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题库——By12刑四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2271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学题库——By12刑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犯罪学题库——By12刑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犯罪学题库——By12刑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犯罪学题库——By12刑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犯罪学题库——By12刑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学题库——By12刑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题库——By12刑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犯罪学整理犯罪学整理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形式概念:违反刑法规定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行为。2、犯罪的实质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具有社会危害性、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行惩罚、控制和矫治的行为。3、犯罪规律犯罪规律:指在一定条件下犯罪量升降变化和犯罪人变化的趋势。4、犯罪控制犯罪控制:指国家专门机构在犯罪行为发生后或过程中采取的把犯罪数量和犯罪严重程度限制在社会所容忍的正常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5、刑事政策刑事政策:国家采取的治理和预防犯罪的对策,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是有效地与犯罪作斗争的方略。6、横向研究横向

2、研究:只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事件点上的状况。7、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指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犯罪现象的发展变化,揭示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8、结构访问法结构访问法: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做出合适答案的方法。9、文献研究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或者以文字、数字、图片、符号及其他形式存在的文献资料,来研究犯罪现象的方法。10、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指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研究方式。11、局外观察法局外观察法:也称

3、非参与观察法,是指研究人员在被观察群体或现象之外,直接通过自己的感官了解研究对象的方法。12、犯罪学经历的三个时期犯罪学经历的三个时期:18 世纪中叶的古典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贝卡利亚、边沁、费尔巴哈) 、19 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代表人物:龙勃罗梭、菲利、加洛法洛) 、20 世纪中叶的现代犯罪学时期(代表人物:犯罪人类学派:格林、胡顿;犯罪社会学派:菲利、李斯特、塔尔德) 。13、发案数发案数:公安机关接报并立案的总数。14、犯罪率犯罪率: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数量与人口总数只比。15、犯罪黑数犯罪黑数: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与记载的犯罪数量。16、中国犯罪现象三大规律中国犯罪现象三大规律

4、:起伏律、消长率、辐射率。17、犯罪人犯罪人: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超出了社会容忍度的一切人。18、犯罪行为机制犯罪行为机制:指犯罪行为发生和运行的机制。19、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指引起和影响犯罪发生的各种事物或现象。20、犯罪根源犯罪根源: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也是我国犯罪学学术界习惯上所称的的犯罪总根源。21、犯罪原因系统犯罪原因系统:又称犯罪原因结构,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彼此联系、刑侦二区 最后冲刺相互作用组成的有序动态体系。22、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社会存在两类文化规范的冲突:一类是随着文化发展而产生的不同时期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另一类是同一时期两

5、种对立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23、基本文化冲突基本文化冲突:两种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规范冲突。24、从属文化冲突从属文化冲突:社会分化过程中产生的规范冲突,反映社会发展的特征性。25、亚文化群论亚文化群论:指一种独立于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是小于主文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化。26、犯罪的社会结构原因犯罪的社会结构原因:社会的阶级、阶层的矛盾。27、犯罪的个体原因犯罪的个体原因: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个人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两部分。28、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是与实施犯罪行为有关的个体心理现象的总称,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

6、。29、规范意识规范意识:指个人对社会规范有认知和看法称谓,其中主要的是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30、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议和根据。31、影响犯罪的生理因素影响犯罪的生理因素:对与犯罪有关的生理因素的总称。3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指在人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活动发生紊乱,导致人事、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地出现障碍的疾病。3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是受个体内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偏离正常的畸形人格。34、犯罪被害人犯罪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或潜在的承受者。35、被害黑数

7、被害黑数:指已经遭受犯罪侵害,由于各种原因未被纳入刑事司法统计的被害人数。36、再次被害再次被害:指犯罪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以及社会、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37、犯罪预测犯罪预测: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形式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38、犯罪预测的方法犯罪预测的方法:指在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犯罪预测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借助各种预测技术和手段,推断和测定犯罪发展变化趋势的总称。39、犯罪预防犯罪预防:广义:为把犯罪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和防止犯罪发生的各种措施的总和;狭义:为消除犯罪

8、原因、防止犯罪发生而采取的各种社会管理、组织和建设的措施,是对犯罪的事先防范,也称为罪前预防。40、疏导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对有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育、疏导和帮助,排解他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41、情境犯罪预防情境犯罪预防: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的机会而预防犯罪。42、被害预防被害预防:指从被害人和被害情境的角度采取的预防犯罪行为发生的各种措施。43、情境预防情境预防:针对犯罪条件或被害情境而采取的措施。44.物防物防: 是指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较低

9、的加固目标措施。45.人防:人防: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防采取的相应施。46.技防技防: 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5 分,满分共分,满分共 2020 分。分。)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1 1简述犯罪的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相比)简述犯罪的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相比)答:犯罪的实质概念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行惩罚、控制和矫治的行为。犯罪学的实质概念是犯罪学意义上的概念。实质概念的外延形式比形式概念大得多,它不仅包括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而且包括社会越轨行为、精神障碍者或者幼

10、童实施的具有危害性的行为。2.2.简述我国对犯罪概念的界定简述我国对犯罪概念的界定答:在我国的犯罪学研究过程中,除了把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纳入研究视野外,一般也把社会越轨行为、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精神病人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以及待犯罪化的行为等纳入犯罪学的研究范畴。3.3.简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简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P11-12)答: (P1-121) (1)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2)犯罪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4.4.简述犯罪学的功能简述犯罪学的功能答:(1)认识犯罪 (2)指导刑事政策制定(3)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4)促进社会政策发展(5)促进

11、刑事科学的发展5.5.简述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简述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P15-20 )6.6.简述犯罪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简述犯罪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23-35)答:思辨的研究方法;实证的研究方法;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7.7.简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简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P4-8)答: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控制与预防第二章、犯罪学的发展历史1.1.简述十八世纪以前西方犯罪学研究的四个时期简述十八世纪以前西方犯罪学研究的四个时期答:古罗马时期;封建神学统治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2.2.简述贝卡利亚的犯罪思想简述贝卡利亚的犯罪思想答:贝卡利亚是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是刑事古典

12、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论犯罪与刑罚等。主要思想有:(1)关于犯罪原因:认为人到一定年龄,均有理性行动的自由意志,若人自甘违法乱纪,应当根据社会契约给予惩罚。(2)关于犯罪分类:贝卡利亚认为犯罪的真正衡量标准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他将犯罪行为分为三类:一是直接破坏社会或使它的代表者死亡的行为;二是侵犯公民的个人安全、生命和财产、荣誉的行为;三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作为、不作为行为。(3)关于刑罚:认为有效的刑罚具备三个特征:一是罪刑相适应,指犯罪与刑罚之间由一个适当的比例;二是及时性,指在犯罪后迅速地处以刑罚的特性;三是必然性,是指犯罪之后必然要受到刑罚处罚的特性;四是关于犯罪预防

13、,认为预防手段可以有:制定简单、明确的法律并公之于众;完善刑事司法;奖励美德;改善教育。3.3.简述边沁关于犯罪的思想简述边沁关于犯罪的思想答:关于犯罪原因:边沁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犯罪行为同样是因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而产生的。关于犯罪理论:边沁的犯罪理论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刑罚目的;罪刑相适应;刑罚体系关于犯罪预防:(1)通过良好的立法预防犯罪。 (2)通过刑罚的适用预防犯罪。 (3)运用多种制裁措施预防犯罪。 (4)通过预测个人的行为倾向预防犯罪4.4.简述龙勃罗梭的犯罪理论简述龙勃罗梭的犯罪理论(P45)答:龙勃罗梭是 19 世纪中后期

14、意大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及犯罪学家,实证犯罪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有犯罪人论等。他用观察解剖分析方法,并佐以统计资料的支持进行研究。1.关于犯罪人的分类:他把犯罪人分为五类:天生犯罪人、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激情犯罪人、机会犯罪人。2.关于犯罪原因:龙勃罗梭认为影响犯罪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气候因素3.关于犯罪对策:龙勃罗梭的犯罪对策学说由四部分构成:(1)社会防卫理论主张社会采取自卫方法隔离犯罪人(2)对犯罪人的鉴定和识别龙勃罗梭认为,必须对犯罪人进行识别,以便确定犯罪人的责任程度和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3)对于刑罚制度的改革建议,龙勃罗梭认为社会基于安全

15、的需要,对犯罪人处以刑罚是必要的,也赞成使用死刑。 (4)其他犯罪预防建议:他提出应当建立良好的社会规范以供社会成员遵守,同时还应有预防犯罪的相关措施。5 5. .简述菲利关于犯罪理论的研究简述菲利关于犯罪理论的研究(P49)菲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和犯罪学家,也是实证派犯罪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提出了著名的“犯罪原因论” ,著作是犯罪社会学 ,提出了将犯罪人分为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常习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激情犯罪人五类。(1)关于犯罪原因:菲利除了肯定犯罪生物原因的作用外,还强调用其他因素对犯罪原因进行解释,提出了“犯罪三原因论” ,菲利认为犯罪原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类学因素

16、。第二类是自然地理因素。第三类是社会因素。(2)关于数量变化的规律:菲利认为影响犯罪的各种因素在社会中有特定的数量,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3)关于犯罪对策:一是刑罚理论,认为刑罚是一种预防性的和镇压性的措施,主张使用不定期刑、废除死刑等;二是犯罪预防理论,菲利认为,刑罚措施对抑制犯罪的作用是有限的,主张以社会防卫措施代替刑罚制裁。6.6.简述李斯特关于犯罪对策的研究简述李斯特关于犯罪对策的研究答: 李斯特的犯罪对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目的刑论和刑罚个别化理论。基本观点是,刑罚的主要任务不是对已发生的犯罪行为进行报应,而是以预防再犯和保卫社会为目的。刑罚虽不是同犯罪作斗争的唯一手段,确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第三章、犯罪现象1.1.简述犯罪暗数的产生与危害简述犯罪暗数的产生与危害(以下内容源自百度,大家还需结合书本和课堂笔记 P65)答:(一)产生原因:在诸多犯罪隐案中,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大致有下列情形:一是担心名誉受损。很多被害人因碍于情面、维护隐私、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