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教育理论基础考纲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8679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 教育理论基础考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 教育理论基础考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 教育理论基础考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 教育理论基础考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 教育理论基础考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 教育理论基础考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 教育理论基础考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涵盖教育学、教育心理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 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 8 个部分 的内容。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 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与社会经济。 2教育与政治制度。 3教育与社会文化。 4教育与社会人口。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三、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几种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2在确立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教育目的与当代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特征。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 3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3、 五、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2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三,义务教育 (四)终身教育 六、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的地位。 3当代学生的特点。 (二)教师 l。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2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职业素养。 4教师专业发展。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师生关系的构成。 3师生关系的模式。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七、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一)教育途径概述 (二

4、)学校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2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4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界定。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新教师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2专家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专长、心理品质。 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影响因素、教师发展中的

5、刻意训练、塑造完整的教学人 格。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在教育上的意义。 (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含义、教育意义。 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学生的认知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2认知能力差异。 3认知结构差异。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个别差异。 3性格差异的鉴定。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三)特殊儿

6、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2特殊儿童的类型。 3。特殊儿童的教育。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述 1学习的定义。 遗 2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3学习的分类: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的有意 义言语学习分类、广义知识观的分类。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 2操作条件作用。3社会学习论。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托尔曼认知地图论。 2现代认知学习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信息 加工理论。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7、2不同建)f 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2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2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为基础的学习 L 原则。 4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五、广义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六步三段两分支)。 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 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3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智慧技能

8、的层次、辨别技能的形成、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 1认知策略的性质。 2认知策略的分类。 3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4认知馋伞学习的条件。 。六、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1动作技能的含义。 2动作技能的分类。 3熟练操作的特征。 (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习得的指标。豳匡 3动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指导与发现的比较、指导内容的影响、指导方法的影响、 示范。 2练习:练习的分布、练习中的整体与局部;心理练习、练习中的情 婪干扰效应。 3反馈:反馈的含义与分类、反馈在

9、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七、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日医 (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 3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 4巩固态度的方法。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1价值观概述。 2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八、问题解决与迁移 (一)问题解 决 1问题及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问题解决的策略。 5问题解决与创造。 (二)为迁移而教 1学习迁移概述。 2传统迁移理论。 3当代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办、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10、。 4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 2需要层次说。 3自我效能感理论。 4成败归因理论。 5成就动机理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就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 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 十、学习的测评 (一)测评理论概述 1测评中的基本概念。 2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4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 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 2常见题型的编制技术。 第三

11、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法基本理论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义。 2教育法的特点: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教育法区 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教育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 3教育法的功能。 : (二)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概念、特征、类型。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三)教育法的渊源 1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 本法律规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自主性教育法规。 6教育行政规章。 二、教育法

12、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义。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公布。 (二)教育法的实施 1教育法实施的含义。 2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适用。 5教育法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监督 1教育法监督的含义。 2教育法监督的类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 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三、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责任 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

13、反教育法律、行 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二)教育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 ,:, : 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 3教育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一 4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受案范围、程序。 5教育行政诉讼:概念和特征、受案范围、管辖、程序。 四、学校、教师和学生 1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与预防、学校安全教育。 2教师: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师违法与,预防。

14、3.学生: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 4学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教育政策的功能。2教育政策的类型和体系结构。 (二)教育政劈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执行。 3教育政策的评估。 4教育政策的监控。 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O-2020

15、年)(摘要) 第四部分 德育和师德教育 一、德育范畴、功能、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范畴1小德育与大德育。 2。我国“大德育”形成的历程。 3我国大德育出现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三,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2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乙(四)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德目教育。 4民主与法制教育。 5理想教育。 6心理品质教育。 二、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品德要素的发展 1道德认识的发展。 2道德情感的发展。 3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品德发展是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品德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3心理内部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的动力。 4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 三、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德育原则 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5灵活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德育方法 1说服法。 2陶冶法。 3榜样法。 4锻炼法。 ,5奖惩法。 四、师德与师德规范(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