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40586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的位置面积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陕西的地理位置和面积】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 1052911115和北纬 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 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 880 公里,东西宽约 160490 公里。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 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全省土地面积为 20.58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2.1%。其中耕地面积 415.4 万 公顷,园地面积 68.1 万公顷,林地面积 1020.3 万公顷,草地面

2、积 313.4 万公顷,其它农用 地 30.3 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 130.8 万公顷。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 741.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36.0%;高原面积 926.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45.0%;平原面积 391.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19.0%。 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9-16 摄氏度,年降水量 396-802 毫米。中华人民共 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陕西的地形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 点也很明显。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 870 公里,东西宽 200 至 500 公里。北

3、山和秦岭从北到南把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 926 万公顷,山地面积为 741 万公顷,平原面积 391 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 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 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 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4、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 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具有中温带气候特色。其总特点是:春暖干 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 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 916,自 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 712,关中 1214,陕南 1416。1 月平均气温- 113.5,7 月平均气温是 2128,无霜期 160250 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 端最高气温 42.8。年平均降水量 3401240 毫米,5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70%以上。降 水南多北少,即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

5、,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 8001300 米,约占全省总面积 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 陵沟壑区。经过 50 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 绩。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 520 米。东西长 360 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 地总面积的 19%。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 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 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秦岭在省境 内东西长 400500 公里,南北

6、宽约 300 公里。终南山海拔 2604 米,太白山海拔 3767 米, 华山海拔 2160 米。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 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陕西气候特征】 陕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达 800 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 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 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 716。其中陕北 711;关中 1113;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 1415。由于

7、受季风 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 陕南 03。最热月月平均气温,陕北 2125,关中 2327,陕南 2427.5。 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年降水量陕北 400600 毫米,关中 500700 毫米,陕南 700900 毫米,其中陕南的米仓山、大巴山和 秦岭山地中、西部高山地区,年降水量多达 9001250 毫米。 陕西省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 化明显,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 3964,夏季降水量又以陕北地区最为集中。秋季 次之,占全年的 2034。春季少

8、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1324。冬季降 水稀少,只占全年的 14。暴雨始于 4 月,于 11 月结束,主要集中在 78 月。 关 中、陕南春季第一场 320.0 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 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现在月下旬后期到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 关中、陕南出现洪涝较多。秋季,我省关中、陕南又出现相对多雨时段,称为秋淋,一般 出现在月上旬末至中旬初。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1、主要山脉太白山海拔高度 3767 米,化龙山 2917 米,首阳山 2719 米,终南山 2604 米,华山 2160 米,白于山 182

9、3 米,巴山 15002000 米,子午岭 14001600 米。 2、主要河流无定河流域面积 30261 平方公里,河长 491.2 公里,延河 7687 平方公里,长 284.3 公 里,泾河 45421 平方公里,长 455.1 公里,渭河 62440 平方公里,长 818 公里,北洛河 26905 平方公里,长 680.3 公里,嘉陵江 9930 平方公里,长 244 公里,汉江 61959 平方公 里,长 652 公里,丹江 7551 平方公里,长 244 公里。 3、自然资源陕西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 92 种,其中能源矿产 5 种,金属矿产 27 种,非金属 矿产 57 种,水

10、气矿产 3 种。该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矿 产种类较齐全,但结构不尽理想;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可经济开采的储量少, 难以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多;能源矿产具突出优势,但一些支柱性矿产短缺;除能源矿产外, 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 共伴生矿多。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陕北和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 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 山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我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 潜在总价值 42 万亿元,约占全国

11、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 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品级、质量较好,在 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如铁、铜、锰、铝、 锡、钨、铂族金属、萤石、钾盐、磷、金刚石等,或贫矿多、或探明储量少无可供规划矿 区,或开发利用条件差,少数矿种至今仍未探明储量。 4、陕西的旅游资源以及分布图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北与内蒙、宁夏接壤,西与甘肃相连,南与四川、重庆、湖北相通,东与山西、河南毗邻。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古有“丝绸

12、之路”通向西亚、中亚各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陕西东西较窄而南北较长,全省南北长 1000 公里,东西宽 360 公里,从北至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三个自然区。总土地面积 20.58 万平方公里。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洛南境内发现了 160 万年前的猿人遗址,还发现了距今 115 万年完整的兰田猿人头颅骨化石、距今 18 -20 万年的大荔智人化石和距今 4-5 万年的河套人遗址。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非常丰富。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寝都在陕西,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圣地。从公元前 11 世纪开始,先后有西 周、秦国、秦王朝

13、、西汉、新 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大 夏、北周、隋、唐等 15 个王朝和国家在此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 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这悠久历史赋予陕西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陕西又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陕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多名山大川。巍峨的秦岭山脉横亘陕西中部,滚滚黄河纵穿秦晋峡谷,造就了华山、骊山、太白 山、天台山和黄河壶口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陕北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雄伟壮观,陕南的岚山毓色可与江南媲美。陕西是中国文物特大省,文物景点达 3575 多处,

14、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 处,省级 307 处,收藏各种文物200 万件以上,其中国家级文物 123 组件。陕西古遗址、古建筑、古陵墓、碑碣石刻及国家级文物数量之多,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陕西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6 座,省级8 座。世界文化遗产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西安的华山;西安临潼骊山;保鸡天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29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11 处,省级37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点 5 个,省级 1 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已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和经营规模。2000 年全省有旅游涉外饭店 120家,旅行社 232 家

15、,全省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到 48 万人。目前全省开发旅游资源 100 多处,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的四条旅游热点线路,点线结合形成了不同文化内涵,不同产品风格的十大旅游区,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 年陕西省年末常住人口为 3720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全年出生人口37.2 万人,出生率为 10.02;死亡人口 22.3 万人,死亡率为 6.01;全年净增人口 14.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 4.01。2005 年全省总人口年龄构成为 014 岁人口占 19.76,15 64 岁人口占 71.66,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8.58。2005 年全省总人

16、口中,城镇人口 1385万人,占 37.23,乡村人口 2335 万人,占 62.77,全省人口密度 174 人/平方公里。2005 年全省总人口中,其中男性 1913.6 万人,占 51.44;女性人口 1806.4 万人,占48.56,性别比为 105.93(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2004 年人口分布情况是西安市 725.01 万人,宝鸡市 369.20 万人,咸阳市 489.75 万人,铜川市 84.33 万人,渭南市 536.75 万人,延安市 208.80 万人,榆林市 336.79 万人,汉中市373.99 万人,安康市 294.97 万人,商洛市 240.62 万人,杨凌示范区 14.23 万人。 2000 年总人口 3644 万人;2001 年总人口 3659 万人;2002 年总人口 3674 万人;2003 年总人口3689.5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