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环境微生物——台喜生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882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端环境微生物——台喜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极端环境微生物——台喜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极端环境微生物——台喜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端环境微生物——台喜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进展极端环境(extreme environment)泛指存在某些特殊物理和化学状态的自然环境,包括高温、低温、强酸、强碱、高盐、高压、高辐射和极端缺氧环境等,适合在极端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 (Margesin and Schinner,2001; Rothschild and Mancinelli,2001; 陈骏等,2006;张敏和东秀珠,2006) 。具有独特的基因类型、特殊生态群落、特殊生理机理和特殊代谢产物。一、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1 海洋极端环境微生下微生物类型主要为细菌和古生菌,热泉微生物群落主要为异氧发酵菌、硫酸盐还原菌

2、、产甲烷菌等;冷泉微生物群落主要为 ANME-2 族的厌氧甲烷氧化古生菌、硫酸盐还原细菌和 ANME-1 族厌氧甲烷氧化古菌,这些极端微生物利用 CH4和H2S 等气体进行能量固定,有较高的生物丰度和较低的分异度,具有垂向和水平分带性,并能营生一套独特的宏体生物(王家生等,2007) 。2油气资源的形成和演化与时间、温度和有机质组成密切相关(Seewald,2003) ,油气的产生、运移、圈闭和后期改造过程也大多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中进行的,极端微生物活动可能参与了整个过程。3探索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活动,不仅在理论上可将其作为特定地质微生物标志(geomicrobiological signat

3、ure) ,揭示现代和地史时期海洋环境变化和地质环境变迁(党宏月等,2006) 、探索生物圈与地圈之间协同演化、阐明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和认识生命极限等(汪品先,2003;中国大洋钻探学术委员会,2003) ,而且在实践中指导海洋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和地史早期潜在烃源岩的寻找。4自第一个海底冷泉 1984 年首次报道后(Paull et al.,1984) ,迄今全球已至少发现共24 处海底冷泉。冷泉流体一般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在海底表面通常表现为泥火山,喷口附近发育独特的营甲烷化能自养生物群落,下伏的沉积物中通常伴有天然气水合物,在更深部位则通常为油气藏。海底冷泉微生物以化能自养细菌和古生菌为主,它

4、们能与冷泉中化学气体(甲烷、硫化氢等)发生化学反应,把碳氧化物还原成有机碳获得能源,它们通常贴附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细菌席,或与其他生物内共生。根据类脂生物标志化合物、16S rDNA 分子序列和 DNA 分子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冷泉微生物主要是 ANME-2 族的厌氧甲烷氧化古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脱硫八叠球菌属 Desul fosarcina 和脱硫球菌属 Desul fococcus 细菌)的共栖互养体(Syntrophism) ,其次为 ANME-1 族厌氧甲烷氧化古菌(Hinrich et al.,1999; Orphan et al.,2001,2002; Boetius

5、 and Suess,2004; Zhang and Lanoil,2004; 党宏月等,2006) 。同时,这些冷泉化能自养微生物又为冷泉口附近的宏体生物提供食物。5 极端微生物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油气资源的形成。极端微生物的有机体本身可能是一种良好的生烃母质,其周围靠微生物生长的宏体生物的“遗骸”有机体由于处于相对极端沉积环境,更容易被保存下来变成沉积有机质,进而可能被厌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而参与生烃过程(Wilson,1990; Horita and Berndt,1999; Brasier et al.,2002; Lollar et al.,2002; 王万春和陶明信,2005) 。

6、现代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活动通常与油气资源伴生(或共生) ,微生物活动痕迹可以作为一种良好寻找油气矿藏的标志。6 油藏环境也是一种极端环境,油藏环境中发现的大量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甲烷生成菌等微生物活动迹象。油藏环境极端微生物是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潜在微生物资源。7 1977 年首次发现了海底热泉及其周围热泉生物(Baross and Hoffman,1985) ,迄今在全球海底已发现了 200 多个类似的海底热泉系统。热泉流体喷出的速度可达 0.7-5m/s,并含大量酸性气体、还原性元素和离子(H2S、H2、CH4、NH3、CO2等气体,Fe、Cu、Zn、Pb、Au、Ag、Ca 等元素) 。海

7、底热泉极端微生物是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潜在微生物资源。二、极端环境微生物源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1 极端环境微生物以其特殊的生理机能适应了高温、低温、高酸碱度、高盐、高压等恶劣生存条件,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其特有的代谢方式并能够产生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极端酶及抗生素等,它们在医药、食品、农药、化工、环保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黎唯等,2007) 。2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分类:1)嗜热菌(Thermophiles):可在 50-110高温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2)嗜冷菌(Psychrophiles):在 0-15低温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最高生长温度不超过 20;3)嗜碱菌(Alkaliphi

8、les):在 pH 值大于 9,通常在 10-12 的环境中生存,而在中性条件下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的微生物;4)嗜盐菌(Halophiles):在至少 2mol/L(3-20%)盐存在下生存的微生物;5)嗜酸菌(Acidophiles):在 pH 值不高于2 的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6)嗜压菌(Piezophiles):能在大于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下存活的微生物,通常生活在深海寒冷环境中,也可以在海底热泉口发现,因此又被分为嗜冷耐压菌和嗜热耐压菌(Abe F and Horikoshi K,2001) 。对以上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较多的是前 4 类,其余 2 类则研究甚少。3 还原 Fe()的极端微生物包括嗜温、好寒、嗜酸和嗜碱的古生菌和细菌,已在纯培养中被描述(Lovey et al.,2004)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