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无为也是过—“两学一做” 心得体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42359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政无为也是过—“两学一做” 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政无为也是过—“两学一做” 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政无为也是过—“两学一做” 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政无为也是过—“两学一做” 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政无为也是过—“两学一做” 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政无为也是过“两学一做” 心得体会唐朝有个翰林学士裴颜祺,生性懒散。翰林院有个规定:太阳照到甬道第五块砖时上班,而裴颜祺总是阳光照到第八块砖时才到,时称“八砖学士” 。宋神宗时的宰相王圭,在位 16 年,每天除了“取圣旨” “领圣旨” 、对下属说“已得圣旨”外,不干实事,时人谓之“三旨相公” 。两则故事,虽年代久远,但是“八砖学士” “三旨相公”的百姓讥讽流传至今,成为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活画像。为官不为,历朝历代大有人在,几成顽瘴痼疾,屡治不绝,成为当政者心头之患,更为群众深恶痛绝。五代时期,有个叫马胤孙的官员,被称为“三不开” ,即“遇事不开口、不开印、不开门” ;民国期间,谭延闿在主持

2、当时行政院的会议时,常闭目养神,对讨论的问题从不置可否,人称“三不主义” ,即“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人” 。当前,为官不为者也不少。有的尸位素餐,对待工作不尽心不尽力,不积极不主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为了“保险” ,对一些棘手问题,能推则推、能躲就躲,即使分内之责也推诿、扯皮;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好好先生” ,既无进取之志,又无履行本职义务之愿;有的工作满足于“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凡此种种,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有些基层党员干部给这种蛰伏不为的现象找了些“难言之隐”:面对改革发展任务畏葸不前,找不到工作遵循;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心神不定;考核监督制度缺失,没有硬性

3、约束;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积极性减弱这些貌似无奈的理由,实际上是为了揽权弄权、明哲保身。因紧箍咒多而不干事,还是没有脱离开做“太平官”的思维惯性。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 。作为公务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既然国家和人民选择了我们,就要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为才有位,在位要有为,要有夙夜在公、寝食难安的劲头,心中时刻想着群众,用政绩和名声来检验是否“上不负国家、下不违百姓” 。“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 ,是职业的追求,也是做人的境界。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就是在深入群众中锤炼实干品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倡导“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就是以“严”治“松” ,用“实”去“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坚持向中央看齐,争当合格党员。清廉不清廉、作为不作为、实干不实干,始终是近些年来党的建设重要方面,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做领导、做党员、做人的要求和标准是一以贯之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从焦裕禄到谷文昌、从杨善洲到李保国,一批又一批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信念的领导干部行动在先,见贤思齐,我们没有理由懈怠不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