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东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5525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河东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柳河东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柳河东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柳河东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河东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河东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河东集柳宗元文集。相关馆藏目录: 1.柳宗元诗文选译 A区社科旧,索书号:44.236 W36 2.柳宗元及其作品选 A区素质阅,索书号:44.232 L77-1 3.柳宗元传论 A区社科旧,索书号:43.436 S96 相关全文阅读: 柳宗元诗笺释 read:202.202.12.39:8021/cdrom/s1A/s2/bk200207/ifr/1wbl.ifr Last edited by 轻蓝 on 2003-7-28 at 17:09 入库时间: 2003-7-26 14:36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 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又一起参加永贞 革新

2、,失败后先贬永州,后贬柳州。他的遭遇比刘禹锡更不幸,一直到元和十四年,这种贬斥的厄运还没 有离开他,而当唐宪宗因裴度的请求下诏召回他的时候,他却与世长辞了,年仅四十七岁。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尤其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他曾说:“柳子厚诗在陶 渊明下,韦苏州(应物)上。退之(韩愈)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 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评韩柳诗 )又说,柳宗元、韦应物的诗是“发纤秾于 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 。原作者: 章培恒 骆玉明 原出处: 中国文学史 入库时间: 2003-7-26 14:3

3、6 柳宗元艺术成就柳宗元诗确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 情思。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柳诗中常常出现的是一种空旷孤寂的意境,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 将何言。 月是寒的,露是寒的,远处微渺的泉声和山鸟偶尔的一鸣,映衬出寒夜的清冷静寂,在寒夜中呈现了 诗人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又如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广袤的雪原上,没有人迹,在茫茫的天空中,没有鸟影,只有一叶孤舟载孤零零一个渔人,在雪漫 漫中独自垂钓。又如渔翁: 渔翁夜傍

4、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 云相逐。 全诗表现的也是一种空旷悠远的感受,只是孤独感不是那么浓厚罢了。这些诗,都有幽深清远的意境, 都包含了空旷孤寂的感受,又都是以经过精心锤炼而又不显得做作的语言和清丽朗洁而又平凡朴素的意象 来表现的。 形成柳诗特色的原因很多,较为重要的是:第一,他与僧侣的交往。柳宗元崇信佛教由来已久,他自 己曾多次说, “吾自幼好佛”(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 ) , “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 。 而他的诗大都作于被贬之后,他所贬谪的永州、柳州又是禅风极盛的地方。在永、柳二州期间,他常与禅 僧往来,从禅僧那

5、里,他接受了“乐山水而嗜闲安”、对一切都以“平常心”对待的人生哲理(送僧浩初序 ) 。 巽公院五咏禅堂一诗中说,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自如,鸟 飞无遗迹。 ”晨诣超禅师读禅经又说:“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 说,悟悦心自足。 ” 都表现了对超越尘世而无所滞累、空灵淡泊的心境的追求,因此,他写诗也就要努力表现这种心境。 第二,永州、柳州秀丽山水的影响。十余年间,他在这种美丽而又荒疏的自然山水中生活, “傥荡其心,倡 佯其形”(对贺者 ) ,使他对自然山水有亲切的感受;特别是在政治上受打击,心情压抑的情况下,他更 感到山水对心灵的

6、安慰。他不仅写下了许多优美清新的山水散文,也把这些山水景色融入诗中,如“梅岭寒 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 ,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得卢衡州 书因以诗寄 ) ,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岭南江行 ) ,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乱莺啼”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 ,这些富有南方风味的自然景象给柳宗元的诗增添了一种新颖绮丽的美感。 同时,这些景象在柳宗元主观心理的作用下,呈现出静谧旷远的意趣,成为构成柳诗独特意境的重要因素。但是,柳宗元毕竟不能忘怀现实政治和自身遭遇,失败的悲愤和被贬的怨艾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这 种心情常常与恬静闲适的追求纠结

7、在一起,流露在诗中,使诗在闲适中有寂寞,在恬静中有孤独,在平和 中有悲伤。如夏初雨后寻愚溪: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 静炎燠。 被称为“愚溪”的“荒泉”自具美质而不为人理解和重视,它成为诗人自况自慰的对象。所以,柳宗元说 “寂寞固所欲”,自称要“息营营”、 “静炎燠,心里却是一腔无可奈何、只得如此的苦衷。又如南涧中题 这首被誉为“平淡有天工”(曾吉甫笔墨闲录 )的诗,却以“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 徊只自知”呈露了他的心情。苏轼说这首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苕溪渔隐丛话引) ,其实“忧”才是 其中的主要情感。这种

8、闲旷与忧郁的交织,使柳宗元的诗中出现了陶渊明、王维、韦应物等都没有的清峻。 尽管他的很多诗写得很淡泊,但透过去一层看,那空灵淡泊往往是一种自觉的追求,而悲凉却是不自觉的 内心呈露。而当这种悲凉侵入心头而不能自己时,那闲适淡泊便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种悲愤之气,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 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而当激愤到了极点时,他也会写出笼鹰词 、 行路难这样借困在笼里的雄鹰和追日而死的夸父来 比喻自己的悲壮诗歌。原作者: 袁行霈主编 原出处: 中国文学史 入库时间: 2003-7-

9、26 14:37 其他相关评论与刘禹锡诗相比,柳宗元诗又别具风貌。简言之,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 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柳诗的这些特点,首先缘于他独特的心性气质。从本 质上说,柳宗元是位性格激切、甚至有些偏狭的执着型诗人。他思想深刻,有着极敏锐的哲学洞察力,但 却不具备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他读佛书,游山水,并幻想归田,希望获得超越; 但他激切孤直的心性似乎过于根深祗固了,他对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政治悲剧始终难以忘怀,因而很 难超拔出来。在谪居永州的十年中,他 “闷即出游”,而且也有“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的时候,但紧随 这“一

10、笑” 之后而来的却是那百忧攻心的“已复不乐”(与李翰林建书 ) 。这种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 使得柳宗元的大量纪游诗作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苏轼评柳诗谓:“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 古今矣。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仪曹何忧之深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 引)所谓“忧中有乐,乐中有忧”和“忧之深”,道破了柳诗的奥秘。试看其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 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 当与此心期。 从“始至若有得”四句看,诗人“独游”

11、的心境是愉悦的,但这种愉悦又是有条件的:愉悦之前,便先已 存有沉重的失意之感;愉悦之中,失意之感虽暂时下沉一潜意识层次,却并未消失;而在愉悦之后,这种 失意之感便愈发浓烈地涌上心头。何况他所游之南涧是秋气毕集,回风萧瑟,林影参差晃动,气氛幽寂清 冷,而所闻之声响又是羁禽的幽谷哀鸣!所有这些,作为触发他内心悲感的媒介,不能不使他愉悦未终便 忧从中来,生发出“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的深沉至极的凄怆感受;而诗人又将此凄怆感受投射诗中, 为景物统统染色,营造出一个砭人肌骨的清冷诗境。 柳诗的特色还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柳宗元明确提出了“奥”、 “节”、 “清”、 “幽”、 “

12、洁”诸点写作标准,其内在指向都与清冷峭拔有关。在创作实践中,柳宗元对具有凄冷意味和 峭厉之感的意象也特别偏爱,大量使用诸如“残月”、 “枯桐”、 “深竹”、 “寒松”、 “零露”、 “寒光”、 “幽谷”等词语。 在色彩选用上,也偏重于青、翠、碧等冷色调,如仅就其界围岩水帘 、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两 诗所用词语看,即有“青碧”、 “凝碧”、 “青枝”、 “阴草”、 “翠羽”、 “寒光”等,使得诗境阴暗幽冷。至于柳诗中使 用的形象尖利的词语,更是所在多有,如“砉然劲翮剪荆棘”(笼鹰词 ) 、 “左右六翮利如刀”(跂乌词 ) 、 “林邑东回山似戟”(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 、 “海畔尖山似剑芒,

13、秋来处处割愁肠” (与浩初上人同看 山寄京华亲故 ) 、 “奇疮钉骨状如箭,支心搅腹戟与刀”(寄韦珩 )等等,无不尖利峻刻。当暗淡的 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作品的基调,还是作者的感受,都势必呈现出冷峭的 风格特征。这种特征,在那着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的江雪中,得到了集中表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绝”,一个“灭”,见出环境极度的清冷寂寥;一个“寒”,一个 “雪”,更给这清冷寂寥之境增添了浓郁的严寒肃杀之气。这里有冷,也有峭,是峭中含冷,冷以见峭,二者的高度结合,形成了迥异流俗的 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和诗境,而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

14、、激切的心性情怀,正通过这冷峭格调和诗境 表现出来,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当然,柳宗元的诗风还有淡泊纡徐的一面,前人多将柳诗与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联系在一起,认为: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是也。 ” (东坡题跋评韩柳诗 )从风格之淡泊古雅一点上看,部分柳诗与陶、韦诗确有近似之处,亦即都能以 其接近自然、不事藻绘的风貌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如柳宗元的渔翁一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 云相逐。 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致悠闲,境旷意远,确是一首淡泊入妙的好诗。然而,从总体看,柳与陶、 韦的诗风又是颇有差异的:陶诗淡泊而近自然, ,最能反映心境的平和旷达;韦诗淡泊而近清丽,令人读后 怡悦自得;而柳诗则于淡泊中寓忧怨、见峭厉,尽管诗人曾有意识地将此忧怨淡化,但痕迹却未能全然抹 去,加上诗人在遣词造句上多所经营,致使不少诗作仍于隐显明暗之间传达出冷峭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