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2劳动社会学总复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162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0612劳动社会学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0612劳动社会学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0612劳动社会学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0612劳动社会学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0612劳动社会学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0612劳动社会学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0612劳动社会学总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社会学总复习第一章 绪论 1劳动: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 2劳动者:指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人。 3劳动者具备的四个要素:A. 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齡人口;B.具有一定 的体力和智力;C.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D.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4社会群体的结构分布,包括劳动者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性别结构及其结构的变化, 还包括特殊群体-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的结构分布及其带来的劳动问题。 5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 6梅耶的霍桑实验对企业界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梅耶认为

2、,工人是“社会人” 而不是“经济人” 。 7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8常用的社会调查法有:1.文献调查法;2.访问调查法【访谈法】 ) ;3.问卷调查法;4.实 验调查法。第二章 劳动 1劳动的社会职能(重要) 1.1 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1.2 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 1.3 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2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 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3两方关系:最主要的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 4三方性结构:指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

3、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政府、雇主 和雇员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和制衡,这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5配第一拉克命题(重要):工业经济时代,各国劳动力转移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等到第二产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劳动力又由第 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 6职业(重要):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 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7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职业结构是一个国家 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社会境遇的反映。 8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

4、现状: 8.1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8.2 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 8.3 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 8.4 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 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9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的影响:(重要) 9.1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 9.2 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9.3 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 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

5、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0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 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11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能力、B.品貌、气质、C.报酬、D.相似与互补、E.邻近与熟悉。12 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如下几种类型:(要理解每种类型)P56 12.1 直线制结构。 12.2 职能式结构。 12.3 直线-职能式结构。 12.4 水平结构。 12.5 矩陈结构。 13 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重要) 13.1 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13.2 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14 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重要

6、) 14.1 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 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 14.2 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 力。 14.3 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15 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可能出小题。P63第三章 劳动者 1劳动者的特征:(了解) 1.1 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1.2 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1.3 处于劳动岗位的人。 1.4 参与实际劳动过程。 2公式: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口数+正在谋业人口数)/ 劳动力口数 *1

7、00% 3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 4社会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者的现代化。 5企业文化(重要):企业文化作为劳动的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深深影响着劳动者的心 理和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实体和精神现象的总和。 6企业文化的内容包含:企业价值观念、企业意识、管理方式、企业规范、企业英雄人 物和企业形象六个方面。 7劳动者社会化:指的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 文化,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 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8劳动者社会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8.1 学习和掌握

8、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8.2 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 8.3 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9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家庭教化、学校教化、社会教化、网络互动、劳动组织教化。 10 闲暇与劳动关系。P106第四章 职业生涯 1职业的特征:社会性、差异性、层次性、时代性。 2影响职业生涯的相关因素有:健康情况、社会阶层的影响、教育、性别、年龄、负担、 自我观、地理因素。 3格式豪期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了解) 。P116 4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 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 5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

9、内容(重要):员工自我评估、组织对员工的评估、职业培训与 指导、制订员工发展计划。 6“职业锚”的五种类型: 6.1 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 6.2 管理能力型“职业锚” 。 6.3 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 6.4 创造型“职业锚” 。 6.5 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7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重要):(理解每一项 P130) 7.1 立足本职的道路。 7.2 自学成才的道路。 7.3 转换职业道路。 7.4 自我创业的道路。 8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 8.1 自我与环境评估。 8.2 确立目标。 8.3 制订方案,立即行动。 8.4 评估与反馈。第五章 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 1影响职业

10、声望评价的因素 1.1 职业的社会功能。 1.2 职业要求。 1.3 职业报酬。 1.4 职业环境。 2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 。 3社会分层的意义(重要): 3.1 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 3.2 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3.3 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 3.4 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4人的职业流动决策程序分为六个步骤: 4.1 确定职业流动目标。 4.2 选取适合的用人单位。4.3 分析接收单位状况。 4.4 离开原单位的可能性。4.5“流出”与“维持现状”的比较。 4.6 完成流动。 5对青年人才职业流动的引导:要为青年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青年人才的客观条 件出发

11、,给他们以正确有利的引导。第六章 劳动组织 1编制定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岗位定员法。 1.2 比例定员法。 1.3 劳动效率定员法。 1.4 业务分工定员法。 2组织机构设置方法(了解):按产品设置、按客户设置、按地区设置、按职能设置、 按计划项目设置。 3韦伯的三种权力: 3.1 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3.2 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3.3 法定权力: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4实行劳动组合的原因:经济原因; 工作中的距离、位置; 社会心理因素。 5中国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造: 5.1 改革体制。 5.2 创新用人机制。 5.3 强化激励措施。 5.4 健全考核制度

12、。 5.5 优化环境。 5.6 促进人力资本化。第七章 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重要):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 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重要): 2.1 在法律依据方面的主要区别。 2.2 在主体与主体之间地位的区别。 2.3 当事人之间的隶属关系方面的区别。 2.4 当事人之间的承担义务方面的区别。 2.5 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2.6 支付报酬方面的区别。 3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共七个)主体因素; 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政治环境; 制度因素; 传媒因素。 4劳动争议调解主要

13、四种运行机制:劳资双方自愿调解; 政府参与调解; 紧急调解; 法院调解。 5工会的职能:代表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服务功能。第八章 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 1劳动报酬(重要):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取其全面的满足。社会学上的劳动报酬不 仅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还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得到其他方 面的收益,特别是心理上与精神上的满足。 2通常意义上的报酬指的是外在报酬,可以分为直接报酬与间接报酬。 3直接报酬包括(重要):基础报酬; 绩效报酬; 鼓励劳动者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 各种激励性报酬和各种延期支付。 4间接报酬即福利。 5薪酬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 6薪酬理论

14、最初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弟提出的。 7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重要): 7.1 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 7.2 选择薪酬政策。 7.3 制定薪酬计划。 7.4 调整薪酬结构。 8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重要): 8.1 制约收入分配的体制因素。 8.1.1 分配受所有制形式的制约。 8.1.2 分配方式受企业经营方式的制约。 8.1.3 分配受宏观调控体系的制约。 8.2 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 8.2.1 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8.2.2 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分配的不公平。 8.2.3 技术结构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9缓解分配不公的措施(重要): 9.1 推进机会均等,不

15、断向公众开放一切参与市场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的公开透明, 让所有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都有相等的地位、相同的条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9.2 推进政府体制改革,避免行政权力转化成不平等收入。 9.3 消除行政垄断,避免垄断利润转化为不平等收入。 9.4 加大调节过高收入者的力度。 9.5 加强社会配套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收入分配结果的公正。第九章 政府政策和劳动争议 1我国改革中的政府劳动管理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 1.1 转换管理机制。 1.2 培育劳动力市场。 1.3 进行社会服务。 1.4 加强宏观调控。 1.5 建立保障体制。 2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要): 2.1

16、劳动报酬和保险待遇的保障问题。 2.2 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因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较多。 2.3 劳动保护和职业培训引发的争议。 2.4 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争议。3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重要):合法原则; 公正原则; 调解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第十章 劳动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生育、年老、疾病、工伤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 失业,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时,根据立法,由国家和社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和服务的 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障的内容(重要): 2.1 社会保险。 2.2 社会福利。 2.3 社会救助。 2.4 社会优抚。 3社会保障的功能(重要): 3.1 稳定的功能。 3.2 调节的功能。 3.3 补助的功能。 3.4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4.1 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成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4.2 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4.3 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4.4 探索多种保障形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4.5 采取积极措施,减缓国际劳工标准对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