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靶子击其要害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7993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靶子击其要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树立靶子击其要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树立靶子击其要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立靶子击其要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靶子击其要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树立靶子击其要害树立靶子击其要害驳论文写作示例【文题展示】人生就好比一场劳作,它既要有过程,也要有结果,但有人说,我只要耕耘,终会有收获;也有人说,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还有人说,我不问耕耘,只要收获。那么在你人生的田野上,你更看重什么?以“耕耘与收获”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写作指导】“耕耘与收获”是关系式的话题。耕耘是过程,收获是结果。这则材料为我们展示了对“耕耘与收获”的三种认知。第一种认知是:只要耕耘,终会有收获。我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现实总会有例外的情况,有时候有耕耘未必有收获,有付出未必有所得。这里面包含着一些哲学道理:首先,耕耘是人的主观

2、能动性,决定能不能收获,要看主观能动性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其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耕耘与收获之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二种认知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种认知讲的是一种精神,强调了一种专心于事业,不求回报,不问荣利的高尚情操。第三种认知是:不问耕耘,只要收获。这种认知强调的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其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是应当批判的。以“耕耘与收获”为话题写议论文,可以任选一种认知来进行立意构思。第二种认知可用证明的方式,第一种、第三种认知因为有或隐或显的错误,适合用反驳的方式进行写作。下面结合文题谈谈如何用反驳方式来进行写作。1树立批驳的靶子用反驳方式的议论文通常称为驳论文。驳论文写作的目的

3、是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写驳论文,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的靶子(目标)。 在针对“我不问耕耘,只要收获”这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不问耕耘,只要收获”观点的错误显而易见,相对而言比较好分析反驳,但“只要耕耘,终会有收获”的观点,有人认为是正确的,有人认为是错误的,观点本身就具有迷惑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因此对于这一认知要进行辩证地分析,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驳论点。2抓住敌论的要害反驳犹如作战,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一着制胜,速战速决

4、才是最好的战役。反驳,首先要找寻到突破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击中敌论的要害,取得反驳的全胜。对“不问耕耘,只要收获”的反驳,要抓住敌论的要害与实质:“不问耕耘,只要收获,其实就是2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是突破口,文章以此为突破,可以例举、对照进行剖析,最终明确有所收获就需耕耘的道理。对“只要耕耘,终会有收获”的反驳,同样要抓住敌论要害:“ 收获的前提是耕耘,耕耘是否会有收获,要看而耕耘要看为什么耕耘和怎样耕耘。耕耘与收获之间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否则,耕耘未必收获。”(详见【佳作展示】)3讲究反驳的方法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进行反驳,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这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

5、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直接反驳对方论点,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如例文耕耘未必收获,作者针对经常看到的一些关于“耕耘与收获”的格言、语录,对其观点直接予以否定,接着摆出农民、工人、学生有耕耘却未有收获的确凿事实,证明“耕耘未必收获”。文章有破有立,很有说服力。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也是常用的方法。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

6、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关于这两种方法,限于篇幅,不作赘述。【佳作展示】耕耘未必收获高长梅经常看到这样的格言、语录:“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伸出你勤奋的双臂吧,这样,你抱定的一定是丰硕的成果”。也经常听到家长们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何愁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勤奋就一定能抱定丰硕的成果吗?努力耕耘就一定能有所收获,或者说,付出多少辛劳就能获得多少成果吗?未必。农民们耕耘的季节在田间是十分辛苦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怕出大力流大汗,但其收获却有丰有歉,甚至有时会颗粒无收,这是因为作物的生长除了靠栽培者的辛勤劳作,不违农时,

7、精细管理外,还要受到天时(水、旱、风、虫、雹等灾害)、地利(土壤的各方面情况)等条件的制约。工人们每天在炼钢炉旁、机床前、矿井里的劳动无疑是十分辛苦的,但有时也会出现问题,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一炉钢在快要出炉前,会因为电力、温度控制等方面的原因而冷却报废;一个零件,可能会由于原材料、机床等方面的原因而成为残次品。在矿井里开掘的工人在某些地质条件下会采不到煤,甚至会由于瓦斯、煤尘等原因发生爆炸而前功尽弃。3读书学习也如此。有的人好读书,但不求甚解,遇到疑难问题就绕道而行,尽管读书多年也依然故我;有的人读书学习总抓住旁枝末节钻牛角尖,不善于从整体上去把握问题,不善于求得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无从提高

8、;有的人得其枝叶而不善归纳,使之“落叶归根”;有的人得其根本却不善于演绎,结果,不能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有的人不善于类比,不能举一反三,以一知百,触类旁通。这样,何能以所学知所不学,以所知知所不知?有的人夜以继日,经常秉烛夜读,不善休息,学习效果怎能提高?有的人学习不善模仿,当然不会继承前人有所创造,而有的人仅能“嚼别人的馍”,学一是一,学二是二,不善创新,读一百本诗集仍不会写诗,读一百本数学教材,仍不会演算,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收获的前提是耕耘,耕耘是否会有收获,是要看耕耘者为什么耕耘和怎样耕耘。耕耘与收获之间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否则,耕耘未必收获。耕耘与收获仅是必要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不管具备什么条件,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所收获的,但仅仅靠耕耘而无其他条件,也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将耕耘与收获误为充分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认为有了耕耘这一条件就必能有所收获就大错特错了。弄通这个道理,才能通过勤奋耕耘,不懈地摸索规律,改进方向,而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