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件1: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86660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课件1: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我的课件1: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我的课件1: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我的课件1: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我的课件1: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课件1: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课件1: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课程标准:一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光流逝 我们在改变从鸦鸦片战战争到辛亥革命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纪6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男:长袍马褂;西服开始传入 。 女:旧式旗袍、旗装。男:西装、中山装流行。 女:改良旗袍。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布 拉吉)绿军装;“干部服“个性时尚、异彩纷呈预习检查,自主学习:预习检查,自主学习: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2、(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学思结合: 1、近现代的服饰演变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 2、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 要的礼服。图为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 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1.清代男女服饰清代女子服饰主要为旗袍,旗袍宽松肥大,遮盖了女 性的曲线。请思考:两幅图有何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 。原因:受西方文明和西式服饰影响 。2.西装的传入: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 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 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3.中山装:“西服虽好,不适应我国人民的生活,正式 场合会见外宾有损国体。传统服饰,形式

3、 陈旧,又与封建体制不易区别。” 孙中山评价: (1)中山装的造型结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转折,代表着中 国服饰由封建转向现代,也标志着中国服饰吸收西方服饰的一 种趋势。 (2)中山装适合当时的国情,在社会心理上,它满足了人民 革命的希望,是与清朝封建制度彻底决裂的象征。 (3)在审美心理上,它的有序、庄重、实用都体现出中华民 族的共同审美观。旗袍的演变4.改良旗袍:清朝旗袍民国旗袍比较以下两组图,你能说出清朝旗袍 与民国旗袍的不同之处吗?旗袍的妩媚40年代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布拉吉裙在 中国的流行,得 归功于一位苏联 的领导人。这位 领导

4、人来中国访 问时,提出中国 的服装不符合社 会主义大国形象 ,“女性应该人人 穿花衣,以体现 社会主义欣欣向 荣的面貌”。于是 ,色彩鲜艳的布 拉吉裙成了各大 中城市最亮丽的 风景。 50年代另一时装 “布拉吉”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服饰美观大方,服饰美观大方, 款式款式层出不穷。层出不穷。与世界接轨,多与世界接轨,多 彩呈现;彩呈现;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后。列宁装、干部装列宁装、干部装 、绿军装、绿军装成为时成为时 尚。尚。与与革命革命相关的服相关的服 饰成为主流;饰成为主流;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到新中国建立后到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西装、中山装、西装、中山装、 旗袍旗袍同时流行。同时流行。中式与西式、传中式与西式、传 统和现代服饰并统和现代服饰并 存;存;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鸦片战争后到新鸦片战争后到新 中国建立。中国建立。具体表现具体表现主要特征主要特征阶段阶段1、近现代服饰的演变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讨论:2、呈现出哪些特点?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建国前:(建国前:(1 1)受西方影响明显。)受西方影响明显。(2 2)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带有明显的半殖

6、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中西合璧。 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受政治影响巨大。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受政治影响巨大。(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这种优越地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这种优越地 位已不复存在,惟有中国饮食文化却位已不复存在,惟有中国饮食文化却 在不断走向世界。孙中山先生在在不断走向世界。孙中山先生在建建 国方略国方略中指出:中指出:“ “中国近代文化之中国近代文化之 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 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1.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 四大菜系 代表区域 鲁菜 山东 粤菜

7、广州、潮州等 川菜 四川、重庆等 淮扬菜 扬州、南京、镇江 等中国四大菜系川菜香辣炒蟹鲁菜迎宾花篮粤菜 金牌烧乳鸽淮扬菜 狮子头2.西餐文化的流入 1、时间:2 2、影响:、影响:18401840年鸦片战争后年鸦片战争后(1 1)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2 2)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 西餐 :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以及营 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菜肴的色、香、 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中餐: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

8、类、就餐 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三)居室建筑的演进(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北方典型民居 四合院2.西式建筑 最早出现在租界 的“洋房”中西合璧的建筑和西式家具 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改变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四)习俗风尚的变革(四)习俗风尚的变革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无权 选择自己的幸福。1.婚姻包办婚姻自由 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 婚姻自主,删繁就 简 恋爱自由,婚姻自 主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严格意义上 的结婚照。而且,五四运动前

9、,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 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五四前清末传统婚礼20年代的婚礼清末民初有新思想的男女青年主张婚姻自主 ,并且效仿西式婚礼。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 30、40年代白色婚纱礼服已经成为一种风 气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 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 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落

10、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2.丧礼的简化与改革丧葬的简化与改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 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 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告示: 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3.断发剪辫子4.废止缠足解放女性5.其他风俗: 反对封建迷信,西式社交礼仪等, 追新慕异、去土存洋,新旧并存。 如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同志、先生”取代“老爷、大人”。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巨变的历史时期 ,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了显著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社会 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讨论

11、:学案P27“问题探究题”1原因:(1)西方生活方式和习俗的传入和影响。(2)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 职员、留学生等仿效西方,开风气之先。(3)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4)政府的政策以及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 的影响。 2特点:(1)受西方影响明显。(2)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 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3)发展不均衡。(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 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 了中国社会殖民化的色彩。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 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 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 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