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7018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一、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职业精神的优秀员工什么是职业精神?所谓职业精神,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能动地表现自己,就形成了一定的职业精神。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职业精神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如何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这种态度蕴藏着的是使命感、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核心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崇高的职业精神对一个组织的贡献甚至大过优秀的能力。职业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专注目标,不辱使命;爱岗敬业,安守本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动自发,全力以赴;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计回报;遵守规则,服从命令。企

2、业最看重的是什么?答案就是职业精神。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去翻看众多企业的招聘广告,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无论是招聘什么职位,在其岗位要求中除了相关的技能、知识体系、经验外,无一例外地都会有职业精神方面的要求。企业为什么重视职业精神?如果把企业所希望得到的工作成果作为一个结果函数的话,那么职业精神就是影响一个人能力发挥(变量)的系数。一个人能力发挥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如何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职业精神高,能力发挥程度也就高。反之,如果职业精神差,那么再高的职业能力,也无法使企业获得其所希望得到的结果。而如果一个人有着错误的思想认识,则更可能为企业带来难以预测的危害。企业需要职业精神高的人,而个人

3、的职业发展也往往受职业精神的高低所左右。作为职业人士,如何看待工作,如何面对不公平的现象,如何处理与同事、上司之间的关系与矛盾等,都是受职业精神所影响的,因为职业精神就是他处理和面对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其实职业精神这个词在企业里面并不陌生,不但在新员工招聘的时候要求具有职业精神,而且在员工学习培训的时候也总是在鼓励大家要具有职业精神。企业里的管理者和员工,不缺勤劳也不缺智慧,最缺的就是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职业精神。在正规的企业里,无论是高层的管理者,还是最基层的员工,他们都致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事,他们不仅仅要完成工作,而且在完成工作后要先自行检查,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核对,

4、绝不放松。有专家指出:职业岗位技能是学生实现就业所必须培养的“硬”技能,而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则是“软”技能,这些软技能的培养对一个职业人的未来发展更为重要。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某些非技能的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对职业化和职业人的通常表现,专家们认为,职业化可以表现为员工在岗位工作中的效率,职业化的人才就是综合具备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个人,而培养一个职业人,一方面要使其拥有某方面的熟练技能,同时更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精神。在中国目前所处的职业环境中,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软技能培养尤为重要。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是职业化的人才而不是“学生”。

5、可见,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职业精神的优秀员工。二、农村职校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一)当前农村职校生职业精神情况调查从我校对已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近年来职校就业率普遍在 80%以上,可是学生在就业半年后的失业率占就业学生的 50%以上,进一步调查得知,在企业里就业比较稳定(达一年以上)的学生并不是那种在学校里很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当然也不是那些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而是一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较差但在学校里担任过学生会或班、团干部的学生,他们纪律性强,有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好,做事自觉认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很受企业的欢迎,他们很珍惜就业机会能在就业岗位上继续学习,不断

6、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能向同事虚心求教,具有较好的合作精神。由此看来,中职生要想得到企业的认可,不单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精神。(二) 职校生缺乏职业精神的原因分析据全国少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农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少年儿童”数量己达 2000 多万,这个数字现在还在持续增长中,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己高达 18%至 22%,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得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农村职校的学生大约有 23%是属于这种

7、“留守少年儿童”,据某职校对 798 名留守学生调查分析,留守学生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占 36.4%,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占 3.1%,与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 38.3%,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占 16.3%,与亲戚一起生活的占 4.7%,独自留在家中的占 1.2%。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应有的亲情教育,养成了任性自私、目中无人,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有些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是被丢弃、领养的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素质低下、能力缺乏。他们经过中考的失败,身上富有的是缺点,缺少的是自信心和应有的素养,因此留守学生缺乏职业精神是顺理成章的事。农村职校生缺乏职业精

8、神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良电视节目、普天盖地的网吧让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儿童沉迷其中,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让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儿童争相仿效,不良环境使这些缺乏管教的留守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他们是普通学校中成绩与纪律性都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初中可能没有得到老师的重点关注,因而往往对教师有抵触情绪。进入职校后,对传统的学校管理可能有天然的逆反心理,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种叛逆精神,因为时代背景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家庭条件变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与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相差很大的,如果不在三年的职校学习中加以改变,养成良好的受企业欢迎的职

9、业精神,那么以后的就业将是很困难的。可是我们很多职校往往忽视这个问题,虽然制定了严格的校纪校规,但是那都是参照普通学校的做法,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循规蹈矩,养成固定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结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校里是遵守纪律了,学习成绩也是可以的了,但不能适应企业环境,不受企业欢迎,最终难以很好的去就业。三、 职校生的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培养职业精神(一)国外学校对职校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法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从娃娃开始就抓职业精神的培养,在职业学校为了让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形成本能的、习惯的反应更是煞费苦心,如法国亚历山大德尼职业高中的老师在评估学生成绩的时候总会“给责任心打分”,

10、教师兼车间主任的布鲁斯先生说:“要让他们的严谨成为习惯,如果一个孩子技术一般,有小毛病,但他对机器总是不放心,一遍遍检查,老师就会给他加分。” 某旅游和饭店管理职校的校长加利奥先生每天早上都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他会挑剔地看学生的头发、手指是否干净,如果发现谁的指甲有点脏或者女生的衣服过于时髦,就会让他(她)向后转,回寝室整理好了再来见他,他说卫生是我们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要求。位于沙尔特的综合性农业学校把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在机械化实习车间,学生们要例行地换工作服、穿靴戴帽,如果爱美的女孩子因为怕弄坏发型而没有罩好头发,将被轰出教室,并扣分处理,学生们要按照严格的生产程

11、序操作和分工并进行加分和扣分。即使只有半天的实践课,学生们也必须拿出半个小时用高压水和紫外线清理机器,打扫几百平米的车间。他们认为工作做不好可以慢慢学,要允许孩子们犯错误,但安全和卫生不能放松。可见国外对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但落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而且更是把它的重要性提高到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上。(二)联系实际,有效地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职业精神1、改变观念,制定有利于培养职业精神的规章制度并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职校生是未来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性生产工人,要求他们在学校是合格学生在企业是合格工人,因此要求学校环境和企业环境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很快适应。所以职校应好好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制度,

12、在制定校纪校规时不要只考虑学生的学习,要尽量以人为本,在讲究个性自由的同时培养职业精神,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行为习惯要求,并且使他们懂得需要这种要求的原因,强化他们能自觉地去遵照执行。平时在仪表仪容、行为习惯规范管理中要突出职业要求,向他们讲明这种要求的重要性并严格地去执行,只要能做到基本符合一个合格工人的要求,其它的即使差一点可以逐步提高。经常性邀请企业老总或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学生作企业对员工素质方面要求的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通过耳闻目睹使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的要求从而自觉地去培养职业精神。、创新管理,结合学校实际营造企业氛围强化培养职业精神。有人说学生整天生活在学校,缺乏一种

13、企业氛围,因此职业精神难以培养。情况确实如此,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在学校里营造企业氛围。近年来笔者对班级管理进行创新,在班委会的基础上成立班务管理公司,将教室、寝室模拟成工厂、车间,将班主任转换角色变成董事长,将班干部转换角色变成总经理、科长或车间主任,每个学生都是企业员工,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是参照企业的做法,到处散发出浓浓的企业氛围。将学校的各项考核和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各个员工的产品生产成绩,并以此作为依据计算出每个员工的虚拟工资。、灵活考核,借用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定办法来考核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正规的企业都有一整套严密的考核方法,除了对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按量或按时计酬外,还对

14、员工在工作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奖罚。同样我们可以借用这种办法,除了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考核外,更要对平时的表现尤其行为习惯进行考核打分。如对学生遵守纪律、仪表仪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参加比赛及获奖情况等等进行奖罚,然后按照考核情况计算其虚拟奖金,将原来简单的学习和品行考核转化为劳动的果实,既避免了原来反感的、没有自信心的考核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意识,把他们的平时表现跟获取的利益挂钩起来。这样,他们不但会减少与老师、班干部的管理产生对立情绪,而且会自觉想方设法做好各方面表现。当然这里需要做好引导及反馈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宣传,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另一方面要及时做好考核工作,将考

15、核结果及时予以公布,并根据考核情况评定每周之星、每月之星,优秀员工光荣榜,及时报知家长等等。一个人无德无才是一个人无德无才是废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险品,德才兼品,德才兼备备是正品。是正品。我我们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闪光点,需要我光点,需要我们们去挖掘,去鼓励,才能去挖掘,去鼓励,才能绽绽放得更美、更放得更美、更灿灿烂烂。 。 通过观察,我认为他们是有潜力的,关键是解决他们的动力系统问题。动力系统一解决,他们就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去,就会进步,就会超越自我,发展就好。如何解决动力系统问题呢?简期颐:简期颐:我们从德育

16、开始,从思想上去解决他们的动力系统问题。高考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成人。成人是很快能看得见的。我的一个观点是:“一个人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才兼备是正品。 ”学校办学是一定要出正品的,绝不能出废品和危险品。所以我们提出“先成人后成才”的观点。学生明白了怎么做人,如何做人,自然就懂得了怎么去学习。这就解决了他们的动力系统问题。我们的品德教育也不是喊口号,不但克服了成人化、模式化和教条化,而且增加了一些情感的体验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所以,第一年尽管还没有高考成绩作参照,但家长看到孩子的为人发生了转变,也就有了信心。据观察,富裕地区的学生普遍存在“四不现象”: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努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从感恩教育入手,提出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和感恩自然。其中把感恩父母放在第一位,因为百善孝为先,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学校陆续开展了“帮父母洗一次脚”“成长心连心”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了良心、责任心和感恩的心的“三心”教育,学会了心存感激。在抓高考备考这方面有什么好方法吗?简期颐:简期颐:刚才说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