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23510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4)涌水对策及围岩补强涌水对策及围岩补强(一)涌水对策隧道施工中最大的难题是对地下水的处理。因此,在遇到涌水的场合,首先要“治水”,才能谈到其它,这是不言而喻的。地下水是造成掌子面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围岩遇水后的强度降低,粒子间的有效应力减小,土的抗剪强度减少等都是造成掌子面不稳定的原因。这些问题在土砂围岩中尤为严重。伴随涌水造成掌子面不稳定的现象,是一个起因于水的流动问题。流出的地下水流速超过保持围岩稳定的极限流速 v 后,掌子面就处于一种流沙状态,完全丧失了自稳性。因此在隧道中地下水对策的概念是用 Darcy 法则的地下水流速 v 和渗透系数 k

2、 及动水坡度i(水头 h/水平距离 l)的关系 vkikh/l 表达的。(1)涌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涌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在比地下水位低的位置开采用矿山法挖隧道时,通常在开挖地点产生自由水面,发生涌水是不可避免的。由涌水产生的问题可列举如下。1)伴随涌水,掌子面的稳定性降低;矿山法施工是以掌子面自稳为前提的,但在裂隙发育的脆弱围岩和土砂围岩中,涌水会使掌子面稳定性降低,易于发生拱顶和掌子面的崩塌。2)伴随涌水,隧道的支护质量降低;涌水使喷混凝土与围岩的附着变差,锚杆的锚固材料易于流失,造成支护质量降低。3)基底泥泞化施工中,隧道的底部的含水比高,施工机械的走行扰乱基底使之泥泞化,造成作业效率和安

3、全性降低。泥泞化显著的场合也会造成支护下沉等,对隧道的稳定性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4)因地下水位降低使地层下沉地下水位下沉会使地层产生压密下沉,也会对地表面结构物产生有害的影响。地下水位降低因比地表面下沉的范围广,不仅在隧道周边,甚至离开数百米的位置,在粘性土的场合,也会产生压密下沉。5)地下水位降低造成井户枯竭。(2)涌水对策的种类和适用性)涌水对策的种类和适用性涌水对策,通俗地说,就是“堵”和“排” 。因此“堵排结合”是治水的基本对策。“排”就是积极地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排水工法)和“堵”就是积极地降低地层渗透系数减少涌水的方法(止水工法) 。选定涌水对策时,要结合地下水排放的条件,对周边环

4、境和施工条件的影响等来选定。其基本原则是,除维持掌子面自稳性外,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2一般说,山岭隧道中通常采用的地下水对策见表 5.1。表 5.1 隧道涌水对策和主要使用条件分类工法主要适用条件排水坑道大量、高压、未固结围岩重力排水排水钻孔适用所有条件井点水位降低 5m 以下排水强制排水管井未固结围岩复水补给复水药液注浆地层固结冻结止水壁止水压气不容许地下水位降低的场合选定涌水对策时可按图 5.1 的流程进行研究。3图 5.1 隧道涌水对策的研究流程选择那一类对策除考虑埋深、涌水压、水源等条件外,还要考虑环境影响等条件。一般说,因为降低地下水位对围岩稳定性的效果比较高,因此在涌水对策

5、中,都优先选择排水工法。同时也能够缩减开挖成本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在选择上述对策时,首先要进行详细的涌水调查,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和水量的大小及动向。要考虑围岩条件、涌水量、埋深、周边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1)围岩条件地质构成、构造(含水层的赋存状况等) ;涌水量涌水区间的长度;埋深等2)周边环境条件有无近接结构物等;周边水利用情况;洞外排水径路的能力等。(3)排水工法)排水工法排水方法有利用重力的自然排出的排水钻孔、排水坑道以及利用井点的强制排水方法。其选择可参考图 5.2 的流程进行。4图 5.2 地下水位降低工法的研究流程图 5.3 表示强制排水对策的设计步骤。5图 5.3 强制排水对策的

6、设计步骤在排水工法中井点和管井是用真空泵作用在排水管前端的负压,强制排出地层中的地下水的方法。因能够缩短降低地下水位的时间,与其它工法比较,在渗透系数小的细砂粉细砂是适应的。排水工法的选择最重要一点是:是否适合该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状态。地下水位降低工法是利用水位差使地下水流动的方法,因此,掌握地下水的赋存形态(裂隙水、地层水)和围岩的渗透性是很重要的。地层水与构成地层的土粒子的粒度、组成,渗透性有密切关系。图 5.4 是重力排水对策能够适应的土的粒度范围。6图 5.4 排水工法的适用范围采用排水工法时,除考虑埋深、涌水压、水源等,还要考虑地上的状况、周边环境等外部条件。对围岩稳定性来说,降低地下

7、水位的效果是最高的,排水工法比止水工法在缩减开挖成本上、提高施工安全上是比较有利的。隧道埋深小而且涌水量少的场合,与隧道开挖能够并行作业的、经济的井点和管井法也是有利的。隧道埋深大而且涌水量也大的场合,从洞内采用排水钻孔、排水坑道及轻型井点等也是可靠性比较高的。排水时要充分注意细粒成分的流失。未固结的砂质围岩,均质系数在 5 以下细粒成分在 10以下的场合,由于涌水掌子面易于变得不稳定。从上半断面进行排水时,也要注意因地质条件会出现掌子面松弛的现象。过度的排水,会使围岩的含水量极端降低也有造成掌子面崩塌的可能。要仔细观察掌子面状态管理好地下水位和排水量。5.5.1 排水坑道排水坑道排水坑道是以

8、主洞开挖前先行排出地下水为目的,在主洞外施工的。本法适用以下条件。1)断层背后保持大量而且高压的地下水,预计形成突发涌水的场合或者主洞施工因围岩流失而施工困难的场合(迂回坑道) 。2)在洪积砂层等文化局围岩中,全线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场合。前者的场合,通常与排水钻孔并用(从侧壁向掌子面前方施工) ,边施工边前进。也有利用其最前端作为排水钻孔基地的场合。后者的场合是在隧道断面外用排水盾构先行施工主洞,或在主洞断面内设下导坑的情况。应该说,在主流的辅助工法中,这是处理有高水压作用的隧道的基本方法。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排水坑道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排水没有障碍的范围,比主洞断面稍低的位置设置排水坑道

9、;2)要设置在对主洞施工没有以下的距离外(根据围岩条件约为 23D 左右) ;73)采用施工上可能的最小断面,要考虑排水钻孔等,研究合适的断面;4)必要时采用辅助工法施工。下面举例说明排水坑道的应用。1)高压涌水时的应用例隧道:飞弹隧道隧道长度:10.7km(TBM 和矿山法)地质条件:强破碎流纹岩及粘土化带排水工法:排水坑道、排水钻孔图 5.5 是避难坑道及排水坑道的平面图。图 5.5 排水坑道的断面及平面图TBM 施工中在粘土带中发生崩塌约束了机械,但对 2t/min 的涌水实施注浆,没有改善围岩状况,因此在其左右施工排水坑道,降低地下水位。在线路右侧,用小型 TBM 向主洞方向掘进 2m

10、2的排水坑道,在左侧用矿山法开挖一个 8m2。的排水坑道。利用排水坑道中的排水钻孔进行排水。2)先行排水盾构隧道:借宿隧道;隧道长度:2005m:地质条件:未固结堆积物:排水工法:用盾构施工的排水坑道图 5.6 是主洞及排水坑道的断面图。8图 5.6 主洞及排水坑道的断面图5.5.2 排水钻孔排水钻孔在隧道掌子面前方钻 50200mm 的先行钻孔,降低掌子面到达前的地下水位(重力排水) 。从硬岩到土砂都可采用,适用范围极广。排水钻孔因长度(长、短)不同,施工方法(施工位置、施工机械)也不同,其应用根据排水钻孔的目的而定。排水钻孔工法是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最多的方法。可从洞内或洞外进行。在掌子面钻孔

11、有以下 3 种模式。探孔每隔 12 天,进行一次,根据地质调查预测含水层的存在。短钻孔不妨碍隧道开挖,利用 1 周一次的作业间歇时间,钻设 2050m 的钻孔(超过 1 周的进尺长度)长钻孔周期地利用掌子面停工期间进行长钻孔的施工或者扩宽靠近掌子面的钻机机座,或者从支洞与掌子面并行进行钻孔施工。要求施工长度在 200m 以上。进行排水钻孔设计最重要一点是:预测和施工才的性状或者假定含水层的性状,并考虑合理的排水量及其影响范围来决定施工长度。图 5.7 是一个水工隧洞决定涌水对策的流程。9图 5.7 以涌水对策为中心的施工管理流程表 5.2 列出排水钻孔的目的和规格例。表 5.2 排水钻孔的目的

12、和规格长度(m)直径(mm)主要目的施工方法概要30050021686兼地质调查的长排水钻孔早期对应的突发涌水设置钻孔基地采取岩样50100101正常的涌水处理地质调查从侧壁向斜前方实施50m 以下比较良好围岩的探孔在掌子面施工1065含水断层等液压泵排水钻孔最重要一点是尽可能地不让围岩的细颗粒随涌水流出。特别是在未固结围岩中这是发生围岩松弛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采取在内管设置滤网,外管周围加以密封等对策。排水钻孔的钻孔视钻孔长度可采用钻机或液压凿岩机进行,但一般长度在 30m 以内可采用液压凿岩机,超过 30m 要采用钻机。采用钻机的场合,要兼做地质调查,但长钻孔为减轻与围岩的摩擦力可采用钻孔直

13、径分段的方法(表 5.3) 。表 5.3 钻孔直径分段例钻孔深度(m)钻孔直径(mm)摘要01523615150172外管钻头150350136外管钻头350500112外管钻头图 5.8 是高压涌水地带排水钻孔施工例图 5.8 高压涌水地带排水钻孔施工例饭山隧道富仓工区属于富水地段,因此采用长短钻孔配合的方法进行探水。长钻孔长11约 100200m,短钻孔约 1520m。长钻孔的布置一般如图 5.9 所示,钻设在隧道的两侧。短钻孔钻设在掌子面中,如图 5.10 所示。图 5.9 长钻孔示例图 5.10 短钻孔示例5.5.3 井点井点从地表开挖井户,用水中泵排出地下水的方法,能够在隧道施工前施

14、工。有易于管理等优点。真空井点,是把真空泵的负压作用在过滤部分,对地下水强制排水,是用水中泵排水的方法,是在隧道施工前能够施工的而且比较易于管理的工法。井点必须相互连协设置,因此在地表有建筑物的场合,要特别考虑好其配置。采用本工法时,要综合研究围岩的粒度分布、渗透系数、扬程、排水量等,但判断需要高扬水能力的场合,可采用在过滤部分用真空泵形成负压的方法。与通常的井点工法比,排水能力高。降低地下水位比较大,对周边的地下水环境影响也大,因此,井点的外侧有时要设置能够供给地下水的补给井点。井点法在排水对策中与其它方法比,施工机械是轻量的,也易于实施。口径约5080mm 滤管与集水管设置到地下水面以下,

15、用真空泵吸引土粒子孔隙的水,此工法适用于渗透性比较大的砂层到粉细沙等渗透系数小(10-4cm/s)的土质。井点的最大扬水量,视地质条件约在 1 根 70l/min 左右,但平均起来 1 根约在3040l/min。排水量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获得降低水位需要的扬水量,设置间隔应在 13m12以内,根据排水地域的形状、要求的水位降低值,可设单排或多排配置。1 台泵可接续1030 个井点。采用井点法时要考虑以下得失,与其它工法进行比较或者并用。【优点】需要降低水位的场合,能够靠近掌子面设置;施工比较简便,不妨碍开挖作业,同时扬水量不足时易于增设;因用真空泵吸引,比重力排水的排水 3 大能够用于透水性小的

16、地质;如与导坑压气工法并用效果更好。【缺点】井点直径小,1 根的扬水量小;1 段井点获得的水位降低在 6m 以下;串联井点中只要有 1 个井点吸入空气,真空度就下降、效率降低,因此要进行管的管理;含水层与不透水层分离,构成复层时,一般每个含水层都要设置;根据地质情况,在洞内采用井点法时,期待其独立地发挥降低水位的效果,但与从地表施工的井点并用,效果更好。图 5.11 是与深井点法并用的排水方法。图 5.12 是从超前的作业坑道设置井点降低水位的工法。图 5.11 与管井法并用13图 5.12 从超前坑道排水未固结围岩采用的事例示于图 5.13。图 5.13 井点施工例在环境对策上,要把排水处理的清水和污浊水分离。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的场合,也可在井点范围外设置恢复地下水的补水井点。图 5.14 是埋深小的井点施工例。图 5.14 埋深小的土砂围岩中井点施工例5.5.4 管井管井管井是把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