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7690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论文: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论文: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论文: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摘要摘要】小学科学课堂的表达以口语表达为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科学表达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少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走入种种误区,针对现在学生科学表达能力弱的现状,我在科学课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从以下几方面有效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方法:奠定学生科学表达的基础,从重视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做起;鼓励学生掌握运用更多的科学术语表达;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表达。【关键词关键词】科学表达能力 科学知识结构 科学概念 科学术语【正文正文】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

2、本文重点阐述科学课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是科学教学核心之一。 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在阐述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时便多次强调了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科学教师要及时关注表达能力培养误区,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培养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误区一误区一】一位教师在教学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中,让学生讨论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学生说了很多诸如水的多少要有规定,放盐后要仔细观察盐的溶解,直到不会溶解为止等等,但是就是没有人提到盐要一小份一小份放,溶解一份再放一份,也没有人提到究竟用多少水合适。表达过程中东一句,西一句,表达无条理,

3、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描述不清,走入了为讨论而讨论,为表达而表达的误区。培养策略培养策略为学生奠定表达的基础为学生奠定表达的基础(一)重视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一)重视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科学知识结构,是指科学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知识结构,就是帮助学生在理解了教材科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按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有序的联结,形成简明的、直观的科学知识框架。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各课需要学生2掌握的科学概念经过整理后,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知识结构:部分物质是可以在水中溶解的;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物质在水中溶解

4、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 、水的温度和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个具体应用的例子:在完善了溶解单元的知识结构之后,在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讨论过程中,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如下实验方法:把食盐一份一份放入水中,放入一份就搅拌一会儿,直到这部分食盐溶解完,再放入一份进行搅拌,直到不会溶解为止,再计算用掉了多少食盐,就能知道一杯水溶解了多少食盐。这次讨论涉及到食盐能溶解于水,什么是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溶解的快慢,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等科学概念。学生在讨论中能熟练使用已形成

5、的科学知识结构,通过表达相应的科学概念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理论。由此可见,科学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单元教学中没有重视完善相应的科学知识结构,学生无法从科学概念的层次讨论出正确实验过程,也就无法实现科学表达。(二)鼓励学生掌握运用更多的科学术语根据教育学的原则要求,教育要有次序地、连续地增加学生某一方面发展的量的积累。我们可以在学生现有表达能力水平上,对学生提出适当要求,引导学生逐步累积科学术语,在学生表达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效应。积累科学术语有两个途径:一是来源于教材。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植物的叶过程中,学生在比较描述叶的不同时,分别使用到了“叶柄” , “叶片”,“叶脉”等科学概念描述不同的叶,

6、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自然也观察到了叶缘不同,课堂上随即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叶缘进行观察,并告诉他们,叶子的边缘可以简称为“叶缘”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叶缘来比较叶的不同;学生还提到不同的叶子表面小孔大小也不同,我们就趁机为学生提供关于气孔的部分资料,观察比较气孔的大小二是来源于报刊杂志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纳米” , “克隆”等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科学书籍理解其含义并增大相应术语量。教学中还可以运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帮助学生成功实现从“现有水平”向“最近发展区”过渡。例如每节课后,还可以让他们统计科学术语,鼓励学生使用科学术语表达一节课的学习成果,对积极使用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评价。教

7、师还可以在评价系统中建立科学术语评价栏,正确收集每课中的科学术语并能应用即可得到鼓励表扬。例如在学习完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后,让学生统计本课中出现的科学术语,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记录,共收集到“骨骼、关节、肌肉、上肢、下肢”等科学术语,在做完记录后还可以让学生说3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理解这些科学术语。在学期结束后,还要进行一次总结,对掌握的科学术语进行一次梳理。这样随时关注学生对科学术语的掌握,也会激发了学生多用科学术语,积累科学术语的积极性。【误区二误区二】一位教师在教学比较大小音叉的音调时认为学生的相关表述“小音叉的声音高” “大音叉的声音低” “小音叉振动快” “大音

8、叉振动慢”等是可以的,已经对大小音叉的发音特点表达清楚,其实是走入了表达能力培养的另一个误区:把日常用语描述当成了科学表达。培养策略培养策略鼓励学生使用规范语言表达鼓励学生使用规范语言表达在鼓励学生使用科学规范语言进行表达时,教师必须挑选出想要重点强调的表达方式的规范性和一些科学术语。例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产生声音的音调是有高低的,必须要有两个及以上的对象才能比较音调的高低。教师在指导表达中要指导表达方式的规范性,随时给学生一个示范,例如:“你描述的非常好,你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和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进行了比较,小音叉音调比大音叉高”之类的科学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学着教师的话表达自己的想

9、法,久而久之,学生会把学到的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还要及时指导学生表达用语的规范性,如一位学生在观察牙齿时是这样描述的:“我的牙齿现在才刚长齐,上面有 4 颗门牙,雪白的,很漂亮的,门牙两边是尖牙,里面是宽宽的,像石头一样的大牙。 ”描述很出色,但不是科学的表达,在指导表达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纠正,引导学生把日常用语转化成科学术语,在上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在科学上,我们称呼门牙为门齿,尖牙为犬齿,大牙为臼齿,并引导学生根据牙齿的形状猜测各种牙齿的作用。【误区三误区三】一位教师在教学动物的卵时是这样指导学生认识胚胎和系带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的剥开鸡蛋壳,找到胚胎并用小勺子仔细的舀出

10、来,用镊子把系带拉出来放在碟子上,等实验完成后,教师让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实际上,这位教师走入了表达的误区: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就是培养了表达能力。培养策略培养策略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表达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会先把获知的各类信息加以组织,建构起他们自己的前概念方案和探究方案,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对探究方案和科学概念进行完善,最后才能通过真实有序的描述和有理有据的解释得到正确的科学概念。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多为学生提供探究活4动,在探究中提供丰富的事实,现象,建立学生表述的基础,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观察,学会

11、思考,学会表达。例如:动物的卵另一位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认识胚胎和系带的。“你能找到鸡蛋的胚胎吗?鸡蛋的胚胎是什么样子的?”“找到了,蛋黄的上面有白色的一小块浮着,亮亮的,这块就是胚胎。我发现胚胎旁边还有一条白白的东西连着,找到了这条白色的带子,就找到胚胎了。 ”“嗯,大家按照他的方法找一找,能找到胚胎吗?”“我找到了,我刚才手轻轻拨了一下,白色的带子很快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可能是绑着胚胎,不让它移动的吧。 ”“老师,我发现这条白色的带子很有弹性!”“试试看,用手轻轻拨动一下,再来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实验。“哇,果然很有弹性啊!” “手有点黏黏的” “哈,回去了,弹性带子回去了” “老师,

12、这白色带子看上去好像不是绑着胚胎,是绑着蛋黄,可能是固定蛋黄的吧”“都观察的很仔细,也说的很好,关于白色带子的作用谁能说得更清楚些?”“我观察到这条白色带子黏糊糊的,很有弹性,我认为是保护蛋黄用的。 ”“你说的真不错,不过,老是说有弹性的带子太拗口,这条白色带子我们叫它系带,系带的作用是固定蛋黄的位置,使蛋黄居于中央不触及蛋壳,起到保护作用。 ”这段案例中,学生对系带的表达是“带子” , “白色带子” , “有弹性的白色带子” ,这些都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己的观察感悟,教师及时对怎样观察,如何表达都进行了指导,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教师抛出了正确的科学概念,学生印象深刻,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描

13、述,对观察对象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解释,让表达更完整,更科学,更有效。科学课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加强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用规范的科学术语对探究对象进行科学的描述和解释。只有在科学课中加强科学表达能力的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郝京华主编:小学科学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2】罗新凯 李萍昌等译: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3】余自强著:科学课程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4】 科学课杂志 2007.11 期6附件

14、一:浙江省教研系统教学评比承诺书浙江省教研系统教学评比承诺书评比类别教学论文 教学案例(设计) 课堂教学 其它:题目内容 提高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探索教师姓名 桑建辉性别 男出生年月1976 年 12月职称 小学高级单位全称 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小学单位地址 余姚市马渚镇平河路 52 号邮编315450 联系电话办公电话: 0574-62455547 手机:13484227318电子信箱Email:个人诚信承诺1我郑重承诺(在括号内打“” ):所写教学论文系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所写教学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所写教学设计系本人原创,没有照搬他人( )2主办单位若将我的作品公示、上网、发表、出版,我表示(在括号内打“” ):同 意( )不同意( )承诺人签字: 年 月 日7单位意见单位负责人签字: (盖公章) 年 月 日县市区教研室意见此文已在网上搜索审核,同意送市参评。此文已在网上搜索审核,同意送市参评。教研室领导或学科教研员签字:( 盖公章 )年 月 日市教研室意见同意送省参评。同意送省参评。教研室领导或学科教研员签字:(盖公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