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5296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5.020.20B31DB32江苏省 地方标准DB 32/ XXXXXXXXX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Technique regulations for plastic tunnel cultivation of sponge gourd cultivar Hai ling bai zi xiang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XX/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泰州市

2、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泰州市海陵区美农园艺创新工作站、泰州市海陵区蔬菜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锦、范荣春、张秀华、李玉兰、韩苏龙、李志勤、王小霞、李锦花。DBXX/ XXXXXXXXX1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栽培的产地环境、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选留种、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海陵白籽香丝瓜大棚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

3、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 产地环境应符合GB 18407-1的要求。4 播种育苗4.1 苗床准备4.1.1 营养土配制选择 23 年未种过同科作物、充分冻垡的园土,过筛后与充分腐熟厩肥或堆肥按体积比 3:1 充分拌匀,封好预热。4.1.2 苗床制作选避风向阳,排水良好,无病史的地块耕耖培肥作苗床。苗床宽度为 1.2m1.3 m。播前 8d10d搭好大棚。苗床整平后,先铺一层旧地膜,再

4、上铺一层 35厚细煤灰,然后铺电热线,间距810。电热线选用 80m100m,功率每80w120w,电热线上再铺 2厚营养土,然后排放营养钵。4.1.3 营养钵准备选用高 810,直径 10的营养钵,钵内装的营养土略低于钵高。也可用 32 孔的穴盘育苗。DBXX/ XXXXXXXXX24.2 播种4.2.1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瓜类的规定。4.2.2 播种期1 月下旬2 月上中旬播种。4.2.3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 4h5h。55温水浸种 10min,搅拌冷却后浸泡 8h10h,取出后用湿纱布包好放置3033下进行保湿催芽,每天用 2530清水冲洗 1 次。80%以

5、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4.2.4 播种方式播种应选择晴天上午,播前浇足底水,并撒上薄层垫底土,种子平放在垫底土上,每钵播 1粒2 粒,播后覆盖营养土厚 11.2,钵与钵之间用园土盖实,随即覆盖地膜,搭好小拱棚。4.3 苗期管理4.3.1 温度播后齐苗前增温为主,苗床保持密闭,白天见光保持 2530,夜间保持 1820,夜间覆盖草帘或无纺布保温,白天揭去覆盖物见光增温,当出苗 80%时,揭除地膜。齐苗后适当降温炼苗,白天 2325,夜间 1518。定植前 10d 逐渐降温控水炼苗,白天 1823,夜间1015。4.3.2 水分齐苗后适当通风排湿炼苗,以后当表土层发白,晴天中午叶片轻微萎蔫时适当补

6、水,所浇水温与棚内温度相差5。4.3.3 其它齐苗后撒 12 次预热的干细土护根,每钵选留 12 株健壮苗;育苗中后期瓜苗偏旺或偏密时可人工移动苗钵,拉大钵距炼苗养根。5 定植5.1 施肥整地作畦5.1.1 基肥亩施足 30004000腐熟有机肥和 45%的三元复混肥 2025。5.1.2 整地整地前翻土晒垡 8d10d,待墒情适宜时整地。棚两边栽植的,距离棚边 0.6m 处起小垄,垄宽DBXX/ XXXXXXXXX30.3m、垄高 0.1m;棚中间栽植的,在棚中间起小垄,垄宽 0.3m、垄高 0.1m。棚四周挖好排水沟,宽0.3m、深 0.25m,棚内留一条操作沟,宽 0.4m,深 0.1m

7、。定植前 5d7d 在定植垄上覆盖地膜增温。5.2 定植方法5.2.1 秧苗规格植株健壮,子叶完好、肥厚,叶色深绿,无病虫斑,新白根多。苗龄 2 叶 1 心3 叶 1 心,秧龄期 30d40d。5.2.2 定植时间3 月上、中旬遇气温回暖晴天定植。5.2.3 定植密度大棚中间栽植单行的,每穴栽 2 株,大棚两边栽植的,每穴栽 1 株,穴距 0.55m,亩栽 380株400 株。定植时破膜移栽,子叶应露出土面。定植口用细土封闭,加盖中棚。6 田间管理6.1 温度活棵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530,夜间控制在 1520。发棵期:白天控制在 2025,夜间控制在 1216。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8、2325,28时通风换气;夜间15。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8以上时,揭除大棚膜。一般掌握 5 月底6 月初进行。6.2 肥水管理苗期亩施尿素 35对水 500。第一批瓜采收后,每隔 10d15d 追肥 1 次,亩施尿素 10加磷酸二氢钾 1对水 1000。结果前保持田间湿度 60%70%,坐果期保持田间湿度 70%80%,雨后及时排水。6.3 引蔓整枝6.3.1 搭架引蔓苗高 30cm 时插支架。中间栽双株的,用细竹杆搭成 2m 高的“人”字架;两边各栽一行的,用单个短竹杆加尼龙扎丝靠钢棚架引蔓。主蔓上钢棚架后,可分次引蔓促均匀分布。6.3.2 整枝发棵后及时摘除侧蔓和早期僵果。开始采收后,长

9、势旺的田块,可在侧蔓上留一个雌花摘心;长势一般的田块剪除所有侧蔓。生长中后期不断剪除病、老叶和小侧蔓,确保棚架下地面上见到零散的光斑。6.4 辅助授粉DBXX/ XXXXXXXXX45 月中旬之前,晴天 7:009:00,阴天 8:0010:00,人工采集雄花花粉轻涂在雌花柱头上。6.5 护根5 月上、中旬地温升高后培土壅根,6 月上旬在根际附近覆盖 8cm10cm 厚的秸秆护根。7 病虫害防治7.1 主要病虫害病害以猝倒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为主,虫害以瓜绢螟、蚜虫、蜗牛为主。7.2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7.3 农业

10、防治合理轮作换茬,培育适龄壮苗,促使秧苗健壮生长。整个生长期应避免渍害、肥害、药害伤苗。及时检查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优化调控健身栽培,减少病虫害发生。7.4 生物防治栽后,结合浇活棵水,亩用 EM 生物菌 1000ml 对水 500750灌根抑制土壤病菌。7.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 GB4285 和 GB/T8321(所有部分)的相关规定,并严格掌握好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和国家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以及含有这些农药的复配剂。具体详见附录 A。8 采收雌花开放后 10d12d 采收,宜在下午 4

11、:00 后进行。9 选留种初果期选择具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采用异株间人工授粉留种,每株留 1 个种果并扣上记号。授粉后 50d60d,表皮淡黄色时采收,并随即剥皮晒干。10 记录生产过程全程记录,保存两年。DBXX/ XXXXXXXXX5A A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病虫害防治推荐用药及浓度防治对象防治药剂剂型用药剂量防治方法最后一次施药离收获的天数(安全间隔期)天猝倒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g/亩亩拌干细土 50撒施不少于 7 天30%乙蒜素乳油40ml/亩亩对水 50喷雾不少于 10 天 疫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g/亩亩对水 50喷雾不少于 7 天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80g/亩亩对水 50喷雾不少于 7 天细菌性角斑病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2.5g/亩亩对水 50喷雾不少于 7 天瓜绢螟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00g/亩亩对水 50喷雾不少于 10 天蚜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g/亩亩对水 50喷雾不少于 7 天蜗牛6%密达颗粒剂300g/亩撒施在根际附近土面不少于 10 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