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4247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点击此处添加 ICS 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NY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 行业标准NY/T XXXXX2016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 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assessment center of agricultural invasive alien specie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2017 - XX - XX 发布2017 - XX - 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 布NY/T XXXXX2016I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

2、.14 总则.35 选址与建设条件.36 规划与布局.37 建筑工程与公共实施.58 仪器设备.79 人员设置.8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功能分区 .9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中心整体设计规划布局 .10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设备仪器 .11NY/T XXXXX2016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和NY/T 20812011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提出。 本规范由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

3、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 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良、付卫东、王忠辉、孙玉芳、宋振、张宏斌、 张瑞海。 NY/T XXXXX20161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要求。 适用于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

4、标准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度同意标准 GB 5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16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 GB 5022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 73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 91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 NY/T 2081 农业工程项目建设

5、标准编制规范 NY/T 2132 温室灌溉系统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 agricultural invasive alien species已经引入或进入境内,并因繁殖、逃逸、外泄、扩散等原因,已经对农业自然生态、人体健康、 农业生产建设或农田生物多样性造成侵害的外来物种。NY/T XXXXX201623.2 监测 monitoring对外来物种实时观察、测试采取的在线测试手段。3.3 评估 assessing采用监测、测试和分析对外来物种生态性进行风险性评价。3.4 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lopment land城市和县级人民政

6、府所在地镇内的居民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工 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3.5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factor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 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3.6 环境敏感区域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依法设立的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制药 建设项目某类污染因子或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3.7 建筑设备 building services房屋建筑及其配

7、套附属工程中电气、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通信及建筑智能等为房屋功能服 务的设备。3.8 专业设备 specialty equipment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内具备监测、评估性能的设备。3.9 缓冲间 buffer room设置在被污染概率不同区域间的密闭室。可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 开启状态。3.10 NY/T XXXXX20163活毒废水被有害生物因子污染的有害废水。 3.11 气密门 gas tight door一种密闭门,具有一体化的门扇和门框,采用机械压紧装置或充气密封圈等方法密闭缝隙。4 总则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评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4.1 建

8、设目的从源头控制农业外来物种入侵,有效遏制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扩散蔓延,保护生物资源,减少对生 物多样性的胁迫,构建完善风险评估与早期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能力。4.2 建设任务对拟引进和潜在的农业外来物种,从生态学生物学特性、传入途径、适生区域、危险程 度等方面开展监测评估; 根据对拟引进和潜在外来危险物种的监测评估,向主管部门提供潜在外来物种的危害性 分析评估报告; 对已有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开展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发生趋势和早期预警; 根据对已有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动态监测数据,向主管部门提供发展动态趋势报告; 构建农业外来物种档案和信息系统,提升对农业外来物种的监测评估能力,为农业

9、外来 物种的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评价资料; 协助区域主管部门,搞好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普和宣传工作。5 选址与建设条件5.1 新建中心选址新建选址应符合 GB 50137 的规定,并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 环境保护的要求。 建设用地规模应按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1991)708 号执行。 选址应符合科学实验的要求,不宜建设在居民密集区、工厂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内。选择适于栽培植物的平整土地,满足供水、供电、交通、通讯、气象、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等建设条件,并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因素5.2 改建或扩建中心也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进行改建或者扩建,并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和条

10、件。6 规划与布局NY/T XXXXX201646.1 规划原则中心整体规划布局的确定应符合下列原则: 坚持科学原理,节约用地; 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综合分析地形地势,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建设布局合理;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和绿化达到最佳程度。6.2 中心分区中心宜具备办公区、监测区和实验区。 功能分区可参照附录A执行,规划布局可参照附录B执行。6.2.1 办公区办公区宜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监控室及远程监控室等。 办公室应满足日常办公需求,面积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会议室为满足中心工作会议、人员培训、展览展示及人员接待所需; 监控室

11、用于电气设备、专用设备、中心安全监控; 远程监控室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实时监测。6.2.2 监测区监测区宜包括隔离网室、检疫温室、育苗温室、微生物培养室等。 隔离室用于栽培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及监测; 检疫温室用于栽培待评估物种和接种病原微生物的植物,以及对外来物种监测; 育苗温室用于病原微生物寄主植物及昆虫饲养植物育苗,; 微生物培养室用于微生物培养及监测。6.2.3 实验区实验区宜包括植物分析实验室、昆虫分析实验室、公共仪器室、微生物操作间、冷藏间、标本间、 缓冲间、淋浴间、更衣间、消毒间、开箱间、焚烧间、废液处理间等。 植物分析实验室用于植物类试验操作; 昆虫分析实验室用于昆虫类试验操作;

12、公共仪器室用于公共实验仪器设备存放和操作; 微生物操作间用于微生物分离、培养、分析、检测等实验; 冷藏间用于样品及试剂保存。 标本间用于标本保存。 缓冲间用于不同区域间的污染防护; 淋浴间包括普通淋雨和化学淋浴; 更衣间用于更换实验服等; 消毒间用于对实验器具进行消毒; 开箱间用于样品开箱; 焚烧间用于对废弃样品进行处理,应设在中心的下风口位置; 废液处理间用于活毒废水处理,宜设在中心最低处。6.3 外围隔离防护措施NY/T XXXXX20165中心与外界应有 30 米的缓冲区,并在缓冲区外建围墙与外界环境隔离,围墙高度 1.7m1.9m; 中心进出大门口应设置消毒池,消毒池规格 5.0m3.

13、0m0.1m(长宽深),进出两 端有适当坡度,便于车辆通行; 车辆进、出中心前须用高压水枪冲洗。7 建筑工程与公共实施7.1 建设工程7.1.1 建设结构结构设计应符合 GB50352 的规定,使用年限为 50 年; 建筑物结构可靠度设计应符合 GB50068 的规定。办公区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不宜低于一级, 实验区和监测区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 GB50223 的规定。办公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宜按特殊设防类,实验 区和监测区抗震设防类别应按特殊设防类;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 GB50007 的规定。办公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宜按甲级确定,实 验区、监测区地基基础设计应按甲级确定; 中心建筑的主体结构宜采用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体系; 监测区温室为玻璃日光温室,北墙为砖混和保温层,前拱为钢骨架,钢骨架设计寿命为 15 年;温室高度 3.54.5m,跨度 4.0m6.0m。 7.1.2 建设要求7.1.2.1 实验区 中心实验室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