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534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说明文考点说明文考点 一、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一、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 二、说明的角度二、说明的角度 即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 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往往要与文章的结构层次联系起来。 三、说明内容的详略三、说明内容的详略 往往考察的是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 回答这样的问题,始终要围绕其说明内容是否是读者所熟悉和或容易理解的去回答。四、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四、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对于说明方法的考查,我们应该学会

2、下定义 定义被定义项是与相邻概念的定义被定义项是与相邻概念的 本质区别属概念本质区别属概念 这类试题的考查往往都是将一般的诠释改为定义,所以应该对原诠释的内容反复阅 读体会。 五、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五、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做此类题目,心中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思想:科普说明文大都运用逻辑顺序。 在语言表述上,我们尽可能采用在语言表述上,我们尽可能采用“大小结合大小结合”式,即:运用了式,即:运用了的时间顺序、运用的时间顺序、运用 了了的空间顺序、运用了的空间顺序、运用了的逻辑顺序。的逻辑顺序。 六、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六、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心中要有说明文段落结构方式的基本概念。

3、要始终不忘重点看开头和结尾,对于中间部分也要作必要的浏览。要始终不忘重点看开头和结尾,对于中间部分也要作必要的浏览。 七、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七、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对文意的概括其实就是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 和关键句;当然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至 于层意和段意的概括,方法与对文意的概括是一样的。的。 八、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八、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要明确所分析的词语在语句中所起的作用 ,应该考虑该词是表达性质(范围、程 度、估计、数量等) 。 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从有无该词的角度进行分析。 九、对关键词语、重

4、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九、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这方面内容的考查不仅有对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还有对词句含义和作用的揣摩。 对于后一种类型的试题,我们应该从其运用的手法考虑,结合说明的内容,联系作 者的情感或思想倾向来分析体会。 十、开放性试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十、开放性试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 这一类型的试题有列举型的,更多的是谈认识和体会。 对于后者,往往要么是结合原文谈,要么是结合实际说,这些要注意审题。其答题 的基本套路往往是:观点联系原文或实际分析总结。 五大考点五大考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辨析说明顺序、

5、辨析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 说明文定义说明文定义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主要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 功用等特征和事理作客观、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知识。 说明文分类说明文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类 1、实

6、用性说明文 如说明书之类。 2、科学小品文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 3、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 明书等。 3、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1、 说明性:说明性: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 因此说明文首先具有说明性的特点。为了把事物、事理说明的更明确、更生动、更 形象,也可以用其它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2、 知识性:知识性: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然成了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 给人的知识是直接的、集中的。 3、 科学性:科学性:说明文是

7、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物 的实际情况,所以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4、通俗性、通俗性: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的,要是大多数人易于接受,文章 必须通俗。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对象: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 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 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 2对象特征: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说明的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1.说明中心说明中心=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特征 2概括方法:概括方法: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注意:注意: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

9、一对象的特征,概、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 括时不可以偏概全。括时不可以偏概全。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常见说明方法常见说明方法(口诀口诀) 列列(数字数字)、举、举(例子例子)、下、下(定义定义) , 分分(类别类别)、作、作(比较比较)、打、打(比方比方) , 摹摹(状貌状貌)、(作作)诠诠(释释)、画、画(图表图表) 。 引资料引资料 掌握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语言标志)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

10、倍 数(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 二 三 四首先 其次 然后)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打比方: 像、仿佛 引资料 : 引用,标记是引号。 配图表 摹状貌等 说明方法的规范表述方式说明方法的规范表述方式举例子:举例子: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据:列数据:通过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作比较: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事理。 打比方

11、打比方:将 比 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事理。 分类别: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下定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了事物的特征(本质)事物的特征(本质)/事理事理,从而使语言更科学、更本质、更具有概括性 引资料:引资料:增强了趣味性和权威性;如果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说明的顺序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具体次序:操作程序、发展变化等。标记词: 表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具体次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 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

12、中等。标记词:表方位的名词。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 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 划分段落层次划分段落层次1借助说明顺序和结构及一些语言标志进行。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承接式等。 2要注意通览全文,把握说明的中心和重点。 3说明事理的,结构类似议论文,应从逻辑关系上考虑。 4介绍建筑物、场地的,类似记游式记叙文,可按先后顺序划分。 5。介绍生物或器物的,可从特点、用途、功能等方面去划分。 6说明对象不同,划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死套一格种式,要灵

13、活掌握。 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 盾。 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典型试题:题型一题型一 限制性词语理解及其作用。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表时间:当时 方法归纳:方法归纳:1、解释词语意思、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

14、体内容分析) ;3、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二题型二限制性词语理可否删除方法归纳:方法归纳: 1 表态:不能删;表态:不能删;2 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三题型三限制性词语理可否替换1 表态:不能替换;表态:不能替换;2 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3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4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5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说明语言(篇章)的典型试题分析说明语言(篇章)的典型试题A、分析说明语言的平实、准确性 B、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方法归纳:方法归纳: 1 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 2 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3 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