、制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 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 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使被害人不知反 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当场使用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当场对被害人身体 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和敲 诈勒索罪的最显著特点。 加重

5、构成加重构成(情节加重、结果加重) 。(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 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 物资的。 抢夺罪抢夺罪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绑架罪绑架罪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他人“,是指采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强行将他人劫 持,以杀害、杀伤或者不归还人质相要挟,勒令与人质有关的亲友,在一定期限内交出一 定财物, ”以钱赎人。敲诈勒索罪敲诈勒

6、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索要公私 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一种重要的侵犯财产罪,其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有的学者认 为,敲诈勒索罪的对象是复合的,包括人和公私财产。从敲诈勒索罪的客观要件入手,敲 诈勒索的客体只能是财产所有权,因而其犯罪对象只包括公私财物,而不包括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 者其他权益。这是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 物。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 行为。 诈骗罪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

7、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 私财物的行为。法律特征:欺骗自主交付。 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 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骗局的派生形式:骗局的派生形式:加害被害不再限于二元主体;财物不再是骗局的唯一内容;不再需要虚 构角色(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假药、劣药、等) 骗局还可能与暴力相交织。骗局还可能与暴力相交织。骗局还可能是某种上游犯罪的延伸:洗钱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 不包括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如果未经本人同意摘取 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

8、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是故意伤 害或故意杀人罪。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 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是盗窃、侮辱尸体罪盗窃、侮辱尸体罪。 二、偷窃的进化:电力、煤气、天然气、财产凭证 信用卡信息: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知识产权: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公民个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文信息: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

9、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非法低价出让 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放纵走私罪。 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罪、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罪等等 盗窃罪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 行为。是指在未得到他人许可的情况下未得到他人许可的情况下,以自以为自以为不会被他人及时发觉及时发觉或者及时维护及时维护的方 式取得财物或其他物质的行为。 盗窃的核心法律特征是秘密窃取盗窃的核心法律特征是秘密窃取 1、行为人自认为未被发现。 2、秘密性只是针对财物的 所有者或者保管者而言的,不是相对其

10、他人而言的。3、秘密性要贯穿始终。如果中途被发 现,采用暴力,是转化犯。 特定身份才能构成的偷特定身份才能构成的偷(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徇私 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 土地使用权罪、放纵走私罪。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罪、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罪 等等。 )偷窃的进化:偷窃的进化:电力、煤气、天然气、财产凭证。 信用卡信息: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知识产权: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公民个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文信息:

11、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非典型的秘密窃取非典型的秘密窃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 走私就是以偷逃关税的方法来偷。 知识产权犯罪就是以侵犯他人著作权、专利权等方式来偷。 挪用型犯罪就是以“偷鸡下蛋,还鸡不还蛋”的方法来偷。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 也是技术含量更高的偷。 人们之间的财产关系有多复杂,偷就有多复杂。 侵占罪侵占罪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

12、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 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只限于三种财 物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 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亲告罪:亲告罪: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 二:犯罪性二:犯罪性 犯罪学:犯罪学:一:犯罪与秩序的关系。 “通奸”现在不是犯罪了。这种行为与伦理秩序的关系发 生了变化。 二:犯罪与惩罚权

13、的关系。肖申克的救赎 剧终,观众为什么为一个罪犯的成功脱逃而喝彩?因为在犯罪与惩 罚权的关系中观察犯罪,个案的意义往往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三:犯罪与环境的关系。气候、季节、城环设计、孪生子 四:犯罪与被害的关系。两个故意撞人案为什么法律后果、社会反响都不同? 犯罪学与刑法学:犯罪学与刑法学: 学科属性:规范学与事实学;研究方法:定性演绎与定量归纳; 社会功能: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知识构成:自给自足与对外开放; 价值立场:双刃剑与中立性;研究内容:立法司法与犯罪关系; 犯罪性是相对一定秩序的非理性、破坏性和危险性。犯罪性是相对一定秩序的非理性、破坏性和危险性。有没有犯罪性,关键在于出在哪一种 秩

14、序中, (秩序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性普适的道德情感,有序性分配关系, 稳定性确定性) 秩序比安全更具前提性。有秩序,才可能有安全,没有秩序,一定没有安全。 (犯罪性不等 于社会危害性) 犯罪性不一定意味着不安全。犯罪性的主观内容:悖德性犯罪性的主观内容:悖德性 本能直觉主义:天赋道德 加罗法洛:自然犯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张守仁的“德性之知” 环境经验主义:分配秩序决定伦理秩序 分裂国家、抗税、假币、贿赂、破坏选举、抗拒法律实施等罪,都是对权力分配秩序的破 坏。 盗窃、诈骗、抢劫、贪污、知识产权犯罪等犯罪,都是对财富分配秩序的破坏。 强奸、侮辱、诽谤、组织卖淫、家庭暴力等犯罪,都是对符号

15、分配秩序的破坏。 犯罪性的客观内容:暴力、偷盗、欺诈。犯罪性的客观内容:暴力、偷盗、欺诈。 恶意恶意是针对普遍公认的基本道德情感的否定性行为指向。恶意犯罪 犯罪性的主观形式:恶意与敌意犯罪性的主观形式:恶意与敌意 恶意是针对普遍公认的基本道德情感的否定性行为指向。核心内容是其反道德性、反伦理性、悖德性、非人性。以恶意为主要特征的犯罪,为 恶意犯罪。 敌意是针对现行社会关系中其他社会成员的否定性行为指向。 核心内容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不相容性、排斥性,对现存社会关系中其他成员的否定性 和攻击性。以敌意为其主要特征的犯罪,为敌意犯罪。 不同不同:一:恶意具有明显的主观上的悖德性;而敌意则表现为客观上的

16、危害性。 二:恶意往往表现为赤裸裸的利己倾向,损人是为了利己(贪污、盗窃、诈骗) ;而敌 意则可能以害他为主要内容,也许利己也许并不利己。 (普通杀人与自杀式袭击) 。 三:恶意往往表现为主动侵犯,因而具体对象是谁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敌意则往往是被 动适应来自环境中各种不良影响而发动的攻击,因而一般都指向明确的问题来源。 四:恶意趋动下的攻击行为是一种向内的否定,即所实施的攻击行为实际上也是对自 身固有良心的否定,因而通常都会导致罪责感、罪恶感的不快体验;而敌意趋动下的攻击 行为是一种向外的否定,即所实施的攻击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否定,有时还 会获得某种合理化、合道德化的解释和支持,因而并不一定导致罪责感、罪恶感的出现。 五:恶意由于是对普遍公认的道德规范的否定,因而可能发生在任何角色、身份、地 位、群体的个体身上,其表现不具有明显的社会阶层特征;而敌意则由于是人与人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冲突的表现,因而其表达方式往往会具有身份性、 地位性、群体性特征。 (非直接利益性群体冲突) 对一个社会而言,恶意犯罪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