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870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妙的奇妙的对联对联教学教学设计设计达州市第一中学达州市第一中学 谢谢雄国雄国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二、学生学二、学生学习习情况分析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

2、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三、三、设计设计思想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

3、和文化。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四、教学目四、教学目标标1激激发发学生学生对对祖国祖国传统传统文学精文学精华华之一之一对联对联的的兴兴趣。趣。2掌握掌握对联对联知知识识,学,学习拟习拟写写对联对联。 。3通通过拟过拟写写对联对联,提高学生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语言文字的能力。言文字的能力。五、教学重点和五、教学重点和难难点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六、教学六、教学过过程程设计设计(一)用四川才子(一)用四川才子杨杨慎的故事慎的故事导导入入杨杨升庵巧升庵

4、巧对县对县令令杨杨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岁时,就很勤,就很勤奋聪颖奋聪颖,在他,在他的家的家乡乡流流传传着着“娃娃堰娃娃堰”的故事。的故事。有一回,他在家有一回,他在家乡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县县令恰巧路令恰巧路过过堰堰边边, ,见杨见杨升庵并不回升庵并不回避,避,顿时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顿板子,可板子,可杨杨升庵拒不上岸。升庵拒不上岸。县县令没令没办办法,便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裳叫跟班把他的衣裳裤裤子挂在路子挂在路边边的古的古树树上,上,说说: :“我出副我出副对联对联-千年古

5、千年古树为树为衣衣架架,你若是,你若是对对得好,便得好,便还还你衣你衣裤裤。 。”县县令令话话音音刚刚落,落, 杨杨升庵便在堰塘里信口升庵便在堰塘里信口对对出:出:“万里万里长长江作澡盆。江作澡盆。”县县令一令一听,便听,便让让人从人从树树上取下衣上取下衣裤裤,并,并请请他到他到县县衙做客。衙做客。从此,从此,杨杨升庵便得了升庵便得了“小神童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人的称号,当地的人们们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为“娃娃堰娃娃堰”。 。你喜你喜欢这欢这副副对联吗对联吗?为为什么?什么?(二)用古(二)用古诗诗文中的文中的对联对联引引导导学生学生归纳对联归纳对联形式上的特点形式上的

6、特点1、千年古、千年古树为树为衣架,万里衣架,万里长长江作澡盆。江作澡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邻。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识燕燕归归来。来。4、明月松、明月松间间照,清泉石上流。照,清泉石上流。5、四面河山、四面河山归归眼底,万家眼底,万家忧乐忧乐到心到心头头。 。(三)检查课前预习1让学生集体讨论对联形式上的特点,然后检查学生课前对第七十七页对联常识的预习,让每组推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2.结合上面的例句,点评各组的展示情况,归纳对联的特点,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四)结合例句依照内容给对联分类,学生讨论

7、后作答,教师明确:正对、反对、流水对。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4、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五)补充对联的三禁忌:合掌、同字、对开,举例说明。(六)辨对联随堂反馈请用箭头依照由上联到下联的顺序连接下列对联。春山一路鸟空啼 冬雪欲白千里草锦江春色来天地 芳草春来依旧绿春回大地千峰秀 芳树无人花自落老梅到时自然红 玉垒浮云变古今春晖又红万朵花 日暖神州万木荣(七)让学生讨论后派出代表展示各组收集的佳联,并从形式和内容上鉴

8、赏这些对联。教师先举例: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2.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3寄情巴山,常忆北岩晨钟、戛云夕晖、白塔倒影;遗爱州河,难忘南坝诗韵、通川书声、凤麓豪情。朗朗书声,龙飞凤舞新天地;淙淙水韵,桃红李白旧学堂。雨去琴书润,风来翰墨香。(八)学生作随堂练习,讨论后展示。1、 、门门前碧水前碧水环绕环绕2、静聆雨、静聆雨润绿润绿草草3、 、汉汉刘邦虚心刘邦虚心纳纳佳佳计计4、国、国兴兴旺家旺家兴兴旺国家旺国家兴兴旺旺(九)南京名园南京名园“瞻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

9、的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 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十)(十)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十一)(课件放

10、映)探究作业:(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2)搜集整理达州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七、教学反思七、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校景致和办学历程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

11、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整个设计充分考虑:(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

12、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对联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发现,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的个人功底很重要,教学各个环节的串接、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教学时间的收放,课堂即时情况的调整都有赖于教师的功底,使课堂不局限于原有的设计,而又不偏离基本的设计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