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营销论文:对双流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71086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营销论文:对双流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融营销论文:对双流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融营销论文:对双流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融营销论文:对双流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融营销论文:对双流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营销论文:对双流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营销论文:对双流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服务营销论文金融营销论文:对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对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有金融 资本这根血脉作支撑,而农村有效的金融服务是调整农业 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扩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 收益,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我国农村 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就主题而言,农村金融主题薄弱是制约 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普遍存在着吃不到、 吃不饱、吃不起的现象,作为西部第一县的也不例外。.为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段时间, 我们对县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2、调查分 析发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改善和优化农 村金融服务。 一、县农村金融服务基本清况 县位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腹地、成都城南新区, 县域自西向东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市区 10 公里,全县幅 员面积1067 平方公里,辖 21 个镇、4 个街道办事处、18 3 个行政村、 84 个社区,共 93 万人口,其中乡村人口 58 万 人,农户总数274005 户。 截至 2008 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337 .62 亿元,增 长 15 .2,其中实现农业总产值 50 .18 亿元,增长 7.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54.86 亿元,增长 33.4;全县实 现财政总收入 99

3、.16 亿元,增长27 .5%;地方财政一般预 算收入 23.7 亿元,增长 9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6817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7129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830 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431.65 亿元,同比增长 24.1,其中农业存款 158.12 亿元,居民储蓄存款 245.88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190.57 亿元,同比增长 67.4,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33.68 亿元,仅占贷款总额的 17.7,农户贷款余额 73 5 27 万元。 截至 2008 年末,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在内,面向农村地区提供存

4、款、贷款、汇兑、结算等基本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144 家,除县城以外的机构网点 79 个,占比为 54.9,每万人拥有1.6 个银行机构网点。全县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有 1777 人。 农信社是县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截至 2008 年末,全县辖农信社机构网点 63 个,各项存款 882406 万元,比年初增加 16475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 594482 万元,比年初增加 152388 万元,存、贷款运用比为 62,新增运用比为 64%。其中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余额为 73407 万元,农业贷款余额为 299489 万元,占全县农业贷款总额的 86。全县获得贷款农户数为 17

5、210 户,其中有 17200 户是农村信用社贷的款,高达 99 .9%。 此外,在县政府的政策鼓励、支持、引导下,县辖内共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34 个,带动成员数 4254 人,目前有贷款余额286 万元。主要是种植、养殖业,如县胜利牧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县胜利牧山香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牧山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县胜利养猪专业合作社、县黄甲麻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籍田批把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注册资本在 10 万元以下,因属松散型的组织,季节性很强、资产很少,目前专合组织主要为其成员提供技术指导、销售信息等。为支持专合组织的发展,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与合作社、协会签订“银社” 、 “银协”共同发展协

6、议书,为他们积极解决资金需求,增加对农村专合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政府也支持鼓励专合组织组建民间担保公司,开展信贷担保业务,依法开展互助性融资担保。 二、目前县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金融支农架构不合理 目前,县辖内虽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成都银行、邮政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村镇银行等共 14 家金融分支机构,但在农村的金融机构网点除农村信用社、邮政银行外,其它金融机构都较少。随着前几年的金融改革,商业化经营压力迫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多年的商业化改革中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同时纷纷撤并机构、收缩农村业务、上收贷款审批权限,县域及农

7、村金融网点急剧减少,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缺位,使农村金融日趋边缘化。股份制以及外资银行布点存在嫌小爱大、嫌贫爱富、先高后低的选择。虽然邮政银行、农信社等机构布点较多,但大多自身实力单薄,业务覆盖能力较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难以调整结构,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量资金需求。 (二)农村信贷管理体制不适宜 1.贷款审批权限高度集中,效率不高。农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货款审批权限大部分收至省分行,基层行只有申报权。企业申请贷款先要由县(市)支行将资料报省分行评级、授信,再办理财产抵押、登记、保险,然后再逐级上报审批一笔贷款下来,短贝,一、二个月,长贝伴年、甚至一年。

8、2.贷款门槛过高。除农村小额贷款外,其余贷款均需要财产抵押,且只限于县城(镇)房地产。而农村中可用于抵押的房屋大多不符合抵押条件。企业问卷 y 查和农户问卷调查均显示,贷款难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的占 66%0 3.责、权、利不对称。金融机构普遍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基层行没有贷款审批权却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旦发生贷款偿还违约,信贷人员及相关责任人将受罚款或内部下岗等处分。但对贷款放得好的信贷人员奖励贝 il 相对不足。因此,面对贷款风险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反映是“慎贷” ,导致不少农户贷款难。 (三)农村信用环境不理想 应该说,农村信用环境在包括征信系统在内的多种诚信工具的共同作用下,

9、守信氛围正逐步形成,信用观念并不陌生。但是,从在基层调查、了解和感受到的农村信用环境特别是农村借款户信用观念看,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提高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的行为表现。 1.农村企业欠贷严重。农村企业发展原始资金主要依靠筹借农信社贷款解决。由于很多农村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外部信用制度的缺失、银企信息不对称,农村金融机构很难审慎地分析借款人的真实资信状况,贷款风险隐患日音中滋生。 2.乡镇乡村集体拖欠。取消农业税后,原来由乡镇、村组举借的贷款,因机构精简,而使贷款主体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对乡、镇村两级组织债权的保全和回收,致使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农村金融风险不断积聚。 3.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

10、薄。当前,农村地区信用文化建设滞后,部分农民信用观念较为淡薄,一些农民将具有偿还性特征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看成无偿性的救济款、救灾款、财政拨款或以工代款,一旦借到手就想长期占有。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四是是农村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尚未纳入征信管理系统,相关信息分散在人行、工商、税务、银监等多个部门,且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缺乏必要的信用资源整合。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对信贷交易对象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农村金融机构不愿贷、也不敢贷。 (四)农业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障救助机制。在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11、以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为主导,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底、抗风险能力弱。另外,受文化水平不高、信息不灵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生产带有一定盲目性,且缺乏相应的农业技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遭受天灾人祸,就束手无策,难以规避风险。调查发现,不少农村信用社从资金出路和经营效益角度出发,有着强烈的贷款愿望,但考虑到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和农民偿贷能力及诚信问题,担心形成不良贷款,尚存在“畏贷”心理。而许多农民为扩大农业生产有着较强的信贷需求,但由于有些银信单位“畏贷” ,致使信贷资金供给和需求难以统一,出现银行和农信社“想贷不敢贷”和农民“想借借不到”的尴尬局面。 (五)金融服务创新滞后

12、 随着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趋向多样化。然而,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仍然局限于现有的金融服务品种、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如在服务方式上,习喷于等客户上门,不能与服务对象平等相待,这样导致农户、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难以做到良性互动,金融机构难以挖掘和培植优质的客户。而农户、企业对金融知识、政策不太了解。调查发现,农户联保贷款在许多地方还开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农民还不知道有农户联保贷款这一项服务。抵押贷款的抵押物仅限于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由于信贷品种的限制,一些好的企业、好的项目也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二是信贷准入限制过严。如农行只有经过层层审查、市分行定期审

13、定的 V 工尸客户才能取得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只有信用等级在 AA 级以上、经过省分行审定的企业才能成为法人贷款客户。三是小额农贷额度偏小。许多农户反映,目前购买种子、化肥等传统农业支出基本上不需要贷款投入,但对种养大户及农村个体加工运输户,5000-10000 元的授信额度则远远不够,资金供求矛盾较为哭出,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四是农业贷款期限控制过紧。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而农村特色养殖和经济果业林业开发项目的见效期一般需 2-3年,甚至更长,短期的信贷投入难以发挥应有的资金扶持作用。五是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当前,农户贷款可以用作抵押物的仅限于房产,但农村目前

14、不少房产不仅价值不高且无产权,不能登记抵押,担保抵押物缺失已成为农民贷款难的哭出问题。 (六)融资机构与现有的农村经济结构不相匹配 农村金融之所以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与现有农村经济结构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县农业银行因改制而基本上停止了农村业务;农村信用社因管理等原因与融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贷款增量大部分短期农业贷款,品种过于单一,与其规模不相称;但是,总的来看,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提供者外无同业竞争压力,内无自我改革动力,对农村经济主体多样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仅仅能够满足或部分满足简单种养业和个体工商业的融资需求;对于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形式更加多样化的经济形式

15、,贝 i1 基本不能适应。因此亚需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从而改善现有的结构佳题。 三、新形势下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县域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三农, 水平 要从我县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尽快制定科学的全面的农村金融改革战略和具体实施计划,着力打造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营机构等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县域农村金融体系。具体而言: 1.充分调动县域内各商业银行的支农积极性。当前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激发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首先要巩固和稳定现有的农村银行分支机构,积极稳妥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网点

16、,并明确要求各设在农村的商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资金的 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重点支持扶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2.扩充政策性银行的服务功能。既要将农业银行定位于农业专业银行,又要明确要求其吸收的资金 60%以上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以改变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只负责国家粮棉油收购贷款管理的经营定位,扩充其业务范围,开办农村综合开发、农村基本建设和扶贫等贷款业务,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等开发性金融业务,把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本建设、农业产业化等纳入支持范围,同时将开发性金融推进到“县城经济” 、 “三农”领域,使开发性金融更多地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发展银行进行适当改造。如今的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只是一个农副产品收购银行,随着国家粮食和棉花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