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9862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 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2、,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曹刿刿请见( ) 又何间间焉( ) 小信未孚孚( ) 牺牲玉帛帛( ) 小惠未徧徧( ) 登轼轼而望之( ) 夫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靡( )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出正确的解释。小惠未徧徧,民弗从从也( ) ( ) 小信未孚,神弗福福也( ) 公将鼓鼓之( ) 衣食所安安,弗敢专专也( )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

3、语的在语句中的意思。肉食鄙鄙,未能远谋( ) 小大之狱狱( )为人卑鄙鄙 ( ) 牢狱狱之灾( )虽虽不能察( ) 必以情情( )虽虽是犯错 ( ) 真情情实感( )忠忠之属也 ( ) 牺牲牺牲玉帛( )为人忠忠实 ( ) 为国牺牲牺牲( )5、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夫战,勇气也。 6、 曹刿论战选自_,这部书传说是_时期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 体史书。7、 根据要求默写课文。(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

4、母填入括号中。 ( )2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 史事件的。 C、 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D、 “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任选两小题,2 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

5、,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 分)13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 分) (1)战前: (2)战中: 14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3 分)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 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 17.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分) _ 甲既

6、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 谏 )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 ”和“_”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

7、时,运用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 是“_ ” 。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_ _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 2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8、?_(用自己 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_(用原文回答) 26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 27.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 分) _ 28、解释加点的词语。 (4 分)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3)战于长勺( )(4)牺牲玉帛 ( ) 29.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 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0.翻译句子。(4 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2)一

9、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 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4B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3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虽不能察,必以情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 C登轼而望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其真 无马邪 3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 分) _ 3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10、有哪些?(2 分) _ _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 35.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36.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7.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8.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 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9.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40.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 “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541.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42.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 1、gu jin f b bin sh f m2 、同“遍” ,普遍 跟从,支持为 人信服 赐福,保佑 击鼓进军 养 独自专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