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化学诱变技术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9506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的化学诱变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生物的化学诱变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生物的化学诱变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生物的化学诱变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生物的化学诱变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化学诱变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化学诱变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的化学微生物的化学诱变诱变化学诱变:化学诱变:利用化学物质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引起基因突变或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畸变称为化学诱变。化学诱变的物质很多,但只有少数几种效果明显,如烷化剂、吖啶类化合物等。复合处理及其协同效应复合处理及其协同效应:诱变剂的复合处理常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增强诱变效果,其突变率普遍比单独处理的高,这对育种很有意义。复合处理有几类:同一种诱变剂的重复使用,两种或多种诱变剂先后使用,两种或多种诱变剂同时使用。定向培育和驯化定向培育和驯化: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他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由

2、于自发突变的变异频率较低,变异程度较轻,故变异过程均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慢得多。微生物化学诱变的操作过程微生物化学诱变的操作过程化学诱变剂的剂量主要决定于其浓度和处理时间。化学诱变剂都具毒性,其中 90%以上是致癌物质或极毒药品,使用时要格外小心,移取液体时绝对禁止直接用口吸,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不仅要注意自身安全,也要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公害。一、碱基类似物用于诱发突变的碱基类似物有 5-BU、5-FU、BUdr、5-IU 等他们是胸腺嘧啶的结构类似物,AP、6-MP 是腺嘌呤的结构类似物。最常用是 5-BU 和 AP。当将这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在繁殖过程中可以掺入到细菌 DNA 分子中,不

3、影响DNA 的复制。它们的诱变作用是取代核酸分子中碱基的位置,再通过 DNA 的复制,引起突变,困此,也叫掺入诱变剂。显然这一类诱变剂要求微生物细胞必顿处在代谢的旺盛期,才能获得最佳的诱变效果。(一)碱基类似物的诱变机制正常的碱基存在着同分异构体,互变异构现象在嘧啶分子中以酮式和烯醇式的形式出现,而嘌呤分子中以氨基和亚氨基互为变构的形式出现、一般互变异构现象在碱基类似物中比正常 DNA 碱基中频率更高。5-BU 导致 A:T 碱基对转换为 G:C 碱基。2-氨基嘌呤也可以诱发 DNA 分子中 A:TG:C 或 G:CA:T 的转换。(二)碱基类似物的诱变处理方法(以 5-BU 为例)1单独处理

4、将微生物液体培养到对数期,离心除去培养液,加入生理盐水或缓冲液,饥饿培养810 h,消耗其体内的贮存物质、将 5-BU 加入到经饥饿培养的培养液中,处理浓度为2540 g/mL,温合均匀,取 0.10.2 mL 菌悬液加入到琼脂培养基上涂布培养。在适宜温度下,使之在生长过程中诱变处理。培养后挑取单菌落,进行筛选。如果是处理真菌、放线菌孢子,则要提高 5-BU 的浓度,常处理浓度为 0.1 mg/mL。2与辐射线复合处理据报道,如果菌体先用 5-BU 等碱基类似物进行处理,使它们首先渗入到 DNA 分子中,然后用辐射线照射,诱变效果会比单独使用射线要好。因此碱基类似物也是一种辐射诱变的增敏剂,从

5、而提高突变率。二、烷化剂(一)烷化剂的作用机制烷化剂分单功能烷化剂和双功能或多功能烷化剂两大类。前者仅一个烷化基团,对生物毒性小,诱变效应大。后者具有两个或多个烷化基团,毒性大,致死率高,诱变效应较差。主要原因是双功能烷化剂含有硫芥、氮芥。烷化剂主要是通过烷化基团使 DNA 分子上的碱基及磷酸部分烷化,DNA 复制时导致碱基配对错误而引起突变,碱基中容易发生烷化作用的是嘌呤类。其中鸟嘌呤 N7 是最易起反应的位点,几乎可以和所有烷化剂起烷化作用;此外,DNA 分子中比较多的烷化位点是鸟嘌呤 O6 和胸腺嘧啶 O4,这些可能都是引起突变的主要位点。其次引起烷化的位点是鸟嘌呤 N3、腺嘌呤 N2,

6、腺嘌呤 N7 和胞嘧啶 N3。这些位点引起碱基置换的仅占烷化作用的 10%左右。因此,由这些位点改变所引起的突变仅是少数。烷化剂也能造成磷酸和核糖之间的共价键断裂,而造成突变。(二)烷化剂的性质溶液烷化剂的性质比较活泼,不太稳定,在水溶液中容易发生分解。它们大部分半衰期很短,其长短与温度、溶液 pH 关系很大。因此,化学诱变剂要现用现配还要避光。配制烷化剂时,要采用合适的缓冲液。千万要注意烷化剂有毒!(三)常用的烷化剂亚硝基胍(NTG):黄色晶体物质,性质不稳定,容易光解,黄色变为绿色时,诱变效应际低。有超诱变剂之称,常用缓冲溶液有磷酸缓冲液和 Tri 缓冲液。诱变处理方法:用一定值的磷酸缓冲

7、液或 Tri 缓冲液洗制成菌悬液。NTG 母液:配制需加助溶剂甲酰胺或丙酮少许,然后加缓冲液,其比例为缓冲液 9 mL:NTG 丙酮溶液 l mL,浓度为 NTG 1 mg/mL;使用时取母液 0.2 mL + 菌悬液 1.8 mL,NTG 终浓度为 100 g/ mL。一般随菌种不同而异,细菌一般为 1001000 g/ mL,放线菌、真菌为 l000-3000 g/ mL。放线菌在生长适宜的温度下培养,(细菌 3035、真菌 2528、放线菌3032)处理若干时间,一般细菌 2060 min,孢子 90120 min。终止反应。冷的生理盐水 50 倍稀释处理,或经过离心洗涤处理,作一定稀释

8、度分离于平皿。如果是细菌,把后培养基按一定浓度加入到菌体沉淀物中,振荡培养 1.52 h,经 23 次细胞分裂,再涂平皿。处理完毕后,马上把接触过 NTG 的器皿用 NaOH 浸泡处理。NTG 除以上直接以溶液处理外,还可以按以下方法诱变处理。摇瓶振荡处理:在接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 510 g/mL NTG并加几滴吐温 60 或吐温 80,使成乳化状(注意吐温对该菌生长是否有影响);在平皿上生长过程处理:如果将 NTG、琼脂和菌体混合制成平板,NTG 浓度为 1050 g/mL。或将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然后将 NTG 和菌体混合涂抹平板,此时 NTG 浓度为 1020 g/mL。经后培养的培养液,

9、除部分进行平皿分离外,剩余的培养液可以加入适量的药物,保存于冰箱内数天。如日本有人把经过 NTG 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培养液,用 50%甘油(最终浓度为 12.5%)于-40、-80保存。在以后数天内随时可取出融化,稀释分离,突变体死亡很少。据报道,无论是用辐射处理,还是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后的菌悬液或后增养液,浸在冰浴中 23 h,试验的重复性很好。认为在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放线菌等可以采取这一措施来提高诱变效果。NTG 是一种强烈致癌物质,操作时要带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带口罩,用称量瓶称量,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凡接触过 NTG 的器皿必须及时、单独处理。可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或用 12 N 的 NaO

10、H 浸泡过夜后再用大量自来水洗净。2甲基磺酸乙酯(简称 EMS)甲基磺酸乙酯是磺酸酯类中诱变效果较好的一种烷基化合物,外观呈粉末状或无色液体,难溶于水,不稳定,易水解成无活性物质。EMS 的诱变处理方法: EMS 母液的配制:为了安全和防止失效,配制前将需用的器皿,置冰箱内预冷,然后在冰浴中进行配制。取 0.5ml EMS 原液,加入到 10 mL pH7.2 磷酸缓冲液中,加盖,并轻轻转动试管。由于在水溶液中易失效,故尽可能低温保藏,并要现用现配。取新鲜的菌体,经前培养至对数期,离心洗涤,用缓冲液制成 8 mL 菌悬液(107108/mL)。对于丝状菌孢子,则前培养至萌动期,悬液含 106/

11、mL。取 EMS 母液 2mL,加入到 8mL 的菌悬液中。在适宜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处理的最终浓度为 0.l mol/L。对于真菌孢子,则为 0.20.5 mol/L。EMS 处理一定时间后,用 50 倍生理盐水稀释或加入一定量的 2% NaS2O3溶液或多次离心、洗涤,以终止反应。EMS 是剧毒的诱变剂,在整个诱变过程,包括配制药品、操作处理、保存等都要严守安全,不能接触皮肤,所有接触过 EMS 的器皿,单独用大量水冲洗洗涤,或用 10% NaS2O3溶液浸泡过夜,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三、脱氨剂亚硝酸是一种常用的诱变剂。毒性小,不稳定,易挥发,其钠盐易在酸性缓冲液中产生

12、 NO 和 NO2。(一)亚硝酸的诱变机制:脱去碱基中的氨基变成酮基,引起转换而发生变异。AH,CU,GX。A:TG:C 和 G:CA:T。亚硝酸的诱变也可以发生回复突变。亚硝酸除了脱氨基作用外,还可引起 DNA 交联作用,DNA 复制,从而导致突变。(二)亚硝酸的处理方法1试剂的配制(1)称 8.2 克乙酸钠溶于适量水中,加入 6.0 克冰乙酸,然后转移到 100 mL 的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烧杯 2 到 3 次,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定容到刻度线即可。(2)1 mol 每升的醋酸作为缓冲液:取 6.12g 醋酸+蒸馏水至 100 mL。将NaAc(CH3COONa)溶液徐徐加入到刚才配制的

13、溶液中混匀,然后调节 pH 到 4.5 为止。(3)0.6 mol 每升的亚硝酸钠溶液:4.14g 亚硝酸钠+蒸馏水到 100 mL(4)0.7mol 每升的磷酸氢二钠溶液:9.94g 磷酸氢二钠+蒸馏水到 100 mL上述是所需溶液的配制方法,注意以上溶液使用前均需要灭菌。2处理方法取孢子悬液 1 mL,pH4.5 醋酸缓冲液 2ml 及亚硝酸钠溶液 l mL,最后处理浓度为0.025 mol/L;2526 保温 1020 min,加入的磷酸氢二钠溶液 20 mL,使其下降至 pH 6.8 左右,以终止反应。稀释分离于平板。如果是处理细菌,亚硝酸最后浓度以 0.05 mol/L。在亚硝酸处理

14、菌体或孢子时要严格控制好温度,否则会影响诱变效果。四、移码诱变剂移码诱变剂与 DNA 相互结合引起碱基增添或缺失而造成突变。它们主要包括吖啶黄、吖啶橙、ICR-171、ICR-191 等。移码诱变剂对噬菌体有强烈的诱变作用,诱发细菌、放线菌的质粒脱落比其他诱变剂效果更为显著。如某些产生抗生素的放线菌。用处理后,发现产量明显下降,主要就是由于控制抗生素合成的质粒脱落造成的。吖啶黄的性质和使用方法:淡黄色晶体,微溶于热水,溶于乙醇和乙醚,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使用时,先用少许乙醇溶解,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通常处理方法是特它们加入培养基中,使最后浓度为 1050 g/mL,混合后制成平板,适温培养,在

15、生长过程中处理。另外还可将吖啶黄加人到培养液中,浓度为 1020 g/mL,在适温条件下,振荡培养过程中处理。五、羟化剂【以羟胺为例】羟胺的简称 HA,常以盐酸羟胺形式存在,为白色晶体,溶于水,不稳定易分解,具腐蚀性。1羟胺的诱变机制当羟胺浓度为 0.11.0 mol/L pH6.0 时,主要与胞嘧啶反应,使羟化的 C 与 A 配对,在 0.11.0 mol/L pH9.0,羟胺可以与鸟嘧啶反应,1.03.0 mol/L 时,羟胺可以与胸腺嘧啶、鸟嘌呤和尿嘧啶起反应。但据分析,羟胺与 T、G 反应的是它的产物,而不是它本身。此外,羟胺有时还能和细胞中其他物质作用产生过氧化氯,也具有诱变作用。2

16、羟胺的处理方法常用浓度为 0.1%5.0%,可直接在溶液中处理,时间 12 h,然后分离培养。但一般都加到琼脂平板或振荡培养基中。然后接入孢子或细菌,在适温下培养,生长过程中处理所用浓度比直接处理时低些。六、金属盐类用于诱变育种的金属盐类主要有氯化锂、硫酸锰等。其中氯化锂比较常用,与其他诱变剂复合处理,效果相当显著。氯化锂称之为助诱变剂,氯化锂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使用时通常加到培养基中。为了避免受破坏,倒平板时,当培养基温度冷却到 5060时才加入制成平板,然后把细菌或孢子涂布分离,处理终浓度为 0.3%1.5%。七、其他化学诱变剂1秋水仙素秋水仙碱是诱发细胞染色体多倍体的诱变剂。秋水仙碱的主要作用是破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导致多倍体的产生。2抗生素作为诱变剂的抗生素主要有链黑霉素、争光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光辉霉素和阿霉素等。这些抗生素都是抗癌药物,它们在微生物育种中虽有应用,但效果不如烷化剂等诱变剂显著,应用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